西方经济学危机与东方经济学困惑--元经济学述评_经济学论文

西方经济学危机与东方经济学困惑--元经济学述评_经济学论文

西方经济学的危机与东方经济学的困惑——《元论经济学》述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学论文,述评论文,困惑论文,西方经济学论文,危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代经济学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东方都面临着新的挑战,这表现在西方经济学的危机与东方经济学的困惑。

众所周知,西方经济学自“凯恩斯革命”后,由于面临西方经济滞胀两难的局面,经历着深刻的危机。首当其冲的是西方现代主流经济学派——即将新古典学派和凯恩斯主义综合的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亦即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学派。尽管西方经济学标榜自己科学,其实不然,西方经济学的科学性严重受制于其意识形态的干扰。它不仅在批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时表现出了强烈的意识形态偏见,而且在实际分析和提出解决西方经济问题的理论和方法时,也明显地表现出充当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工具的特征。体现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思想最高成就的萨缪尔森的新古典综合学派,也是“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作为市场机制与国家相结合的体系”,尽管这一体系是经过了广泛和严密的论证。[①]

总之,西方经济学的现代危机表明,其新古典主义范式,即其理论基础结构已经从根本上被动摇了。经济学家海尔布纳正确地指出了这一点:“新古典经济学的核心存在着深刻的缺陷,它无法回答大多数基本问题。什么是价格?什么是货币?是什么扼杀了充分就业?经济学和政治学或社会学之间的界线是什么?它已经变得象中世纪的神学一样。经济学如要进步,必须抛弃它的自取灭亡的形式主义。”[②]

不错,西方经济学的基础结构已经从根本上被动摇了。“然而,社会主义经济学还完全没有自己的基础结构。”[③]再者,社会主义运动的领袖们,例如,斯大林,毛泽东先验地提出和肯定的“社会主义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而历史和现实业已证明,“社会主义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并非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固有规律,它蜕变成了一种人为夸大的行政强制手段。从而使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运动遭到严重挫折和破坏。应该老实承认,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演变解体,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曾濒于崩溃的边缘,与人为地强制实行这一违反经济发展规律的“规律”,是分不开的。当然,这也表明,要认识新的真理是不容易的,往往要经过痛苦的经验,甚至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再次,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同西方经济学有一共同的致命弱点:经济理论意识形态化。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另一致命弱点是,经济理论的简单化和绝对化。简单化是指其标语口号化,绝对化是指导师领袖关于经济的言论金科玉律化,即当作社会主义经济学的经典理论,陷入了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的一切言论皆是经典的误区,背离了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的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与此同时,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又人为地否定和削弱甚至压制货币经济和市场经济。总之,社会主义经济学被人为地扭曲了。

当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提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观点时,社会主义经济学又面临新的时代挑战。一方面,社会主义经济学找到摆脱传统阴影的权威性论据,看到社会主义经济学重建和复兴的曙光;另一方面,经济学家们在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时,却又陷入了新的困惑。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长期被人为扭曲的严重后果,已经到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市场?什么是经济?什么是市场经济?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什么是商品?什么是劳动?什么是价格?什么是价值?什么是……?等一系列基本概念,都要给予重新科学地认识和科学地定义的时候了。只有把这些最基本、最基础的概念弄清、弄准确了,才能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建立起科学的基础结构,从而建立有别于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的基础结构,建立科学社会主义经济学的新范式。

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重建社会主义经济学,最关键是必须解决好三大理论难题:一是解决好观念的突破与更新问题,二是解决好现代经济学的方法论危机问题,三是解决好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危机问题,亦即解决好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基础结构问题。东方高级决策管理学院院长张顺江教授的新作《元论经济学——市场经济理论探微》,正是在这三个方面力图进行突破与发展的新尝试。

