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何老说“没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没劲论文,孩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身边常有这样一类孩子,他们照常地学习、生活,可总觉得心里好像有点不对劲,似乎不知道为什么学习,为什么生活,常常有一种很空虚的感觉。他们学不踏实,玩不痛快,感觉什么都无聊,什么都没意思。于是在日复一日的茫然中,他们的斗志被磨灭,激情停留在幻想中的空中楼阁。同时,他们的心似乎也在苍凉着、衰老着。他们不在意现在,更不在意将来,“没劲” “郁闷” “没意思”“无聊” “无所谓” “混呗”变成了这些孩子的口头禅。
一、茫然比“问题少年”更可怕
当“郁闷”成为流行词,当他们眼睛里出现与年龄不相符合的冷淡,快乐、责任、信心、理想……也在离他们远去,各种心理疾病像梦魇一样缠绕着年轻的心灵。
据中国心理学会对全国22个省市的调查结果显示,约13%的青少年存在明显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与此同时,16%的青少年不同程度地表现出焦虑、强迫、抑郁等症状。青少年儿童中有超过30%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感到迷惘与不适应,其中部分人的情绪问题、人际关系紧张现象十分突出。
而有关专家表示,存在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孩子实际人数远远不止这个数字。从事心理咨询7年的宋小姐明显地感觉到了其中的变化。
“过去的孩子来做心理咨询,往往是因为某件事情,比如早恋,比如一次考试考砸了,或者与父母吵架了。而现在的孩子,往往说不出什么原因,莫名其妙地情绪低落,烦躁不安,心理压抑,情况严重的甚至多次自杀。”
宋小姐不无忧虑,在她看来,这种茫然不知所措、说不清任何理由的情绪低落、什么都“不知道”“不去想它”、浑浑噩噩过日子而又心理压力极大的状态,比以往“问题少年”带来的后果更可怕。
二、乖女孩刀片割向左手静脉
上初二的小C每天的生活就是上学、回家、做功课、吃饭、看电视、睡觉。平日里家长和老师都觉得这个女孩子“乖、文静”,成绩中等。乖女孩的爸爸妈妈包下了所有的家务,每天都会接送她读书,她没有特别要好的密友,也没有什么兴趣爱好,生活中惟一的亮点就是喜欢看书。
小C整日浑浑噩噩,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家里人看她这个样子,生怕试探的结果会引起她的过激反应,也不敢跟她交流。有时候,一家人一天就只说几句话。
今年年初,小C趁父母上班,拿出了锋利的刀片,划向自己的手腕,父母的提早回家救了小C。日子一天天的过,看上去小C已经恢复了平静,上个月,放暑假一人在家的她又拧开了家中的煤气开关,这次是碰巧来串门的表姐再次挽救了她的性命。在小C的日记中写着这么一句话,“不要问我原因,我不知道原因,也不想知道,我不想稀里糊涂,可我找不到自己的路。总之,生活好没劲,人真的好没意思。”
分析:案例中的小C是典型的内向型茫然症,她的问题是缺乏心理支持系统,俗称“没有寄托”。这种情况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些表面平静的人,当情绪跌到谷底往往会有极端过激的行为。她最大的缺点在于不主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人带她出去玩,她就不去。即使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她也从来不会主动谈自己的想法,总是问一句,答一句,回答的也是“嗯” “是” “没有”之类的只字片语。
[专家支招]
1.培养兴趣爱好
有爱好的孩子说明他对这个世界还感兴趣。小C爱看书,不妨就可以从这点入手,家长千万不要过度保护,而要想办法引导她走出门外,寻找书源。比如列个书单让她去找,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完全能照顾自己。
2.亲身参与身边事
小C的不主动,往往会使她心目中原有的想法得不到落实,所以当务之急是逼她动一动。比如陪外婆去买菜,做点家务,家长在这方面可以有意识地布置具体的任务。不要说“收拾屋子”,而要说“去把书摞起来,去擦电视机柜”,一点点引导她们认识到该怎样做一件事情。这样,参与进去,时间长了是会体会到其中乐趣的。
