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恩施州传统村落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
吴威龙1,2,刘 涛3,马友平1,张劲松1
(1.湖北民族大学 林学园艺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2.四川大学 建筑与环境学院,成都 610065;3.恩施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湖北 恩施 445000)
摘要: 通过计量方法和ArcGIS、SPSS等技术手段,对湖北省恩施州81个国家级传统村落的属性特征、时空格局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恩施州传统村落主要形成于元、明、清3个朝代时期,其中以土家族、苗族为主要民族属性.②从州域尺度来看,恩施州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类型为集聚型;从县域尺度来看,传统村落空间分布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在恩施、利川、宣恩、来凤、鹤峰等县(市);从地理区域尺度看,传统村落在恩施、利川、咸丰、宣恩和来凤5县(市)交界的区域形成了一个集中连片区和3个高密度区.③恩施州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受自然环境、人文历史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地域和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与传统村落数量呈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 传统村落;时空格局;GIS;恩施州;影响因素
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等七部(局、委)于2012年12月公布了中国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录,截止目前先后公布了五批总计6799个中国传统村落.
我国对传统村落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何重义等[2]对楠溪江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进行了探索.其后,对传统村落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特别是自2012年随着国家级传统村落的正式命名和公布,大家对传统村落更加关注,涌现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首先,从研究主体来看,主要有建筑学、城乡规划学、经济学、地理学等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研究;其次,从研究尺度来看,一般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宏观区域层次的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研究,二是微观视角的传统村落特征研究[3-5];第三,从研究内容来看,主要集中在村落人居环境[6-8]、村落文化景观[9-11]、村落评价[12-13]、村落保护与发展[14-17]及村落规划实践[18-19]等几个方面;第四,从研究地域来看,有以整个全国、省域、市域等行政区域为对象进行研究的,也有以流域、特殊地区等跨行政区为研究对象对象[20-21],还有以单个村落为研究对象.
湖北省恩施州地处武陵山区腹地,民族风情浓郁、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深厚,传统村落资源遗存丰富,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纵观当前针对传统村落的研究成果,涉及恩施州地区的非常少,并且多是针对某一村落的案例分析,理论深度不够、应用价值不大.鉴于此,本文以恩施州所有国家级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对村落的历史沿革、民族属性、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研究,旨在扩大人们对恩施州传统村落的整体认知,为今后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吼过之后,我从床上骨碌坐起身来。午后的阳光白花花地照在身上,我感到眼前一阵眩晕。——我这是在做梦?来不及细想,我第一反应是飞身下床,准备夺门而出。可是一挨地我的脚就崴了,一屁股墩在地上。为了确认事情的真相,我在大腿上掐了一把。这回放心了。脚脖和大腿上的两股疼痛证明,我刚刚确实做了个梦。既然是做梦,我追杀李老黑的事就肯定没有发生。既然没有发生,李老黑就不可能知道。既然李老黑不可能知道,我就没有必要担心。一番简单的推理之后,我心里慢慢踏实下来。一踏实下来,就觉得嗓子里面干得蹿火,脑子里一跳一跳的疼。昨天喝酒实在太多了,我从来没喝过那么多酒。要不是喝到烂醉如泥的程度,我怎么会睡到李金枝的床上?
答:你认为这还不是一件大事吗?!深更半夜,低于10℃的气温,不远万里乘兴而来的中国游客不但旅游梦破了,而且生命安全处于危险之中,尊严受到侵犯,这难道不是一件大事?!昨天我对《晚报》记者强调,中国有近14亿人,中国党和政府珍惜每一个人的生命、安全与尊严。维护每一位境外中国公民的生命、安全与尊严是我们驻外使领馆的应尽职责。
1 研究区域概况
1)传统村落历史属性.通过检索湖北省恩施州传统村落历史档案,发现各村落历史沿革大致可以分为3个时期,即元朝、明朝和清朝三个朝代.对每个村落建造的历史时期进行分类统计,发现清朝时期建造的村落最多,有55个,占整个传统村落的比例为67.9%,这与当时清政府的“湖广填四川”大规模移民有关系.清朝初期四川人口锐减,中央政府下令湖北、湖南、江西、广东等地人口迁往四川,这些人口在迁移过程中途径恩施州地区,因为种种原因有些人就停留居住了下来,从而逐渐形成发展出新的村落(图1).
