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饮食业新曲 增养殖业光辉——与吉林省大洋食用蜗牛有限公司总经理韩英伟对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吉林省论文,饮食业论文,大洋论文,养殖业论文,蜗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没有不活的市场只有不活的头脑
记者:现在有种说法就是做企业要去引领消费,而不是去适应消费,那么您当初从事蜗牛养殖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吗?
韩英伟:对。蜗牛与鱼翅、鲍鱼、于贝并列为四大名菜,风行于国际市场。1995年全球的蜗牛消费量为30多万吨,仅美国就从24个国家进口了约三亿美元的蜗牛。国内市场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蜗牛产品必定会备受青睐。在从事这一行业之前,我们也对其它养殖行业做过一定的市场调查和前景分析,蜗牛产品相对于其它产品具有高蛋白质、低脂肪、低胆固醇,同时含有各种微量元素等特点,而且,也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等领域。正是看到了其市场前景广阔,供不应求且营养价值高等优势,我们才开始进入蜗牛养殖这一行业。
记者:任何一家企业都会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的逐步成长过程,现在,大洋公司的发展情况怎样?
韩英伟:吉林省大洋食用蜗牛有限公司,是吉林省乃至东北三省内唯一一家从事蜗牛研究、开发、养殖、加工、生产销售法国散大蜗牛食品的省级企业,虽然在同行业中起步较晚,但起点比较高,经过一年的试运作,目前已组建了种蜗牛繁育基地,建立了市县级办事处十三家,养殖示范户一百多家。
记者:我国特种养殖权威机构有关人士如是说:"随着科技及市场的发展,养殖将成为一大产业蓬勃发展。"现在,特种养殖业在全国各地悄然兴起,局部地区已规模饲养。大洋公司是怎样把企业与农户联系起来,从而实现规模养殖?
韩英伟:蜗牛养殖因其投入少,收益大,无疑将是改善传统种养结构,引导农民迅速脱贫的有效手段。该项目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前瞻性。我们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推广模式,通过综合经营和产、供、销一体化开发,形成紧密型产业化链条和协调一致统一对外的产品出口机制,最大限度的平衡产业链条和各环节的经济效益,以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最终实现效益均衡和最佳效益,从而按照"市场+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经营模式,采取各种形式开拓市场。
2.规模经营松散管理
记者: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管理又涉及诸多要素,您是怎样对待人才管理的?
韩英伟:企业能否办好,关键在于管理者的思想。我在经营企业的同时,也把自己对人做事的原则渗透进去,给员工充分的发展空间,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与保持他们的创业激情,为员工营造一个相对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让他们把企业当成一个大家庭,企业才有凝聚力和时时向上的精神。你把企业当家,我把企业当家,自然就有了向心力。我与员工经常进行思想沟通,提出我的发展建议,征求他们的意见,从而扫除了心理障碍和误解。人们心情舒畅,工作效率就高,否则无形因素会直接影响到工作质量与进度,制约企业的发展。作为老板要学会宽容,宽广豁达,贵在引导。
记者:大洋公司采取"农户散养、连片开发、规模发展、统一管理"的总体方针,那么怎样才能实现有效的"统一管理"?
韩英伟:"农户散养、连片开发、规模发展、统一管理"是养殖公司发展的有效形势,公司为农户提供种源,并培训专门的技术人员,为农户提供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在饲养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反馈信息,及时上门技术指导。同时,公司与养户签定三年收购合同,实行保护价回收,解除了养户的后顾之忧。对于养殖业说,"统一管理"只是"松散"的统一管理,这种管理方法既给农户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又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他们在技术上存在的难题,同时也降低了成本。
记者:现在很多企业都在探索自己的经营发展之路,您认为养殖企业应如何经营?
韩英伟:企业要发展,产品要销售,企业就要上规模,上档次,走品牌化、集团化的发展道路。作为养殖业更是如此,实行规模经营,才能在发展中更具竞争力,从而扩大产品知名度,打开更为广阔的市场。
3.危难中求发展
记者:蜗牛产业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问题?
韩英伟:相当一段时间内,国内开发各类食用蜗牛的单位曾形成600多个,个人倒卖种牛的更不计其数。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不顾蜗牛产业形成客观规律的需要,只顾单位自立山头,"卖牛致富","个人发财",造成食用蜗牛的科研、养殖、加工、出口、销售各个环节脱节。产生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蜗牛经营者只顾单位及个人利益,无视蜗牛事业开发对资金、技术的需要,造成蜗牛的开发资金流失。由于研究资金无着落,蜗牛丰收无法收购,从而引起全国性的各类蜗牛养殖的持续滑坡,失去形成产业开发的基础。
记者:要促使我国蜗牛产业化形成,应该注意什么?
韩英伟:我国蜗牛产业化的形成,要靠市场和科技持续地同步增长来相辅相成。满足蜗牛消费市场的需求一要保证蜗牛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二是提高蜗牛的生产效率,降低蜗牛生产成本。同时让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持久的伴随蜗牛的生产者,不断取得蜗牛生产中的科技进步,这是中国蜗牛产业兴旺的根本途径。
4.爬坡者的未来很乐观
记者:入世以前很多企业一直关注"狼来了"后受到的冲击问题,而我国现在已成为世贸组织的正式成员,您认为入世对蜗牛养殖这个行业来说是机遇大一些还是挑战大一些。
韩英伟:入世对于蜗牛养殖行业来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挑战主要是来自于产品深加工这块,蜗牛深加工领域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同时,半成品在国际市场的利润是很低的,对于国际上的加工工艺、加工技术来说,我们还要不断的去学习。而对于我们来说,极大的机遇同时并存,蜗牛产品国际需求量大,我国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和劳动力资源优势。
记者:现在国际市场生产蜗牛产品的价格高出我国4~14倍,对于蜗牛养殖的市场前景,您怎么看?
韩英伟:蜗牛养殖的市场前景广阔。随着规模养殖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成熟,我国很有希望成为世界蜗牛制品的最大供应商。这几年已不断有法国、比利时、英国等大公司派专人到中国考察蜗牛资源,想控制蜗牛原料市场,蜗牛外销行势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入世后,随着商业国门的彻底打开,蜗牛产业的春天已经来临。
记者:大洋公司提出"引领食品新潮流,大洋产品进万家"的宗旨,也可以说是大洋公司的未来发展目标,那么,我们有哪些具体的规划?
韩英伟:大洋公司已组建了自己的蜗牛养殖技术研究室,又在河北建立了种牛繁育基地,同时,我们已与多家星级酒店达成了长期供货的意向协议。要实现蜗牛产业化,产品深加工必不可少,现在,我们正在积极筹措,计划在今年秋季建立自己的蜗牛食品加工厂。公司也制定了详实的发展计划,我们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在2001~2005年期间,发展规模养户2万户,年收购鲜活蜗牛1万吨以上,达到年出口蜗牛食品5千吨的整体目标。
后记
采访结束了,有一句话始终在我头脑里萦绕:有志者事竞成。"大洋人"以其敏锐的沿察力捕捉了蜗牛养殖业的市场前景,并致力于产、供、销、深加工一体化,从而真正实现蜗牛产业化。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大洋人"的共同努力,大洋公司的目标定会实现,他们会把最好的美食带给人间。
蒋李/屠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