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中药房调剂发药新模式的应用效果探析论文_曹红菊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新添中心卫生院 药房 730516

【摘要】目的:探究医院门诊中药房应用调剂发药新模式的具体方法及其获取的临床效果,为提升医院门诊中药方工作人员日常业务开展过程中的综合性效能水平提供经验借鉴。方法:择取2014年2月-2015年11月我院门诊中药房接待的取药患者25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门诊取药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包含患者126例,参照组患者行门诊中药房调剂发药常规模式,研究组患者行门诊中药房调剂发药新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配药差错事件发生率,煎药持续时间以及取药等候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配药差错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煎药持续时间以及取药等候时间均显著短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门诊中药房日常业务运行过程中应用中药方剂调剂发药处理新模式,能够有效优化医院门诊中药房在职人员的工作效能水平,显著降低门诊中药房配药差错事件发生率,缩短患者的煎药持续时间和取药等候时间,促进患者在临床药物治疗过程中顺利实现预期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医学实践活动过程中予以推广运用。

【关键词】门诊中药房;调剂发药新模式;应用方式;临床效果

门诊中药房是现代医院针对广泛患者实施用药治疗支持服务工作的重要实现窗口,而中药调剂是门诊中药为各类患者实施药物供给服务过程中的关键性基础环节,其在实际开展过程中的操作质量水平和准确性状态,是影响医院门诊患者用药治疗最终效果取得状态的关键性因素[1-2]。由于门诊患者日常形成的中药应用处方本身具有数量庞大且类型多样的特点,给门诊中药房工作人员开展高效准确的处方调剂工作,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难和挑战[3]。为切实提升门诊中药房日常业务活动的开展质量,2014年2月-2015年11月我院门诊中药房针对接待的部分取药患者应用了门诊中药房调剂发药新模式,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2014年2月-2015年11月我院门诊中药房接待的取药患者25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门诊取药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包含患者126例,参照组男性患者67例,女性患者59例,年龄介于21-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6±7.1)岁,研究组男性化妆65例,女性患者62例,年龄介于22-6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8±7.2)岁,研究组患者和参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经统计学计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本次研究中,参照组患者行门诊中药房调剂发药常规模式,研究组患者行门诊中药房调剂发药新模式,在门诊中药房调剂发药新模式的应用背景下,门诊中药房工作人员的主要工作内容包含如下项目:(1)药品的领取和保存:门诊中药房工作人员,应当每间隔两个工作周,结合门诊、中药房内部药品物资的流通变动状况,向本院中心药库申请并调取种类和数量适当的中药物资对象,确保中药房内部流动持有的中药物资产品品类以及数量能够充分满足门诊患者在未来短暂时期内的用药需求。在实际完成中药物资领取出库环节后,要为运送到中药房内流量性保存的中药物资创造并维持科学稳定的保存技术环境,要确保中药物资存放区域具有稳定的阴凉性和避光性条件,确保中药房室内温度参数介于10.00-20.00℃之间上下波动,湿度参数介于45.00%-75.00%范围之间上下波动, 并注意针对门诊中药房室内空间的温度和湿度参数状态展开动态监测。要为部分特殊类型药物(人参或者是冬虫夏草)等药物配备冰箱、排风扇以及空调等专门性保存设备。(2)药品的配置:要严格遵照现行的《药品管理法》开展药品配置,药房医师要严格把握临床医师处方合理性的审核和控制工作力度,在发现非合理性重要配比处方条件下,应当及时与相应处方医师开展针对性的交流沟通,确保实际开展的药物配制和调剂工作具备充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保证患者临床治疗用药行为的安全性和合理性,以及预期临床治疗效果目标的顺利实现。在实际开展中药饮片方剂的配置处理过程中,药房医师要重点关注形态相似的中药药物对象的辨别和区分力度,避免发生药物的错配和混配现象,保证患者的临床用药治疗过程具备充分的安全性和合理性。要通过确保患者临床用药行为的合理准确特征,促进患临床治疗过程的最佳预期效果状态的顺利实现。(3)药品的发放:在最终针对独立患者及其家属实施药物发放行为之前,医院门诊中药房工作人员应当再次核对药物种类和数量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同时明确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相应药物在具体临床使用过程中的操作注意事项以及保存注意事项。要坚强临床处方医师的用药行为和用药习惯的进程性工作控制力度,规范门诊中药制剂收费的合理性和适当性水平,彻底规避临床处方医师的重复用药行为。对于由中药饮片组合形成的临床处方,门诊中药房工作人员应当主动为患者提供煎药处理服务,并运用电子封口器针对煎制获取的中药汤剂实施小包装分装处理,同时在分装形成的小包装表面印制或者是书写中药汤剂药物产品的详细使用方法,为患者的药物使用过程稳定开展以及预期治疗效果的顺利实现创造支持和保障条件。