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卵巢癌诊断具有敏感性高、准确性高的特点。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不必要穿刺活检。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可以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及治疗。两者联合应用对卵巢癌的诊断、分期及后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传统村落的数据来源于住建部、文化部和财政部等七部(局、委)先后公布的第一批至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截至2018年12月,恩施州地区共有中国传统村落81个.借助奥维互动地图(omap)查询传统村落位置(以村落核心位置为点),并拾取村落坐标系统获取传统村落地理坐标,运用ArcGis 10.1构建恩施州传统村落空间属性数据库,并绘制恩施州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图.此外,本研究中的GIS地理空间数据底图来自于恩施州国土局,其他相关数据来源于湖北省、恩施州及所辖各县市统计年鉴,各村落档案及作者实地调查.
2.2 研究方法
首先,采用Excel软件建立湖北省恩施州传统村落属性数据库,然后利用SPSS软件进行属性及数理统计分析;其次,通过ArcGis10.1数字化,建立恩施州基础空间数据底图,基础底图的内容包含行政区划(乡镇级)、传统村落分布等;最后,利用ArcGis软件进行最邻近距离和最邻近点指数分析、核密度分析及时空格局分析等.
1)类型结构分析
式(3)中,x i 表示i (i =1,2,…,n )点位置坐标;n 为点数;h 为计算的带宽;(x -x i )为估计点到样本点x i 的距离;是一个核函数.核密度估计的结果与带宽h 和核函数的选择密切相关.
增加SKU数量虽然会增加成本和库存管理的难度,但是为了长远的发展,每日优鲜平台可以根据区域销售量的不同,对购物人群密集的区域适当增加SKU数量,以满足大都市人群消费的多类商品挑选的需要。
最近邻分析是通过计算最邻近距离和最邻近点指数来实现的,最邻近距离是表示点状事物在地理空间中相互邻近程度的地理指标.即测定出每个点与其最邻近点之间的距离r 1,取这些距离的平均值则为表征邻近程度的平均最邻近距离[23].最邻近距离(r E )公式可表示为:
2)最近邻分析
(1)
式(1)中,m 为点数,A 为区域面积,D 为点密度.最邻近点指数(R )为实际最邻近距离与理论最邻近距离之比,公式为:
(2)
另外,在市场经济管理中,企业的经济预算及经济成本非常重要,二者最好是能够达成一致。如果投入成本多于预算,那么会对企业之后的质量审核与监管工作造成困难。所以,要加强企业的内部监督,除了对人员管理进行监督以外,还要对企业的经济资金往来,尤其是成本预算与成本投入进行监督。
3)核密度分析
恩施州由于地域偏僻,地势险要,同时受不同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及生活方式的影响,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融合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民族特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传统村落.这些传统村落体现着恩施州地区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建筑艺术和村镇空间格局,反映着村落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是恩施州地区各民族几千年历史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缩影[22].
核密度分析法是空间点分析方法中使用比较广泛的非参数估计方法,主要是对点或线要素进行密度估计[24].核密度分析法可集中反映要素点的集中程度和空间集聚状况.具体需要确立一个样本中心点,距中心处样本点距离越近则密度越大.对于样本点x 1,x 2,…,x n ,核密度估计的公式是:
(3)
运用SPSS和Excel分析软件对恩施州传统村落进行数理统计分析.通过查询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和相关文献资料,统计并整理出恩施州传统村落的名称、历史沿革、民族属性结构等.
4)空间数据探查
白志英(1993-),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材料物理及应用. Email:1814334490@qq.com
利用ArcGis10.1软件,运用矢量数据类别分析等方法分析恩施州传统村落时空格局,包括县域范围分布状况、不同批次的传统村落分布格局等.
