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 河南焦作 454150)
【摘要】目的:探讨开腹胆囊手术与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黏连出现的概率。方法:选取在我医院治疗地64位胆囊结石病患,将病患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2位,观察组病患采用腹腔镜切除手术,对照组病患采用开腹切除手术。结果:切除手术前,两组病患的病情没有较大区别。全部病患手术成功后,观察组病患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辰、下床活动的时间以及在医院的入住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2位观察组病患中,5位病患出现了,肠粘连出现的概率为15.62%;32位对照组的病患中,18位病患出现了,肠粘连出现的概率为56.25%,结果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手术比开腹胆囊手术对病患切除胆囊治愈的效果比较明显,能有效的减少手术及病患在医院入住的时间,提高了病患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值得大家进行广泛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腹腔镜;开腹;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出现的概率
【中图分类号】R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5-0044-02
胆结石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胆道系统的疾病,主要包含了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等,其中胆固醇结石所占的比例比较大。临床上对胆结石病患治愈方法一般为非手术治愈,选用一些溶解结石的药物,但效果并不明显,近几年来,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来切除胆囊进行取石,开腹胆囊手术、腹腔镜胆囊手术是治愈胆囊结石的两种方法[1]。肠粘连是胆囊结石病患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排气不顺、大便干燥等症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病患的生活质量,对病患的生命安全影响很大。而手术完成后肠粘连出现的概率有所不同,为了进一步探讨开腹胆囊手术与腹腔镜胆囊手术用于病患的临床效果,对比术后肠粘连出现的概率,现将研究报告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特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2月在我医院治疗地64位胆囊结石病患,将病患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2位。对照组病患中,男:17人,女:15人,年龄19~73岁,平均年龄(43.68±2.4)岁;观察组病患中,男:16人,女:16人,年龄20~74岁,平均年龄(44.11±2.9)岁。所有的病患经过B超、CT等检查均确认诊断为胆囊结石。两组病患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无明显差别,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病患采用开腹胆囊手术,具体的方案如下:对病患行全麻或者局部麻醉,体位为平卧位,在患者的右肋下方做切口,将胆囊管剥离,切除胆囊。观察组病患采用腹腔镜胆囊手术,具体的方案为:对病患行插管的全身麻醉,体位为平卧位,在病患的脐孔内下缘处作一个长约10mm的横切口,将刺针通过切口穿过,并将二氧化碳推注腹腔内,保持患者腹腔内有效压力为1.8kPa,将探头放置在病患的腹腔内在完成气腹后,在腹腔镜下做第2、3、4个穿刺孔[2-3]。先用手术钳将胆囊的底部固定,再用电凝钩将患者的血管以及胆囊管有效的隔离出来,露出胆囊三角,将其管部剥离,将其拿出,进而切除整个胆囊,缝合[4]。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病患的手术中以及手术后的状况。
(2)两种手术术后肠粘连出现概率的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间,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的手术中以及手术后的状况
全部病患手术成功后,观察组病患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辰、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病患的手术中以及手术后的状况(x-±s)
3.讨论
胆囊结石手术后容易出现肠粘连,而肠粘连严重的,往往需要进行第二次手术,而第二次手术一样有发生肠粘连的危险,这样就很可能会出现恶性循环[5-6]。因此对胆囊结石病患采取有用的治疗方式至关重要。本研究结果显示:切除手术前,两组病患的病情没有较大区别。全部患者手术成功后,观察组病患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辰、下床活动的时间以及在医院的入住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2位观察组病患中,5位病患出现了,肠粘连出现的概率为15.62%;32位对照组的病患中,18位病患出现了,肠粘连出现的概率为56.25%,结果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本研究者认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①对病患有较小的创伤、能够使其很快的恢复、手术后病患下地活动的时间以及在医院入住的时间比较短、在手术后疼痛感较轻,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病患的生活质量,②能有效的在腹腔镜中确定手术的准确位置,③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低。因此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出现肠粘连的概率低,切口小,减轻病患疼痛,为病患带来了众多益处[7-8]。
综上所述:腹腔镜胆囊手术后的肠粘连出现的概率明显低于开腹胆囊手术,大大的减轻了病患疼痛,安全性能得以提高,手术中的时辰短,术后病患下床活动的时间早,在医院的入住的时间短,是对胆囊结石病患进行治愈的最好的手术方式。因此,腹腔镜胆囊手术在临床上值得大家广泛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振东,兰顺龙,王岩等.探讨开腹胆囊手术与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黏连发生率比较[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3):1044-1044.
[2]贺炳胜.开腹胆囊手术与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黏连发生率的对比研究[J].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30):4-5.
[3]邵天松,伍冀湘,梁杰雄等.急性胆囊炎的腹腔镜手术治疗体会(附212例报告)[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0,10(9):821-823.
[4]陈启法,丁宗龙.开腹与腹腔镜胆囊手术对术后肠黏连影响的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4):554-555.
[5]李满绪.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术式治疗胆囊结石临床疗效分析[J].海南医学,2014,25(6):875-876.
[6]苏小林,崔伟伟.胆囊结石急性发作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术后肠黏连发生率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1):103-104.
[7]余同辉,黄奕江,侯金华等.萎缩性胆囊炎106例腹腔镜手术治疗[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2,12(5):436-437.
[8]李梦帆,曹亦军,陈腾等.胆囊切除的不同手术方式对术后肠黏连影响的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4):523-525.
论文作者:许菊萍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9
标签:病患论文; 胆囊论文; 手术论文; 术后论文; 腹腔镜论文; 概率论文; 对照组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