三、躺在100多本书上睡着了
每到夜晚来临,小D的脑子就异常活跃,各种各样的计划在他兴奋的大脑里不住翻腾。要背英语,今天又买了一本英语参考资料,是专门速成背单词的,比上次那本好,一定要下决心;要练哑铃,不能让隔壁那家伙再叫自己“豆芽莱”;想要学吉他,留一点点的长发,流浪歌手自弹自唱的不羁生活真是太酷了,肯定能在班里女孩子面前露一把……
他为自己的“蓝图”兴奋不已,直到2点多钟才睡着。可是第二天,打开新买的英语书,还没看完一页,小D就坐不住了,“这本书也不好,下次再买本好的。”哑铃举起来还没两下,还是先弹吉他,可是吉他班得跑那么远,下次去吧……又一个晚上来临,小D依旧在想着他的“蓝图”。
直到一次学校里组织活动,小D才发现,自己的“蓝图”早已经被别人领先了,而自己还在原地不动。他真的着急了,可是面对100多本英语书,实在不知道打哪儿学起的他竟然躺在书上睡着了。于是就这样,着急想学、不知道怎么学、心情烦躁、明天再说……周而复始。
直到今天小D依然像没头苍蝇,脑子里只剩下茫然的焦虑。
分析:小D的茫然来自于学习的障碍,是对自身不恰当评价和学习能力不足的表现。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对自身评价和外界压力的偏差,有人盲目自大,有人盲目自卑。在小D身上,出现的不是“做什么”的问题,而是“怎样去做”的问题。如何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际,是许多青少年碰到的“瓶颈”,长时间不能得到实施,会打击青少年的自信,产生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
[专家支招]
1.制订科学的计划
小D的兴趣还是比较广泛的,但是就是因为太广泛了,反而物极必反。所以对于多种计划,要分个先后主次,计划定得越细越好,让自己每走一步都能看到变化。家长和老师的及时鼓励会起到兴奋剂的作用。
2.锻炼毅力
小D把希望寄托在速成上,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对缺乏毅力的孩子来说,毅力的培养不是一天两天的,家长可以采取类似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方法,用自己的毅力去带动孩子的坚持。
四、孩子茫然谁之过?
在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着一个悖论:“科技越发达,物质越富裕,但是人的个性自由越会受到某种压抑。”所以很多现代青年都会有“物质富裕、精神空虚”之感。
由于现代社会处于转型期,所以这一代人在生存境遇和价值观念方面都与前辈有很大不同。社会文化的变迁对年轻一代极有影响,传统社会是一个“同质性”很高的社会,而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则是“异质性”,此种情形下,青年人的心理延缓与社会的转型期刚好相遇,由此引出心理上的迷茫和困惑,甚至和原有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相去甚远。比较敏感的可能会用一种比较偏激的、极端个性化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敏感与与众不同。
超过半数的孩子心理问题来源于家庭。有一类父母是过分保护型,对孩子过分溺爱,有求必应。孩子在这种家庭环境中养成惟我独尊、为所欲为的性格,一旦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不择手段。还有很多家长过分干涉孩子的日常行为,孩子过分地处在保护和管制之下,当他们独自面对问题的时候,往往束手无策,有的孩子甚至连收拾书本都不会。这两种家长都剥夺了孩子的感受权,只有让孩子体验寒冷,体验孤独,才能让孩子在承受挫折的同时激发其考虑如何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能力,如果这个过程经常得到强化,孩子就会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而战胜困难。
但是,有些时候我们也应该给孩子茫然的权利,因为这是他必须的体验,需要做的就是告诉他不要永远茫然下去,在他跌跌撞撞的路上,孩子们需要的是前方有一盏明亮的灯,身旁有正确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