3 结果与分析
3.1恩施州传统村落属性特征
恩施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鄂、湘、渝三省(市)交汇处,东邻神农架林区和宜昌市,南面与湖南省湘西州接壤,西部和北部分别与重庆市黔江区、万州区相连.恩施州辖恩施市、利川市、咸丰县、宣恩县、来凤县、鹤峰县、建始县及巴东县等8个县(市),国土面积2.41万km2,是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发源地及主要聚集地之一.
祛湿化瘀方药液由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中心制备,冷藏备用[该方所用药材茵陈、虎杖、田基黄、姜黄、生山栀均购自上海华宇药业有限公司,有明确的原产地,经生药学专家鉴定均为真品。上述药材按4∶4∶3∶2∶2的质量比配伍;茵陈、虎杖、姜黄以75%乙醇提取3次,滤过,回收乙醇,留取药液;生山栀、田基黄进行水提醇沉处理;合并上述药液,浓缩,使终质量浓度为0.93 g/mL(按生药计)]。
2)传统村落民族属性.恩施州地区是多民族居住地,除汉族外,还有土家族、苗族、侗族、回族、蒙古族等29个少数民族,其中又以土家族和苗族为主,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4%.通过作者前期调研及检索各村落档案来看,恩施州的这81个传统村落都带有典型的少数民族属性,是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对81个传统村落的少数民族属性进行聚类分析,按村落主要少数民族成分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土家族型、土家族和苗族为主型、苗族型、侗族型、白族型、彝族型以及蒙古族型等六种类型(图2).从图2可知,以土家族和土家族、苗族混居为主的传统村落最多(69个),其次是以侗族为主的传统(6个),其余的白族、彝族和蒙古族型村落皆只有1~2个.
图 1 恩施州传统村落历史沿革 图 2恩施州传统村落民族属性结构
3.2 恩施州传统村落时空格局
3.2.1 空间分布类型 一般认为点分布类型有随机分布、均衡分布和集聚分布3种,其中均衡分布的最邻近距离指数最大,随机分布的次之,集聚分布的最小.本文中根据传统村落最邻近指数R 值,将最邻近指数R <1时定义为集聚型,1≤R <1.5时定义为随机型,当R ≥1.5时定义为均衡型.根据以上原则,将传统村落在恩施州空间尺度上抽象为点状要素,根据最邻近距离和最邻近指数对恩施州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类型进行最近邻分析.运用ArcGis 10.1的空间统计模块中的平均最近邻距离工具分别对恩施州传统村落在州域及各县市区域中的分布进行分析,巴东县和建始县因为样本太少没有进行运算分析(表1).从分析结果来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式(2)中,R 为最邻近点指数,实际最邻近距离,r E 为理论最邻近距离.
表 1恩施州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类型
Tab.1 Spatial distribution types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Enshi Prefecture
图 3恩施州传统村落县域空间分布图 图 4恩施州传统村落核密度分析
1)从整个州域来看,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呈现集聚型.恩施州传统村落在州域空间分布的理论最邻近距离均值为9.29 km,实际最邻近距离均值为7.98 km,邻近点指数R 为0.85,R <1.由此可见,恩施州传统村落在整个州域空间分布上属于集聚型,其主要集中分布在来凤、宣恩和利川等3县市.
2)从各县市来看,传统村落空间分布上表现为集聚型、随机型和均衡型.从表中可得知,利川市的最邻近指数R <1,空间分布表现为集聚型;恩施市、咸丰县和来凤县的最邻近指数R 介于1~1.5之间,空间分布表现为随机型;宣恩县和鹤峰县邻近指数R >1,空间分布表现为均衡型.
3.2.2 空间分布均衡性 运用 ArcGis10.1 软件,对恩施州8个县市的传统村落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得到恩施州传统村落县域空间分布状况(图3).恩施州传统村落总数为81个,平均每个县市传统村落约为10个,本文以7和12为分割线,低于7个的为传统村落匮乏区,高于12个的为传统村落富集区,介于7~12个的为传统村落一般区.从图上可知,其中利川、来凤、宣恩三县市属于传统村落富集区,建始县和巴东县属于传统村落匮乏区,恩施市、咸丰县和鹤峰县则为传统村落一般区.
