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自来水二次供水有限公司 河南省平顶山市 467000
摘要: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对我国众多行业领域都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对于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领域也是如此。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生存、发展需求,不断的对自然界进行改造,这一过程中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能源资源,同时对生态环境发展也造成了严重阻碍。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的初衷是造福人类,但是实际建设中却是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损害,如何避免工程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已经成为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关键词:水利工程;工程施工;生态环境;影响
1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1.1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往往会破坏大量的林地、草丛、农田等植被;毁林开荒将造成水土流失,可能引起岸坡崩坍,滑坡,大型水库还可能诱发地震等;砍伐树木、破坏植被,直接影响了陆生动物的栖息地,造成物种群居减少,同时水利工程的建设运行也使区域环境湿度增大,鸟、兽的生活范围遭到破坏,被迫向其他地区迁徙。
1.1.1对地表植被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需要永久占地、施工需要临时占地,往往造成大量的林地、草丛等地表植被破坏。
1.1.2对水土环境影响
工程建设地表植被破坏,加上移民安置毁林开荒等,造成水土流失;有的拦河建筑建设后,抬高周围地下水位,导致土地盐碱化;部分工程建设会引起岸坡崩坍、滑坡,还可能诱发地震,造成区域水土环境恶化。
1.1.3对陆生动物影响
首先,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砍伐树木、破坏植被,工程周围地下水位抬高,缩减陆生动物活动范围;其次,有些拦蓄水工程,尤其水水库工程蓄水后,蓄水水面较大,使区域环境湿度增大,导致生活在此范围的鸟、兽生活环境遭到破坏,丧失其原有生存环境,被迫向其他地区迁移。最后,水利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污染物,使大量的动物因生存而被迫迁移,导致该区域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1.2对于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
1.2.1河流水体环境影响
首先,工程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建筑垃圾等,不经处理直接向河道排放,污染水体,影响水质;其次,水利工程建设可能引起局部水流变缓,一方面,降低了水、气界面交换的速率和水体稀释扩散能力,导致水质自净能力下降,另一方面也会使沉降作用加强,导致水体重金属沉降加速,水质重金属污染严重。
1.2.2水生植物影响
天然河道长期演化成形态均一化和连续化的生态环境,水利工程建设大多数就是在天然河道上,这样做的直接结果就是破坏河道形态均一化和连续化的状况,改变了河流植物环境的多样性。
1.2.3水生动物影响
首先,水利工程的建设会改变天然河道的水质水温,尤其是水库的建设。因为水库具有水面宽、水体大、水流迟缓等特点,再加上水体受太阳辐射等作用,使得水面热量辐射值增大,造成水库坝前水温升高,水温的变高会对于鱼类的繁殖不利,尤其是对于下游的鱼类繁殖不利,导致推迟鱼类产卵期。其次,因建挡水建筑物的修建,隔断部分对水生生物连续性,特别是洄游性鱼类将产生直接影响。同时建设过程中各种污水不经处理直接向河道排放,从而改变了河道的理化性质,恶化了水生动物生存环境。
1.3对气候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影响该区域的气候变化,尤其是水库的建设,会形成广阔的水域,导致蒸发量将比水库建成前明显增大,进入大气的水汽增多,导致该区域的降水增多,雾天增多,改变原来的气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水利工程施工环境保护遵守的原则
2.1 循环再生全面利用原则
坚持循环再生全面利用原则,妥善处理施工垃圾,将垃圾变成有用的材料进行回收,不仅能保护生态环境,还能产生经济效益。如用施工垃圾填沟平地,既能使工程造价成本降低,还能增加生态效益。
2.2 共同产生互补原则
水利工程建设应与自然环境建立共同发展、和谐相处的关系,采取合作共存、互利互赢的方式进行施工。在水利施工过程中关于土地利用方面,不但要考虑弃渣场,还要考虑生产区和生活区,如果单独分开考虑,将会产生土地资源浪费,应对整个工程进行全面考虑,形成共用土地使用系统,不但可以节省土地资源,还能节约劳动力与资金。
2.3 对主体空间进行合理使用原则
为了方便对水利工程施工总体规划中施工区域空间进行划分,需要考虑施工区域的土地合理使用、对周边环境影响最小以及水流有效控制等方面问题,进行全面合理规划、统筹安排与协调统一。
