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的效果探究论文_李秋平

衡南县人民医院 湖南衡阳 421001

【摘 要】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相关危险因素及正确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临床资料,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并总结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临床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心肌梗死类型、心功能评级、高血压、糖尿病及溶栓治疗等(P<0.05);心肌梗死患者是否发生心绞痛与其性别无显著相关性(P>0.05);60.34%心肌梗死患者均于心肌梗死后1周内发生心绞痛。结论:准确掌握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绞痛危险因素,及时评估患者是否属于此类高危人群,并给予及时的干预治疗及护理,是降低心肌梗死患者继发心绞痛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绞痛;因素分析;护理干预

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即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1个月内出现心绞痛临床表现,是患者发生再次心肌梗死或急性心肌梗死延展的主要危险因素 [1]。本文将对我院自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前来就诊的58例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给予临床研究,从而探讨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相关危险因素及正确护理干预措施,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8例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26例,年龄37至89岁,平均年龄(63.92±3.41)岁,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1.2.1 纳入与排除标准 ①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心肌梗死诊断标准;②于心肌梗死发生后继发心绞痛;③无精神类疾病、恶性肿瘤疾病;④未处于妊娠期、哺乳期等特殊时期;⑤无脑部、肾脏、肝脏等机体其它器官严重器质性病变;⑥对本次研究具有知情权。

1.2.2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临床资料,内容包括心肌梗死类型、心肌梗死后发生心绞痛间隔时间、心功能、血压、血糖、年龄、性别等,分析方法包括询问当事医护人员及患者、查阅相关病历资料等。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由 ±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58例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绞痛与其年龄、性别、梗死类型、高血压、糖尿病、溶栓治疗等相关性对比分析,具体结果见表1。

注:*表示与本项目其他比例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表1可知,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心肌梗死类型、心功能评级、高血压、糖尿病及溶栓治疗等,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患者是否发生心绞痛与其性别无显著相关性(P>0.05);大多数患者(60.34%)均于心肌梗死后1周内发生心绞痛。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结构及周围环境改变等多因素共同作用,心肌梗死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也随之增加,严重威胁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2]。本文研究可知,心肌梗死患者大多于发病一周后发生心绞痛,且符合高龄、非Q波梗死、具有高血压及糖尿病、采用溶栓治疗及心功能较差等患者是心肌梗死后心绞痛高危人群,应引起相关医护工作者高度重视。

有研究显示,对心肌梗死后心绞痛高发人群给予积极正确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其心绞痛发生率。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护理干预措施如下:①提高夜间对患者病情监测,有研究显示,夜晚心绞痛发生率显著高于白天[3],提示注意夜间护理有利于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给予积极救治;②入睡前遵医嘱吸氧1h,有利于改善患者心肌缺氧状态及预防胸痛;③若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出现心功能不全,则其入睡前将病床头部适当抬高(与身体呈100夹角)防止心绞痛发作,必要时可遵医嘱给予镇静剂;④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询问及检查,有利于改善患者紧张、恐惧情绪,降低心绞痛发生率;⑤进行护理前应告知患者本次护理内容及目的,并指导患者护理过程中及时表达不适感,从而降低由于护理操作对机体造成刺激引发心绞痛几率;⑥对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必要的运动护理,发病初期应禁止下床,保持绝对卧床休息1-3d,必要时给予镇静制动,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增加卧床休息时间,其目的在于降低心肌耗氧量及改善心脏负担,促进机体中发生损伤的心肌自行修复,待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稳定且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可根据其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及运动量,提高机体抵抗力利于尽快恢复健康;⑦告知患者自身疾病相关知识及若发生心绞痛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讲解遵医嘱服药治疗重要性,提高患者对自身病情的重视程度;⑧出院后给予必要的健康教育,及时纠正其以往不良生活习惯,保持乐观积极心态。

综上所述,准确掌握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绞痛危险因素,及时评估患者是否属于此类高危人群,并给予及时的干预治疗及护理,是降低心肌梗死患者继发心绞痛的关键因素,值得今后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 [4]。

参考文献:

[1]付丽新.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78例原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7(3):102-103.

[2]王俊彪.88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I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2012,1(12):104-105.

[3]朱俏萍,刘伊丽,李丽娜等,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失衡防治的临床探讨[J].现代医院,2011,11(4):12-15.

[4]李冬梅,胡凤.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吉林医学,2012,27(10):1198-1199.

论文作者:李秋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9

标签:;  ;  ;  ;  ;  ;  ;  ;  

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的效果探究论文_李秋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