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任行政长官曾荫权的辅导故事_曾荫权论文

香港新任行政长官曾荫权的辅导故事_曾荫权论文

香港新特首曾荫权的家教故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特首论文,香港论文,家教论文,故事论文,曾荫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贪寒家庭的成功之路

曾荫权,1944年10月生于香港。1981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公共行政硕士学位。曾荫权曾获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名誉博士学位。2002年因“多年来竭诚服务香港,成绩超卓”而荣获香港特区大紫荆勋章。在香港,他是一个传奇。虽然出身贫寒,没有上过大学,仍能成为18万公务员中的佼佼者;经过自己坚忍不拔的努力,在担任政务司长等重要职位后脱颖而出,成为继董建华之后的香港新特首。从曾荫权的人生经历来看,他与董建华最明显的区别,是家庭出身的迥异。曾荫权可称得上是香港人靠个人奋斗成功的典范。当然,曾荫权的成功有着多种因素。在这里,我们仅就他从小所受到的家庭教育,以及他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的小故事,来了解他的成长历程和家庭教育的方法。

严格的教育促使他自觉努力

曾荫权出生在一个可称贫寒的平民家庭里。他的父亲是一名普通的警员,且驻在偏远地区,母亲则在家里依靠缝制尼龙袋来赚些小钱。曾荫权是家里六个孩子中的长子。他的舅妈去世后,舅妈的三个孩子也由曾荫权的父母养育,仅60多平方米的警察宿舍里,一度挤住了11个人,其中4个小孩不得不睡在一张床上, 生活条件可想而知。

曾荫权的父亲曾云是个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熏陶的人,他始终认为,只有对孩子进行严格的教育,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所以,他对包括曾荫权在内的子女采取了严格甚至严厉的教育措施。童年时,在偏远地区工作的父亲每周回家一次,曾荫权几乎每周都会被父亲的“藤条炖猪肉”“伺候”一次。所谓“藤条炖猪肉”,即用藤条抽打,是一种较为严酷的体罚。据曾荫权回忆:“记得小时候无知,错买了隔夜面包,挨爸爸一顿打。”遭受严酷的体罚,成为曾荫权童年时候最深刻的记忆。

毫无疑问,这种不无野蛮的“藤条式”家教为现代教育所不容,在某种程度上也使得曾荫权对父亲产生了畏惧和不满。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渐渐理解了父亲的用意。正确看待父亲和他的家教方法,使曾荫权主动消除对父亲的误解,敦促自己努力成熟,尽快担当起长兄应有的责任。尤其是当曾荫权上小学那年,母亲因病去世之后,他更加懂事了。由于自觉承担起长兄的应有职责,弟妹们都很尊重他。在父亲的眼里,他是最自觉努力的孩子。

真诚的督促帮助他战胜所有挫折

1957年,曾荫权小学毕业后考取了香港华仁书院。这所名校云集了很多富家子弟,而家境贫寒的他则必须依靠自己去夜校教书和从事家教来赚取学费读书。然而,由于在赚取学费方面耗去了不少精力,他的学业成绩有所下滑。有一次,英语老师在课堂上狠狠地批评了他的语法错误,还把他的作文本丢到地上,吐了口唾沫。心高气傲的曾荫权认为这是“奇耻大辱”,不服输的他发愤读书,终于在一年后升入了甲班。在中学会考时,他也曾失利过,但在一番卧薪尝胆般的刻苦攻读后,在后来的几次会考中成绩升为优级。曾荫权曾对人说过,在求学的过程中,自己已经深切地体会到了“只有努力才会进步”的真谛。这时,他对父亲当年的良苦用心更理解了。每当父亲对他既要读书又要赚钱的生活状态表示担忧时,曾荫权总是反过来劝慰父亲:“阿爸,您放心吧,我过惯了苦日子,将来会以自己的能力去改变现状的。”

中学毕业后,曾荫权曾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香港大学建筑工程系。当他把录取通知书捧到父亲面前时,发现父亲眉头紧锁,一脸愁容。曾荫权环视众多弟妹和窘迫的家境,一切全都明白了。他收起录取通知书,开始在报纸和街头的招聘广告上寻找打工机会。按父亲的愿望,他成了一名药厂的推销员。那几年的推销员生涯极其艰苦,遭遇到很多不平之事,却再次磨练了曾荫权的意志。他的经济知识水平、公关能力和演讲水平都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1965年,在恩师的鼓励下,曾荫权报考了公务员,不料失利。初闯政坛却吃了闭门羹,曾荫权难免沮丧,不想再考了。父亲诚挚的话语却再一次鼓起了他的勇气:“如果遭受一点挫折就丧失信心,你将来就只能是一名药品推销员了。你要成就一番辉煌的人生,没有失败或挫折是不可能的。我希望你再努力一次!”终于,经过艰苦的准备和应试,在曾荫权第二次向公务员的职位冲刺时,他以出色的考场表现征服了所有的考官,成了一名港府的公务员!1981年,他被政府推荐就读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一年后他以九科“优”的成绩获得公共行政硕士学位。

在40年的政坛岁月中,曾荫权一直记着父亲的嘱咐,一步一个脚印地锤炼着自己,最终铸造了人生的辉煌。

宽严相济的教育引导孩子成就事业

曾荫权与他的夫人一共有两个儿子。对于他们,曾荫权寄予了莫大的期望和爱。不过,与父亲相反,曾荫权对儿子采取了宽严相济的教育方法,而且着重在以身作则、因势利导方面,引导他们努力面对人生,努力有所成就。他说过:“以前父亲经常打我们,很严,但我不赞成打孩子。因为如果我们疼爱孩子,他们会知道的,一旦我们不开心、不高兴他们做的事,他们也会知道。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则。这是不同手法,一样效果。”他还以实例说明在家庭教育中,依靠强迫和勉强的手段会使效果适得其反的道理:“我小时候,爸爸成天逼我做医生,结果我没做成医生;但我从来不勉强我的儿子做医生,结果他却成了医生。”在家庭里,曾荫权很讲民主,两个儿子读小学期间,夫妇俩就经常辟出谈心时间,什么都可以谈,同时引导他们摆正学业、友情的位置。

然而,在训练两个儿子养成遵守纪律、克制内敛素质的过程中,在送儿子到国外深造的问题上,曾荫权夫妇却是非常严格。两个儿子13岁时,曾荫权就把他们送到英国约克郡的寄宿制学校读书。“英国的寄宿学校生活是简朴的、有规律的,可以锻炼孩子,培养他们努力面对人生的品性。我们选定了3所学校,再让他们选择。”曾荫权说。尚是年幼就要远离父母,他的夫人不免心疼,但曾荫权没有改变他的决定。他把孩子送到那儿,亲自交到监护人手中。

如今,曾荫权的两个儿子都已学业有成。长子庆衍已成为一名医生,次子庆淳3年前在牛津大学电机工程系毕业后,任职于英国甲骨文公司。两个儿子在事业上非常努力,同时又十分尊敬父亲。父亲节来临时,长子因为要在医院值班,次子就从英国返港来陪他。一脸幸福的曾荫权评价他们:“两个儿子都有好心肠。”

标签:;  

香港新任行政长官曾荫权的辅导故事_曾荫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