一、关于观念的突破与更新问题

关于观念的突破与更新,是《元论经济学》的首要论题,第一、二章专门从理论上进行了讨论,第一章题为“更新观念与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二章题为“更新观念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突破性发展。”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最本质的特点是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初期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抽象。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质在于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对现代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进行科学的理论抽象。马克思时代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初始时代,商品的内涵是物质产品。《资本论》是以人们的物质需求为第一需求的观念为出发点研究社会经济问题的,可以说马克思的商品经济学其实是产品经济学,因而其历史局限性是显然的。毋庸争辩的是商品不仅满足人们物质需求,也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商品生产不仅源于人的体力,也源于人的美力,今天更源于人的智力。作者由此而引发了对一系列基本概念进行了突破性的开发与发展。

《元论经济学》作者认为,苏联解体、东欧演变,充分说明在当今的时代,马克思学说要有突破性发展,必须转变那些因当时的历史局限性而形成的过时的老观念,观念的转变是现代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前提。

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是观念的转变,这个新观念是人类精神反思的传大科学成果。它揭示了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本质特点,是对马克思学说的理论突破,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是现代经济学包括现代社会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前提。只有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新观念,分析政治经济学问题,才能深刻地、本质地揭示人、劳动、商品、价值创造的根本属性,“把直接劳动价值论提升到科技价值论,从而为社会主义的商品市场经济理论找到科学的正确的逻辑前提。”[④]这一具突破性与发展性的新观念,是贯串《元论经济学》全书的主旋律。作者设了专章即第五章“科技价值论、现代生产力论——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进行了十分精采而颇有见地的专题讨论。

二、关于现代经济学的方法论问题

现代经济学,无论是西方经济学,还是社会主义经济学所经历的危机,既是理论的危机,也是方法论的危机。经济学在其成长发展过程中,得益于对自然科学成果的学习与借鉴,汲取了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和规范。例如,著名经济学家瓦尔拉建立的一般均衡理论即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基础理论,就受益于经典物理学即牛顿力学的影响;新古典综合学派代表人物萨谬尔森的经济学原理,就是从热力学类比中接受录感的。然而,现代经济学方法论的危机并不在于经济学家们向自然科学理论和方法论学习和借鉴,而在于经济学家们未通过学习和借鉴自然科学成果,创造出属于经济学特有的理论和方法论。相反,经济学在学习和借鉴自然科学的过程中,长期墨守成规,拘泥于经典物理学模式,其“基础结构仍然停留在19世纪的自然科学规范——经典物理学的基础上”[⑤],而且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也过分的力学化、数学化、形式化。爱因斯坦曾经明确指出:“物理学构成一种处在不断进化过程中的思想的逻辑体系,它的基础可以说是不能用归纳法从经验中提取出来的,而只能靠自由发明来得到。”[⑥]因此,他认为,关于物理实在的观念决不是最终的,为了用逻辑上最完美的方式来处理所认知的事实,就必须随时准备改变物理学的公理基础。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经济生活、经济活动、经济行为的科学,具有经验科学的性质,因此,不可能像物理学那样纯粹用公理化和形式化的方法进行研究和作出结论。事实上,任何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经济结论,都不可能仅仅依靠形式的完善化而推演出来。

《元论经济学》作者张顺江教授是长期从事核工业工程建设的专家,从八十年代初开始决策管理科学研究,1986年出任武汉大学决策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并兼任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管理学部副主任。在从事决策管理科学研究中,张顺江教授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学长和优势,把现代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例如“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同社会科学的哲学层面和专业(决策与管理)层面的研究结合起来,把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如《周易》、《论语》、《道德经》等的博大精深思想,同辩证法体系有机的结合起来,创立了以“一阴一阳之谓道”即对立统一规律为第一公理的科学方法论体系——法元论,并完成和出版了专著《法元论》。《法元论》既是对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进行研究、分析、归纳、综合而产生的“三论归一法”,又是对“归一论”进行辩证推演而产生的逻辑公理体系。因此,《法元论》为人们提供了分析问题,进行科学思维的最一般模式。《法元论》既是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又是辩证思维的一般理论体系,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与具体学科研究方法之间架起了一座“桥”[⑦]。总之,“《法元论》作为现代辩证法的概念体系,是大科学方法论,对决策学的开发[⑧],以及开发出来的决策科学在实际中的有效性,证明了《法元论》为人们分析问题提供了有效的‘心用工具’”[⑨]。正因为如此,《法元论》理所当然的成了作者研究和撰写《元论经济学》的方法论工具,而且作者试图把这一“心用工具”、研究方法引入现代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的研究,以期解决现代经济学面临的方法论危机。

