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文山州人民医院 663099
目的: 对电针、面肌功能训练、微波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60例报道。 结果:痊愈53例,好转7例,无效0例,治愈率88.3%,总有效率100%。治疗组病程较对照组缩短约±7天。结论: 电针、面肌功能训练、微波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有较好的疗效。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多由于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导致面神经管痉挛、水肿受压,局部缺血、缺氧,神经营养缺失甚至变性而致病。男性多于女性,多为一侧,病因多认为可能是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因风寒而发生痉挛,导致面神经组织缺血、水肿、受压而致病。病前多有面部受凉、吹风或外感史。主要表现为:表情肌瘫痪,口角下垂且向健侧偏斜,流泪或流涎,鼻唇沟变浅、消失或加深,或眼裂增大,额纹消失,或不能皱眉、闭目、露齿、鼓腮、吹口哨。闭目时,可露出角膜下缘的巩膜,常有眼液外溢。进食时,可有食物残渣留于患侧的齿颊间隙内,常有口水从患侧淌下等。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针灸疗效确切,但仍有部分患者惧针,不能坚持治疗,或面神经损伤严重,较难治愈,往往留有后遗症。笔者采用电针、面肌功能训练、微波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6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01月-2017年01月在我科住院治疗面神经麻痹的患者60例患者,男34例,女26例,病程1-7天,平均3天,年龄3-60岁,平均24.5岁。均符合《神经病学》[1]中面瘫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给予相关检查,排除因外伤、肿瘤压迫、代谢障碍、中毒等因素而导致的面神经麻痹,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常规药物营养神经、改善循环、抗病毒、类固醇激素(激素使用3天)治疗及电针治疗,每日1次,10天1个疗程。
2.2对照组:除常规药物营养神经、改善循环、抗病毒、类固醇激素(激素使用3天)治疗及电针治疗外、配合面肌功能训练及微波治疗,10天1个疗程。
2.2.1 面神经功能训练 ①冰刺激患侧口颜面 5min/次/日;②鼓腮练习;③吹气训练;④快速擦刷患侧口颜面肌群;⑤面部、腮部、下颌练习:将下颌向左右两侧移动,重复10次,夸张做咀嚼动作10次,尽力张口说“呀”后迅速合上10次,合紧嘴唇、闭气、鼓腮维持5秒后放松10次;⑥唇部练习:咬紧牙齿说“衣”5次,嘟起嘴唇说“呜”5次,说“衣”维持5秒后说“呜”然后放松10次,闭紧双唇,压着维持5秒后放松10次。
2.2.2 给予患侧耳后乳突微波照射治疗,选用微波治疗仪,耳后乳突照射15分钟,距离5-7cm,输出功率20~30瓦,微热感,1次/天,10天一疗程。
3、疗效标准及结果
3.1疗效标准:
3.1疗效标准:《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评估及疗效判定标准方案》(修订案)[2]
3.1.1 面神经功能评分标准
面神经功能评分系统分为静态评分、并发症评分、动态评分。面神经静态观评分与并发症评分分值越低,表示面神经功能越好;面神经动态观评分分值越高,表示面神经功能越好。面神经功能评分总分=面神经动态观评分-面神经静态观评分-并发症评分。面神经功能评分满分为50分。
3.1.2 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
I级:面神经功能正常,面神经功能评分在47-50分之间;
II级:轻度/轻症面瘫,面神经功能评分在35-46分之间;
III级:中度/中症面瘫,面神经功能评分在25-34分之间;
IV级:中重度/中重症面瘫,面神经功能评分在15-24分之间;
V级:重度/重症面瘫,面神经功能评分在14分以下。
3.2 结果
二组患者分别经2个疗程治疗后,其疗效结果如下表: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4、典型病例
患者,王*,男,40岁,因“左侧颜面麻木、口眼歪斜3天”入院。查:左侧额纹可见轻微运动,左眼不能完全闭合,眼裂<睁目时的1/3,鼓双侧腮时患侧腮可以鼓起,但力度、幅度很小,鼻翼仅见轻微运动,示齿时患侧上下牙可外露2颗 ,张口呈20°斜卵圆形,努嘴时人中沟稍歪斜,且患侧上下唇不对称。动态观评分35分,静态观评分12分,并发症评分0分。面神经功能评分23分,面神经功能评级IV级。
入院后予常规药物营养神经、改善循环、抗病毒、类固醇激素(激素使用3天)治疗及电针、面肌功能训练治疗、患侧耳后乳突微波照射等综合治疗,治疗10天后评估:动态观评分39分,静态观评分3分,并发症评分0分。面神经功能评分36分,面神经功能评级II级。继续又治疗10天后评估,动态观评分48分,静态观评分0分,并发症评分0分。面神经功能评分48分,面神经功能评级I级。患者痊愈出院。
5、讨论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早已确定,方法已较多,近年来我科给以配合面肌功能训练治疗,取得一定效果,但如何提高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减少病人痛苦,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是我们临床医师的研究方向。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多系茎乳突孔内面神经的非特异性炎症所致[3],由于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导致面神经管痉挛、水肿受压,局部缺血、缺氧,神经营养缺失甚至变性而致病。针灸治疗有疏通经脉,调理气血,增加血液循环,改善面部缺血缺氧状态,提高面部神经兴奋性,有益于面神经和肌肉功能的恢复[4];面肌功能训练旨在促使面部肌肉进行自主或被动运动,改善面部血液及淋巴循环状况,增加面部神经兴奋性并降低面部肌肉萎缩速度,增加面部肌肉收缩力,为神经功能和肌肉运动功能的恢复创造良好条件,缩短疗程[5]。微波对人体主要产生非热生物学效应,能改善机体微循环,提高组织修复能力,达到消肿止痛、促进炎症消散的目的。微波治疗,热辐射能深达肌肉组织,有效解除炎性水肿,促进气血运行,增加血液中的氧含量,有利于面部组织的代谢,起到温通散寒、活血通络的作用[6]。
综上所述,电针、面肌功能训练、微波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可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维治,罗祖明. 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1.
2.王声强,白亚平,王子臣.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评估及疗效判定标准方案(修订案)[J].中国针灸.2009增刊.71-73.
3.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74-282
4.吴秀丽.针刺加电疗治疗面瘫37例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杂志,2008.29(22):1434
5.郭江玲.微波综合治疗面神经麻痹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23):133-134
6.王鑫.电针结合微波治疗周围性面瘫45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3.2(21):25
论文作者:陆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8月上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7
标签:面神经论文; 功能论文; 评分论文; 电针论文; 微波论文; 疗效论文; 面部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8月上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