2.4 时程需求协调原则
该原则主要是指水利工程施工阶段,对环境因子量值的需要与运行期、施工期等各时期的工程进行统筹安排与兼顾,从而提高生产能力。在施工过程中如遇见永久性建筑与临时建筑能够相互结合,不但可以减少临时建筑物投资,还能减少土地占用,使施工速度得到提高。
3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
3.1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在水利工程建设前,进行环境状况调查,对当地的气候环境、水文、水质、土壤、水生生物、人口等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对拟建水利工程建设可能对当地环境能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并对拟建水利工程建设进行综合评价,从整体上评价拟建工程的各要素和过程可能对环境改变及改变程度,通过环境影响评价,为方案选择提供科学依据,防止由于方案不合理给环境带来难以消除的损害。
3.2预防水污染的措施
为防止水利工程对周边地区水质产生污染,施工期间应对生活污水与施工产生的废水进行妥善处理,并定时检测,严禁排放不达标的污水。在生活区还应配备污水处理设备,污水经设备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并排放到指定的地点,排放措施如下:一是在生活取水的上游 1000 米、下游 100 米之内不能排放生活污水与工程废水,生活污水必须经过化粪池处理后才能排出;二是施工期间的生活污水与生产废水要经过相关设备专门处理,严禁随意、直接排放,更不能直接排入水源之中;三是在施工过程中,对外加剂、水泥、油等物料要进行封闭式管理,同时应对堆放场地做好防漏、防潮、防雨等措施;四是加强对施工材料的管理,避免其遗留物流进河道造成水质污染。
3.3加强河道保护和管理
维护良好的河道治理开发秩序要从维护河流健康的高度出发,切实加强河道管理,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严厉查处河道管理范围内违法违章建筑、乱采滥挖行为和污染水资源的行为,保护好河道良好的生态环境。
3.6 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生态环境
河流生态建设,要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加强封育保护,搞好预防监督,防止人为破坏;对生态问题严重的河流流域,采取节水、防污、调水等措施予以修复,涵养水资源;有计划的进行湿地补水,保护湿地。在地下水超采区,采取封井、限采等措施,保护地下水。对于水土流失等生态脆弱地区,注重发挥大自然自我修复能力,实行退耕还林、封山禁牧禁柴等措施;建立维护生态环境安全的水利保障体系,对水系统进行合理的调配,基本保障最小生态环境用水,把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3.7积极探索多途径、多形式的生态补偿办法
为防止和缓解水利工程建设对该区域的经济及生态平衡的破坏,按照“谁损害,谁补偿”的原则,明确生态补偿的主体及补偿的范围。对于补偿资金来源,一方面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应在水利工程建设资金中提留一部分资金做为生态补偿基金,用于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生态补偿费用;另一方面,可以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办法,从后期运行的受益中拿出专门资金,用于项目区生态环境补偿。这样做到责任主体明确、补偿范围清楚,补偿办法多样。
结束语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对于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各种潜在的影响,在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等过程都要充分的考虑生态环境的要求,使得水利水电工程能够在降低对生态环境不利影响的基础上,真正实现为人类造福。
参考文献:
[1]崔锡春.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生态水利工程[J/OL].科技与企业,2014(04).
[2]刘思琦,于思辉,刘东波.水利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4,18:55+57.
[3]何群.浅析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珠江水运,2015,05:65-66.
[4]李亮.水利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四川水泥,2015,10:237.
[5]买买提江?阿布都艾尼.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3,12:205-207.
论文作者:马勇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9
标签:生态环境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水利论文; 河道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过程中论文; 环境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