采用直流电源+蓄电池的供电方式,在提供高质量直流电的同时,还能具有运营成本低,灵活性高等特点,是目前室内覆盖供电的理想解决方案之一。
3.2.3 空间分布密度 从表1可知,恩施州传统村落分布密度是34个/万km2.其中,来凤县传统村落分布密度最高,密度为119个/万km2;其次是宣恩县,密度为55个/万km2;传统村落分布密度最小的是建始县和巴东县,分别只有8个/万km2和3个/万km2.利用ArcGis10.1软件中的核密度分析工具对恩施州传统村落分布进行核密度分析,生成恩施州传统村落核密度分布图(图4).由图4可知,恩施州传统村落分布形成了1个集中连片区,即恩施、利川、咸丰、宣恩和来凤5县市交界的区域.此外,在集中连片区域还形成了3个高密度核心区,一是恩施市、利川市和咸丰县交界的盛家坝乡、白果乡、毛坝乡及黄金洞乡所在的区域;二是宣恩县晓关侗族乡和高罗乡所在的区域;三是来凤县三胡乡、革勒乡和大河镇所在的区域.整体来讲,上述区域大都位于恩施州的西南部,该区域深入武陵山区腹地,经济发展落后、交通闭塞,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外界对传统村落的影响,从而为传统村落的保存提供了基础.
图 5恩施州传统村落空间时序分布
Fig.5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Enshi Prefecture
3.2.4 时序空间分布 恩施州传统村落资源遗存丰富,不仅仅只有当前国家公布的81个传统村落,还有很多村落同样具有悠久历史和重要文化价值.根据国家公布的传统村落批次及数量,利用ArcGis10.1软件对恩施州传统村落在时序空间分布上进行了分析(图5).
1)从批次数量上看,第五批传统村落数量最多,有38个;其次是第一批和第三批,各有14个传统村落;最少的是第四批传统村落,只有6个.
2)从批次分布上看,第一批传统村落主要分布在鹤峰、咸丰、恩施等县市,第二批传统村落主要分布在利川市和来凤县,第三批传统村落主要分布在利川、来凤和宣恩等地,第四批传统村落则主要分布在恩施市和宣恩县,第五批传统数量最多,主要分布在利川、恩施、宣恩、来凤及鹤峰等县市.
2)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1)对新信息的理解是通过运用已有经验,超越所提供的新信息而建构成的。(2)从记忆系统中所提取的信息本身,也要按具体情况进行建构,而不单是提取。
3.3恩施州传统村落时空格局影响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环境是影响传统村落时空格局的首要因素.恩施州地处武陵山区,地形地貌较为复杂,为传统村落的保存提供了良好的地理环境.从恩施州传统村落分布来看,几大高密度区域皆位于清江流域以南特别是恩施州西南部区域,该区域属于武陵山区腹地,地理环境相对独立,对外交通闭塞,有利于传统村落的保存.此外,受地形地貌的制约,恩施州农田耕地较为分散,长期以来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散居式分布形态的村落较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恩施州传统村落“大分散、小集聚”的空间分布格局.
2)人文历史因素.历史文化的积淀程度是影响传统村落分布疏密的重要原因[25].地域民族文化为传统村落的保存提供了良好的文化环境,对外来文化具有一定的缓冲,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恩施州民族众多,地域民族文化特色鲜明,为传统村落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州域西南部的利川市、咸丰县和来凤县是土家族、苗族分布的重要区域,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土苗文化;地处州域中部的宣恩县分布着侗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特别是侗族村落民族特色鲜明;地处鹤峰县南部的白族自治乡更是武陵山区少见的白族居民聚居地,白族文化底蕴浓厚,传统村落在整体布局、建筑风格上都具有浓郁的白族特色.
