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玲
(甘肃省通渭县人民医院 甘肃 通渭 743300)
【摘要】 目的:探讨研究糖尿病性胃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以我院收治的55例糖尿病性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单双号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服用吗丁啉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联合使用吗丁啉和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值和胃半排空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显效人数显著多于对照组患者,且总有效率96.29%远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胃半排空功能均有所改善,但实验组患者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使用吗丁啉和复方丹参注射液能够显著改善糖尿病性胃病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有效提高了患者的胃部功能,值得进一步推广其运用。
【关键词】 糖尿病性;胃病患者;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4-0100-02
糖尿病性胃病指的是糖尿病患者的部分胃肌肉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并伴有消化不良、餐后不适以及恶心厌食等症状[1]。有相关数据统计表明[2],糖尿病性胃病发病率高达50.0%左右,而在60岁以上的群体中可达到74.5%,对于患者的药物吸收、饮食调节以及疾病康复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为了探讨糖尿病性胃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55例糖尿病性胃病患者进行了研究,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将2015年1月~2015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55例糖尿病性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27例,女28例,年龄35~62岁,平均(41.25±2.55)岁。将本组患者根据入院单双号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7例患者,其中14例男性,13例女性,年龄是36~61岁,平均(42.45±2.54)岁,;实验组28例患者,13例男性,15例女性,年龄是35~62岁,平均(42.64±2.32)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以及病情特征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
1.2 诊断标准
按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和《胃肠道功能性疾病的RomeII标准》中的相关诊断标准。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2)具有不同程度的餐后不适、恶心厌食以及便秘等症状。
排除标准:(1)纳入研究前一个月内存在糖尿病酮症以及酮症酸中毒和感染者;(2)胃粘膜糜烂、溃疡以及肿瘤等消化器官存在质性病变者;(3)患有严重的肾、肺、心、肝等并发症者。
1.4 治疗方法
1.4.1对照组患者服用吗丁啉进行治疗,患者每日服用吗丁啉10mg,每日服用三次,共服用四周。
1.4.2实验组患者联合使用吗丁啉和复方丹参注射液,具体过程如下:(1)每日服用10mg吗丁啉,每日服用三次;(2)静脉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每日注射一次。共治疗四周。
1.5 测定胃半排空功能
所有研究对象于检查前7d禁止使用任何影响胃排空的药物,禁食12h后口服液体脂肪餐400ml,包含12g脂肪、14g蛋白质以及45g碳水化合物。随后采用B超检测患者空腹以及餐后1.5h间每间隔15min时的排空功能。使患者取坐位,将超声探头放置在患者肚脐上方左处,测定患者胃半排空时间。
1.6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值和胃半排空时间。其中治疗效果评定标准为:胃功能恢复,临床症状均得到显著改善者判定为显效;胃功能有所恢复,临床症状部分得到改善者判定为有效;胃功能以及临床症状均无任何改善者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人数+有效人数)/总人数] 100.0%。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采取 检验;计量资料采取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通过对比观察可以发现,实验组患者显效人数显著多于对照组患者,且总有效率96.29%远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3.讨论
糖尿病性胃病主要表现为运动减缓、胃张力下降以及排空延迟,主要临床症状为腹胀、腹痛以及呕吐等。微血管度以及高血糖和神经病变与糖尿病性胃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胃排空延迟的主要原因为迷走神经低张力;高血糖不但能够导致神经病变,同时会抑制胃肠道的运动,对患者的消化功能造成损伤。糖尿病导致患者血液粘度增加,同时会使内皮的损伤加重[3]。此外,糖尿病患者微循环出现障碍,消化道受累,进而导致胃粘膜微循环灌注显著降低,对患者的相关神经和肌肉功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同时还促发了胃轻瘫的发生和发展[4]。
吗丁啉是一种多巴胺受体抗拮剂,能够选择性阻断多巴胺受体,主要在周围神经系统中发挥作用,具有强劲的促动力。丹参具有显著的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同时能够抗血小板聚集以及促进纤维蛋白降解,降低血液粘度,从而改善胃粘膜的微循环。在本研究中,采用吗丁啉和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的实验组患者,其治疗总有效率96.29%远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57%(P<0.05),并且胃功能恢复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综上所述,联合使用吗丁啉和复方丹参注射液能够显著改善糖尿病性胃病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有效提高了患者的胃部功能,值得进一步推广其运用。同时,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能够显著的预防以及治疗糖尿病性胃病,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程超超,王家琳.清养化浊法治疗糖尿病性胃病临床疗效评价[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5,18(07):959-961.
[2]陈兆枢,钟业娟,廖国芳.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多潘立酮治疗糖尿病性胃病疗效观察[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1,10(05):225-226.
[3]崔忠海.糖尿病性胃病内镜检查136例临床分析[J].辽宁医学杂志,2010,20(04):219-220.
[4]吴传发,吴庆文.吗丁啉治疗糖尿病性胃病对血糖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05,01(09):25.
[5]张瑞星,张浩.糖尿病性胃病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1,7(06):356.
[6]张盛忠,卢志达,洪明理.20例的糖尿病的胃微血管超微结构观察[J].微循环学杂志,2000,10(02):10.
[7]秦云霞,李永峰,江荣慧.糖尿病胃病56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4,24(05):296.
论文作者:黄晓玲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0
标签:患者论文; 胃病论文; 糖尿病论文; 实验组论文; 丹参论文; 对照组论文; 功能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2月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