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护理职业学院护理系 贵州贵阳 550003
【摘 要】目的:观察心理疗法结合归脾汤口服治疗产后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该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心理疗法,治疗组给予心理疗法结合归脾汤口服治疗。7d为1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率为 95% ,对照组症状改善率为85%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归脾汤治疗产后抑郁症有良好疗效。
【关键词】产后抑郁;心理疗法;归脾汤
【中图分类号】R971+.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64-8999(2015)7-0425-01
产后抑郁是产后精神障碍性疾病中的一种,通常患者在产后2~3 d发病,出现抑郁、悲伤、沮丧、激动、烦躁、应付能力差,严重者出现幻觉或自伤、自杀的观念、行为等精神病性症状(1)。近年发病率正逐渐上升,国内报道比例为9.3%-23.5%(2-3)。目前国内多采用心理疗法和口服抗抑郁西药治疗,疗效尚可,但由于患者处于哺乳阶段,西药对婴儿的影响尚不明确(4),其治疗大多不被接受,故笔者在心理疗法的基础上配合安全性高的中医经典方-归脾汤加减治疗本病4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以2012年1月---2014年2月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40例中,初产妇31例,经产妇9例,对照组40例中,初产妇29例,经产妇11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根据2000年美国精神病学会在《精神疾病的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修订版(DSM-IV-TR)一书中制定的“产褥期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内容如下:1.具备下列症状的5条或5条以上,必须具备①或②条,持续2周以上,患者自感痛苦或患者的社会功能已经受到严重影响。①情绪抑郁 ②对社会大多数活动明显缺乏兴趣和愉悦 ③体重显著下降或增加④失眠或睡眠过度 ⑤精神运动兴奋或阻滞 ⑥疲乏或乏力 ⑦遇事皆感毫无意义或自罪感 ⑧思维能力减退或注意力涣散 ⑨反复出现死亡想法。2.产后6周内,且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9分。
2 治疗方法
2.1对照组 给予心理治疗。具体方法包括安慰、聆听、同情、理解、商讨、宣泄等心理疗法。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心理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归脾汤加减治疗。处方:黄芪30g 龙眼肉12g 党参10g 白术10g 当归15g 茯神10g 酸枣仁15g 炙远志10g 木香6g 甘草3g 柴胡6g 。每天1剂,水煎2次,早晚温服。以7d为1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采用HAMD量表进行评分,分别在用药前、用药后6周各测定1次,按量表评定。疗效按HAMD减分率标准分为4级。抑郁症状消失:HAMD减分率≥75%;症状明显改善:HAMD减分率≥50%,但<75%;症状改善:HAMD减分率≥25%,但<50%;无效:HAMD减分率<25%。
3.2 治疗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结果及疗效比较(例)
4 讨论
产后抑郁的发病复杂,西医考虑可能与社会及心理因素有关。社会因素认为临产前后应激生活事件的发生,缺乏来自父母及丈夫的支持帮助,对分娩心理准备不充分,婴儿性别的反感,家庭角色转移等会成为产后抑郁的触发因素,黄世红(5)等研究发现初产妇社会支持与产后抑郁呈中度负相关,社会支持越低,产妇越易发生产后抑郁。另一方面,产妇个性是以自我为中心,好强求全,内侵性格和情绪不稳定的人群中,易出现紧张、焦虑、抑郁。刘兰芬等(6)对200例产妇分娩前后心理状况调查,发现产妇本身性格开朗,情绪稳定,可能减少产后抑郁等精神症状的机率。
祖国医学认为产后抑郁属“郁证”范畴。本病多因虚致病,产时失血耗气,阴血亏虚,血不养心,心神失养,思虑忧愁过度,损伤心脾;产后气血亏虚,运行乏力乏源而致淤,上蒙心窍;血虚肝失所养,加之情志所伤,肝气郁结不舒而致病。病位在心脾,方选归脾汤补心脾气血两虚证,方中以党参、黄芪、白术等甘温之品补脾益气生血,使气旺而血生;当归、龙眼肉补血养心、茯神、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与益气健脾药配伍,复中焦运化之功,有能防大量益气补血药滋腻,使补而不滞,滋而不腻。产褥期妇女情感处于脆弱阶段,产后情绪易受到外界影响,出现抑郁焦虑情绪,故方中加用柴胡,功擅条达肝气而输郁结。全方共奏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为治疗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两虚之良方。
参考文献
[1] 吴洁.产后抑郁症的心理护理干预[J].现代医药卫生,201I,27(11):1654-I655.
[2] 施立枝.产后抑郁的流行病学调查[J].健康必读杂志,2011,11,(11):338.
[3] 何瑛,何国平.430例产妇产后抑郁发生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1,(13):1539-1541.
[4] 何伟,浅析谈中医药优势[J].亚太传统医药,2011,7(4):3.
[5] 黄世红,等,产后抑郁与社会支持关系调查[J].中华医护杂志,2006,3(6):533-534.
[6] 刘兰芬,张志华等,200例初产妇分娩前后心理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4,6,7(11):810-811.
论文作者:曹金竹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5年7月第30卷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6
标签:产后论文; 抑郁论文; 心理论文; 疗效论文; 初产妇论文; 症状论文; 疗法论文; 《中医学报》2015年7月第30卷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