3)社会经济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传统村落空间规模与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低,传统村落遗存就越丰富[20].从湖北省来看,恩施州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GDP总量及人均GDP都处于湖北省地级行政区的最后一位,而恩施州传统村落数量相比其他地级行政区却是最多的,单位GDP传统村落数量达到930个/万亿(表2).从恩施州各县市来看,传统村落空间分布与人均GDP分布总体上呈现出较强的负相关关系,即人均GDP越低的县市对应的传统村落数量反而越高(见图6、图7).
表 2 2018年湖北省各市(州) GDP
Tab.2 The GDP of different cities (Prefectures)in Hubei Province in 2018
注:表中所列市(州)为湖北省地级行政区域,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神农架林区等4个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没有统计在内.
图 6 2018年恩施州各县市人均 GDP图 7 2018年恩施州各县市传统村落数量
4 结论与讨论
运用ArcGis、SPSS等技术手段,从村落属性和地理要素角度对恩施州81个国家级传统村落的属性特征、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得出:①恩施州传统村落主要形成于元、明、清3个朝代时期,其中以土家族、苗族为主要民族属性,兼有少量的侗族、白族、彝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属性村落.②从恩施州域来看,传统村落整体空间分布类型为集聚型;从县域尺度来看,传统村落空间分布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在恩施、利川、宣恩、来凤、鹤峰等县市;从地理区域尺度看,恩施州传统村落在恩施、利川、咸丰、宣恩和来凤5县市交界的区域形成了一个集中连片区和3个高密度区.③恩施州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受自然环境、人文历史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地域相对封闭、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县市传统村落数量较多,且较为集中.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要实现全面振兴,传统村落的发展任务更加艰巨.要实现传统村落的振兴发展,厘清其现状和特征是关键,本文以恩施州传统村落为对象,对其相关属性特征及宏观格局进行了分析研究,有助于大家从整体上了解把握恩施州传统村落状况,为恩施州传统村落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为其他地区的传统村落研究提供了一种方法与思路.但是文章还有如下问题值得探讨和进一步研究:①本文涉及的81个村落都是国家级传统村落,是经县(市)、州、省再到国家相关部门层层报送、审批、认定公布的,而实际上因为一些地方政府没有积极主动进行申报,使得很多历史悠久、保存良好的传统村落没有被进行认定公布,因此使得研究的传统村落样本不科学或者覆盖面不足,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整体的格局分析和研究结果.②本文涉及的81个传统村落都带有强烈的地域和少数民族属性,但是文中仅仅只是对村落历史沿革及少数民族类型进行了简单阐述,没有深入对不同少数民族的文化特性与村落关系进行分析,特别是没有就不同少数民族属性村落在选址、空间格局及建筑布局等微观层面就行研究,这是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要内容.③对村落在时空上进行的区域集聚性、空间分布密度等分析,缺少与其他地区传统村落分布的横向比较,使得研究结果带有一定主观性,需要进一步的量化对比分析.④在时空格局影响因素分析方面,对影响要素及内容的分析不够全面深入,比如自然环境因素方面缺乏对水系、气候等要素的分析,在社会经济因素方面缺乏对交通的影响分析,特别是缺乏对相关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对研究结果的分析论证稍显不足.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及恩施州全域旅游方针政策的实施,这些传统村落的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而传统村落往往是生态、文化及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如何在保护村落传统格局及要素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利用,实现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更是今后需要重点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刘仁秀.中国传统村落掠影:南方篇[J].美与时代 (上),2013(11):5-8.
[2] 何重义,业祖润,孙明,等.楠溪江风景区古村落保护与开发探索[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89(2):26-32.
[3] 刘大均,胡静,陈君子,等.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4):157-162.
[4] 何刚,李华.中原传统村落的院落空间研究:以河南郏县朱洼村和张店村为例[J].建筑学报,2014(S1):64-69.
[5] 佟玉权,龙花楼.贵州民族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异因素[J].经济地理,2015,35(3):133-137.
[6] 许建和,王军,梁智尧,等.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实测与分析:以湘南地区上甘棠古村落为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36(4):252-257.
[7] 曹秋艳,刘堂茂.粤北客属地区新农村人居环境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0):2333-2335.
[8] 李伯华,曾灿,窦银娣,等.基于“三生”空间的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演变及驱动机制:以湖南江永县兰溪村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8,37(5):677-687.