三、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基础结构问题

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经济学家必须回到马克思那里,重新同马克思一道从研讨什么是商品开始,进行不带意识形态偏见的,不囿于导师领袖经济言论的,理论联系历史与现实的科学探索。我们知道,当年马克思是在充分分析商品的抽象形式价值及其各种发展形式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建立起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础的,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活动及其及规律,进而创建了剩余价值说,皇皇巨著《资本论》的整个逻辑结构正是围绕剩余价值学说展开的。不错,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理论,更重要的是在其基础上进行了根本性改造和重建而创立的。马克思曾尖锐地指出,古典经济学忽视对使用价值成为交换价值的价值形式分析,不可能建立科学的价格理论和货币理论:“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缺点之一,就是它始终不能从商品分析,而且特别是商品价值的分析中,发现那种正是使用价值成为交换价值的价值形式。恰恰是李嘉图,把价值形式看成一种完全无关紧要的东西或在商品本性之外的东西。”[⑩]

继承了马克思政治经济的社会主义经济学,虽然历来强调劳动价值学说,准确地说是直接劳动价值学说,并据此作为自己的基础。“但是,经济学家们常常只注意到了劳动时间的学说(‘价值决定论’),而恰恰忽视了马克思主义这个学说的发展,即他的具有独创性的价值形式。”[(11)]

毋庸置疑的是,现代经济的发展业已出现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的三大潮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兴起,并且一开始就在逐渐融入世界经济的今天,不仅古典主义经济学、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新古典综合主义经济学,以及传统的社会主义学,都无可争辩的表现出了各自的时代局限性、理论和方法论局限性,与当前经济现实的不相容性。西方现代经济学也好,社会主义经济学也好,前者的进步,后者的重建,都必然要批判地继承和发展已有经济学的成就,去创造崭新的基础结构。这也是现代经济学克服理论和方法论危机的必由之路,也是现代经济学在危机之后必将出现的新发展。张顺江的《元论经济学》正是在这方面突破与发展的一种表现,一种新尝试。“正如马克思所说:一切知识均来自对观念的批判。所以我的经济学不抄袭现有的经济学基础,而是对以往经济学中观念的批判,首先是对经济学的前提反思与思考,是对它的研究对象的分析与批判。”[(12)]

张顺江的《元论经济学》计划是多卷集专著,本书是为第一卷。在本卷中,作者以把人当成人来研究为其中心内容,且系贯串全书的主线。经济学就其本质而言,是研究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经济活动、经济行为、经济关系、经济管理、经济组织形式、经济问题的经验科学。可见,经济学研究是发端于人的社会经济需求,研究如何解决和满足人的社会经济需求的经济活动及其方式和规律。人作为社会经济生活的主人、经济活动的主体,应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换言之,经济学研究的核心是人,是人的本质,是人的本质在服务于社会需要并满足社会需求,以及追求自身的社会幸福过程中的表现。因此,脱离了对人的研究的经济学就不成其为经济学。

由此可见,张顺江教授的《元论经济学》发端于人的研究,并将首卷确定为“论真正的人”,是紧紧抓住了经济学的要害,抓住了经济学研究的基础,为现代经济学研究开创了新思路。这也正是以解放自己、解放人的灵性、解放全人类为己任的科学共产主义及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心课题。《元论经济学》提出经济学的核心在于研究人,其立论依据之一是张顺江教授开发出商品的本质是服务性、利他性。商品生产、商品交易、商品使用,其目的是服务于人、服务于社会的生活、生产的需求。因之,张顺江把经济学称之为“服务经济学”,并响亮地提出:“‘服务经济学’要求人们不但要把握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能力,而且也要求人们具有自觉地改造自己的能力,具有全局的观点,具有集体主义观念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我解放了的真正的人。”[(13)]