1.3临床评价指标

本次研究中,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配药差错事件发生率,煎药持续时间以及取药等候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针对本次研究中涉及的数据选择统计学软件包——SPSS19.0进行处理,对计量资料选择( ±s)来进行表示,采用t检验;对计数资料选择(n,%)来进行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若P<0.05,证明组间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配药差错事件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配药差错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中药处方是临床医师开展临床常规疾病辩证诊断以及治疗处置活动的主要凭证以及书面性记录文件,能够充分揭示中医临床医师的日常用药习惯以及医疗工作能力掌握与建设水平[4]。从使用功能角度展开分析,中药处方不仅是医院门诊中药房工作人员开展中药调剂工作的基本依据,也是门诊药房工作人员开展划价和库存流量状态处置工作的基础证据,是具备法律性业务过程约制作用的书面材料[5]。从中药调价处理工作的业务开展过程角度展开分析,通常涉及审方、调配、复核、计价以及发药五个基本环节,为确保上述工作环节的安全有序开展,门诊中药房工作人员在日常业务流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充分掌握并应用“妊娠禁忌”、“十八反”以及“十九畏”等中药饮片产品的配伍使用禁忌知识[6-7]。在实际进行中药饮片处方和的配制和调剂过程中,及时发现药剂超量处方以及存在配伍禁忌现象的中药处方,通过与相关临床处方医师的交流,提升临床医师日常用药行为的科学合理性,促进我国门诊中药房药物使用行为水平的不断改善提升[8]。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配药差错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煎药持续时间以及取药等候时间均显著短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研究数据结果显示,在医院门诊中药房日常业务运行过程中应用中药方剂调剂发药处理新模式,能够有效优化医院门诊中药房在职人员的工作效能水平,显著降低门诊中药房配药差错事件分发生率,缩短患者的煎药持续时间和取药等候时间,促进患者在临床药物治疗过程中顺利实现预期的治疗效果,借助医院门诊中药房业务运作方式的深刻变化,能够为我国现代临床医学事业的繁荣有序发展创造充分而稳定的支持和助推力量。

结语:

在医院门诊中药房日常业务运行过程中应用中药方剂调剂发药处理新模式,能够有效优化医院门诊中药房在职人员的工作效能水平,显著降低门诊中药房配药差错事件发生率,缩短患者的煎药持续时间和取药等候时间,促进患者在临床药物治疗过程中顺利实现预期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医学实践活动过程中予以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田江平.门诊中药房调剂发药新模式的应用及效果[J].中医临床研究,2015,7(09):138-139.

[2]杨军.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方法在中药调剂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5,7(09):141-143.

[3]卢文生,尚伟庆.医院中药房调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11):1874-1875+1878.

[4]李然.门诊中药房调剂发药新模式探讨[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3(06):101-102.

[5]陈建新,薛春香.中药房调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01):215-217.

[6]白朝英.中小规模门诊中药房调剂新模式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药业,2012,21(22):85-87.

[7]伦俊杰,陈永康,汪锦飘.门诊中药房调剂差错原因分析及对策[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04):131-132.

[8]李丹琴.中药房调剂质量控制对临床用药的影响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08):147-149.

论文作者:曹红菊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8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4

标签:;  ;  ;  ;  ;  ;  ;  ;  

门诊中药房调剂发药新模式的应用效果探析论文_曹红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