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萍 山东省临沂沂州实验学校 276000
摘 要:为了保证得到有效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做好积极向学生创造学习机会的一切活动,有效激发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相关有效的探究式教学,能够掌握其中必要的数学技能和知识点,并且能有效获得宝贵的活动经验。
关键词:数学 教学 意义
一、在课堂上设置生活中和数学有关情境,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教学
数学概念是抽象性的,而小学生的思维却处于具体的形象思维占优势的阶段。因此,教学中应联系学生日常生活,选用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件,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具体实例联系起来,逐步形成新概念。
如:教学《减法的运算性质》,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如下教学:
1.创设一个让学生当售货员卖文具的情境,让学生根据下面题目的要求进行“买卖”活动。张军到学校小卖部买一把铅笔和一把尺子。一支铅笔的价钱是3角5分,一把直尺的价钱是5角4分。张军付出1元钱,售货员应找给张军多少钱?
2.让学生说出在“买卖”过程中是如何“找退”的?(1)从1元钱中减去铅笔的钱数,再减去直尺的钱数,即是应“找退”(剩下)的钱数。列式为:100-35-54=11(分)。(2)从1块钱中减去铅笔和直尺的总价钱,就是应“找回”的金额。列式为:100-(35+54)=11(分)。
3.组织学生讨论:(1)“100-35-54”求的是什么?“100-(35+54)”又算的是啥?(2)两个不一样计算方法结果是什么?(3)证明两个算式有什么关联?因而得出:100-35-54= 100-(35+54)。由于学生已有钱币在实际计算中运用减法运算性质的生活经验,在此基础上学生就不难概括出减法的运算性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这样教学,学生获得的感性材料十分充分,形成的表象也就更加鲜明,从而促进概念的形成过程,有利于抽象概括出概念的本质属性。
二、例举生活中学生熟悉、易理解的例子,完成法则的推导过程
在进行计算法则教学时,应当避免将“法则”或“方法”作为一种“静态的结果”直接进行灌输,让学生机械地记忆、反复练习,而应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自己去发现合理的算法,从而逐步归纳、推导出计算法则。
所以,可以看出,根据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基础,能够针对相关的小数加减法进行有效推论,另外,还能有效掌握必要进行验算的过程。
三、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应用题的分析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应用题教学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探索,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这为应用题教学指明了方向。因此,在教学中若能把书本上的例题改编成学生身边的数学问题,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创设一种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缩短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使静态的应用题情节变为动态的亲自感受。这样抽象的理解过程就会被实际的操作代替,符合小学生思维要求,学生就很容易掌握应用题的整个分析过程了。
比如:我们数学课本中的应用题,某某学校三年级5个班级,每个班级50位同学;四年级2个班级,每个班级40位同学。在上述条件要求下,可以针对求和的总人数进行探讨,由于该题目没有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所以,部分学生在理解方面出现一定难度。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到如何有效地进行情境创设,通过有效的方式积极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比如,可以通过学生把自己的文具当做道具,进行有效买卖处理。教师来到一组学生办的“文具商店”里买文具,问:“售货员,铅笔多少钱一支?橡皮多少钱一块?我要买2支铅笔,4块橡皮,你应收多少钱?”教师又来到另一组又买了5把直尺、3支钢笔……教师在教室里“兜”了一圈,提供了好几道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然后请各组“售货员”汇报一下,你们是怎么算的?由于学生对购买文具都亲自经历过,算起来当然得心应手,学生们都知道先算出一种商品应付的钱,再算出另一种商品应付的钱,最后把两种商品的价钱合起来,算出一共付多少钱。
针对学生的教学活动来说,通过选用贴近生活的例子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正如上面的例子中,能有效掌握解答应用题的有效措施,能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处理,使得处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
所以,应该保证教师对于教材内容进行灵活应用,并能在授课过程中,有效地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能有效保证进行探索式的再次创造和再次教育,保证有效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能有效保障学生具有较强的合作和交流方面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陈定 多媒体辅助高中数学教学的意义[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2010,(7):120。
[2]罗玉华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意义及教学建议[J].教育导刊月刊,2010,(11):81-84。
[3]汤淑英 张宁 何春辉 数学交流在课堂教学中的意义及实践[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0,(12):111-112。
论文作者:罗萍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3月总第19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5
标签:学生论文; 应用题论文; 数学论文; 情境论文; 的钱论文; 铅笔论文; 直尺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3月总第19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