发端于对商品概念和本质的新开发的《元论经济学》,对经济学的一系列基本概念例如劳动、劳动者、价值、价格、分配、货币、市场、生产、生产力、劳动资料、生产资料、管理者、决策者、占有观念、私有制、公有制、股份制、科学技术与教育立国等进行了新的开发,提出了不少新见,不泛发人深省深思之笔。尤其对人、商品、劳动、价值、占有五大观念进行了深层次的科学开发,突破了传统的认识、思维定势和思维模式,以全新的观点和理念,为元论经济学”建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总而言之,商品的本质是服务性,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出现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使得经济活动的主体每一个人既是服务者又是服务对象。整个社会为了解决经济问题,统一于服务者与服务对象所构成的矛盾统一体中。服务者与服务对象相互过渡、相互转化,相摩、相荡,就表现为五彩缤纷、千变万化的市场经济。资本主义经济是在个人主义理念指导下的市场经济,其本质特点是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全局观念、集体主义理念指导下的市场经济,其本质特点是为人民服务,互利服务。只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商品才能真正、完全表现出它的本质属性——服务性、利他性[(14)]社会因此才能真正成为自由、平等、民主、公正、富裕、幸福的社会——真正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些真知灼见,看似简单、朴素、平常,却是实实在在为处于困境即面临危机的经济学界吹进了一股清风。真理本身就是简单、朴素、平常的。相反,那些故弄玄虚,令人眼花缭乱的说教,不是欺编,便是愚弄,但绝对不是真理。

张顺江教授为什么把其“服务经济学”又称为“元论经济学”呢?在张顺江教授看来,商品的本质是服务性,因此,得到了元论经济学的观念的设定:从商品经济的角度出发研究服务者与服务对象构成的矛盾对立统一体,这就使抽象的理念元过渡到具体的元论经济学的理念元经,元论经济学研究这个理念元经的范畴、结构及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对这个理念元经的运动、变化与发展过程及其系统、原理与规律的表述,就构成了元论经济学的系统理论和基础结构,这就是元论经济学。[(15)]

张顺江教授是我多年学兄好友,他不是科班出身的经济学家,却写出富有新见的经济学专著,又未尝不是非庐山人识庐山真面目。我也非经济专业出身,却受学兄之嘱为其大作作序,深知勉为其难,也只好斗胆冒一下非庐山人不识庐山真面目的风险了。是为序。

注释:

①沈华嵩:《经济系统的自组织理论—现代科学与经济学方法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第4页。

②转引自R·库尔尼尔:《现代经济学泛论》,《国外社会科学》1987年第6期,第29页。

③同①注,第22页。

④参见本书“代序”。

⑤沈华嵩:《经济系统的自组织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第13页。

⑥《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7年,第372页。

⑦参见《法元论》“小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8年。

⑧张顺江教授等用《法元论》对决策学开发,撰写了《决策学基础》(上下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出版,该书已被十几所高校联合编辑出版的《决策学手册》誉为“决策学名著”;用《法元论》开发出的《积分决策学》(上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下篇《工业企业管理学》)现已成为管理科学的重要著作。

⑨参见本书“代序”。

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98页脚住。

(11)沈华嵩:《经济系统的自组织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第20页。

(12)参见本书“代序”。

(13)参见本书“代序”。

(14)参见本书“结语”。

(15)参见本书(即《元论经济学》,前同)第六章“元论经济学的前提与思考”。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研究员、《国外社会科学论文索引》杂志主编)

标签:;  ;  ;  ;  ;  ;  ;  ;  ;  ;  ;  ;  ;  

西方经济学危机与东方经济学困惑--元经济学述评_经济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