[9] 高惠灵,王丹,李卓霖,等.福建传统村落景观保护性利用模式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6(5):27-33.
[10] 翟洲燕,李同昇,常芳,等.陕西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景观基因识别[J].地理科学进展,2017,36(9):1067-1080.
[11] 裘斌.基于乡贤引领的村落文化建构及其推进途径[J].甘肃社会科学,2017(6):107-111.
[12] 王云才,郭焕成,杨丽.北京市郊区传统村落价值评价及可持续利用模式探讨:以北京市门头沟区传统村落的调查研究为例[J].地理科学,2006(6):735-742.
[13] 唐晓岚,张卓然,安宇.基于GIS-AHP分析的太湖西山传统村落景观资源评价[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7,52(4);124-132.
[14] 朱光亚,黄滋.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问题[J].建筑学报,1999(4):61-64.
[15] 杨彩虹,王开开.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J].中州学刊,2016(6):86-89.
[16] 许少辉,刘小欢,董丽萍.全域旅游中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陆巷样本[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28(S1):214-216.
[17] 廖军华.乡村振兴视域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J].改革,2018(4):130-139.
[18] 李婷婷,郑力鹏,高云飞.古村落的保护发展与规划设计:以广东省梅县茶山村为例[J].建筑学报,2011(9):104-106.
[19] 王丹程,惠珊,尤达,等.传统村落小气候营造之经验研究:以福建永泰县嵩口镇为例[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6(4):14-20.
[20] 陈君子,刘大均,周勇,等.嘉陵江流域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及成因分析[J].经济地理,2018,38(2):148-153.
[21] 刘磊.传统村落的文脉辨识、提炼及应用:以中原地区为例[J].世界地理研究,2018,27(4):167-176.
[22] 吴威龙.恩施州土家族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以利川市老屋基老街为例[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2(3):349-352.
[23] 李伯华,尹莎,刘沛林,等.湖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地理,2015,35(2):189-194.
[24] 后雪峰,屈清,李勇.基于GIS的揭阳市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6(5):88-95.
[25] 冯亚芬,俞万源,雷汝林.广东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地理科学,2017,37(2):236-243.
Spatial -temporal Pattern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Enshi Prefecture
WU Weilong1,2,LIU Tao3,MA Youping1,ZHANG Jinsong1
(1.School of Forestry and Horticulture,Hubei Minzu University,Enshi 445000,China;2.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Environment,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 610065,China;3.Enshi Natural Resources and Planning Bureau,Enshi 445000,China)
Abstract :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ttribute characteristics,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81 national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Enshi Prefecture through measurement methods and ArcGIS,SPSS and other technical mean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Enshi Prefecture were mainly formed in the three dynasties,namely,Yuan,Ming and Qing Dynasties,with Tujia and Miao as the main ethnic attribute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shi Prefecture,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Enshi Prefecture is agglomerated;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unty scale,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s concentrated,mainly concentrated in counties and cities such as Enshi,Lichuan,Xuan′en,Laifeng and Hefeng;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ographical area,the traditional villages of Enshi Prefecture formed a concentrated contiguous area and three high-density areas in the area of the five counties of Enshi,Lichuan,Xianfeng,Xuan′en and Laifeng.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Enshi is affected by natural environment,human history and social economy.The number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the cities and towns with relatively backward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relatively large and relatively concentrated.
Keywords :traditional villages;space distribution;GIS;Enshi Prefecture;influencing factor
收稿日期: 2019-07-29.
基金项目: 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B2015098).
第一作者简介: 吴威龙(1981-),男,博士生,讲师,主要从事区域地理与人居环境的研究.
文章编号: 1008-8423( 2019) 04-0474-07
DOI: 10.13501/ j.cnki.42-1569/ n.2019.12.024
中图分类号: K901
文献标志码: A
责任编辑:高 山
标签:传统村落论文; 时空格局论文; gis论文; 恩施州论文; 影响因素论文; 湖北民族大学林学园艺学院论文;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论文; 恩施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