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溶栓与动脉取栓术分别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的疗效对比分析论文_刘浩,曹兴念

山东省威海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零四医院 264200

摘要:目的 对比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和动脉取栓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12月)在我院就诊110例患有急性下肢动脉血栓的患者,分为两组进行治疗,一组55名急性下肢动脉血栓患者进行介入溶栓术的治疗,称A组,另一组患者同为55人进行动脉取栓术的治疗,称B组。手术治疗后进行比较,分别比较患者的动脉畅通的情况,脉搏数,是否会复发以及术后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及反应程度。结果 A组康复人数有42人,康复率为76.36%,B组康复人数为51人,康复率为92.73%,B组康复率高于A组(P<0.005)。A组复发人数为4人,复发率为7.27%;B组复发人数为14人,复发率为25.4%,B组复发率也高于A组(P<0.005)。结论 通过比较两种手术,我们可以看出,介入溶栓术和动脉取栓术各有各的优点,同时也有缺点。介入治疗术术后比较稳定不易复发,但治疗效果相对来说不如动脉取栓术明显,但是动脉取栓术容易复发,所以应该根据患者自身病情来选取适合患者的治疗方式。

关键词:急性下肢动脉血栓;介入溶栓术;动脉取栓术

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常见的病因有动脉炎或者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他原因导致血栓形成。此病易发生在曾患有过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属于急性疾病,容易造成肢体残疾给患者生活带来不便,同时产生心理压力等其他不良影响。本次研究两种治疗方法并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资料与方法 选择本院于2016年(1—12月)收治的110名患有急性下肢动脉血栓的患者作为治疗观察比对的对象。其中男性患者65名,女性患者45名。年龄在19岁到68岁之间,平均年龄在43.5±4.26岁左右。起病时间24小时内,出现合并症状,其中出现高血压的患者有10例,出现糖尿病的患者有24例,出现机械性损伤的患者有4例,出现血栓性脉管炎的的患者有18例,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有54例。其中发病部位,右下肢动脉血栓58例,左下肢动脉血栓42例,双侧下肢10例。临床症状为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和压痛,同时伴有运动障碍,皮肤苍白的同时体表温度低。将110例患者分为A组和B组进行治疗比对,2组资料差别不明显,P>0.05。

1.2方法

1.2.1介入溶栓术

选取A组所有的患者,对其进行介入溶栓术的治疗方案,同时采用DSA方法以协助此次治疗。对所在于患病侧肢的股动脉使用相应的技术手段进行穿刺,并将对比剂注入总股动脉与髂外动脉中,之后结合DSA造影需要诊治的部位进行定位。在动脉堵塞处插入单弯导管,并向其中注入十万到二十万单位的尿激酶,并且结合DSA造影,这样反复溶栓,直至最后将血栓全部溶开,在造影的显示下,没有血栓存在。将这个区域的血栓消除之后,使用相同的方式进行下一个病变区域的清栓的工作,如此反复,直到下肢动脉血流畅通,回流无阻恢复正常,就可以停止。经过治疗二十四小时后,再次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如果管腔血流仍能畅通无阻,那么就可以继续采取介入疗法治疗,向血栓处持续注入尿激酶六万单位/小时,若无其他症状在四十八小时之内就可将导管拔出,停止治疗;如若在反复溶栓治疗之后,经过DSA造影技术检测,血管中仍存在血栓,就表明此次溶栓失败,需固定单弯导管,并且每小时将八万单位的尿激酶注入病变部位,如此操作要持续进行二十四小时。在临床上还要配合阿司匹林口服一百mg/次,用法一天/次;与此同时,还要将肝素以每小时五百单位的用量滴注入静脉血中。

1.2.2动脉取栓术

选取B组所有的患者,对其进行动脉取栓术的治疗方案,主要使用Forgarty导管取栓法,对患病侧肢的腹股沟的中点进行切口,使股总动脉,股深、浅动脉,暴露出来,使其分别绕过橡皮带,先进行中度收紧不阻断血流,向导管腔中注入五千单位的肝素,在股总动脉上,作一个1~1.5厘米的切口,将导管恰好的插入动脉中,导管尽量深入,直至插到血栓部位。然后一手按住管壁表明的容量注入生理盐水和肝素至球囊充分张开,另一只手按住体表均匀用力的将导管缓慢拔出,血栓即能从切口处取出。循环往复利用此法,将血栓逐渐取出,直至动脉中的血液能够畅通回流。如若患病部位偏下方,例如膝下,就可选择膝处内侧部位切口,之后再进行上述方案进行清栓工作。在清栓工作结束后,需检查膝处动脉回流状况是否良好出于进一步考虑,再注射五万单位的尿激酶,待动脉回流正常了,就可闭合伤口,但是手术后还要继续进行抗凝治疗。

1.3疗效判定标准

主要是观察记录在二十四小时内A、B两组所有患者在临床上所表现的并发症、动脉血液的回流畅通情况、D-二聚体含量等等,并且在治疗结束后的一年中所表现的症状及复发的情况。

1.4数据分析

使用相应的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均以平均数s来表示,并用t来检验,最后都用百分数来表示,其表现出的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即P<0.05。

二、结果

2.1 并发症发生状况

通过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的计算,明显看出介入溶栓治疗的发生率远低于动脉取栓治疗,详细数据对比可看表1。

三、讨论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栓子来自于心脏或是近侧的动脉壁脱落,或者是来自外界进入动脉,由于血流的循环流动,将血栓冲到下肢动脉,阻塞着动脉而导致了肢体缺血甚至坏死的病理过程,但整个发病过程急。主要的临床表现为下肢患病区剧烈的疼痛,运动障碍以及下肢皮肤温度降低、皮肤颜色苍白,逐渐动脉的脉搏变弱甚至消失,栓塞四到六个小时,严重者就有可能发生坏死。因此及时进行救治是非常关键的,针对此类急性临床上会选择介入溶栓和动脉取栓术这两种方案,但在一些方面,两种方法各有各的优越性,具体选择哪种方案,取决于临床治疗的考量和需要。通过本次研究所得出的数据可看出,介入溶栓治疗在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患者治愈后的复发率上都占有优势,较好于动脉取栓术;而在治愈率上,动脉取栓术还是占有很大的优势的。介入溶栓术不能将血管中的血栓全部去除,会有部分残留,而且被溶解的血栓并不可以完全被排出,这样就会在血管中留下很多未排的血栓,长时间之后,由于血流的循环流动,散在的血栓又会重新聚合在一起形成新的血栓,继续阻塞血管,导致疾病复发;动脉取栓术需要在动脉切开一个口,若手术条件不足,就会造成伤口红肿、热痛,但经过一定的治疗后,就会痊愈,但经过试验可得知一年后的复发率较高,若从长期健康考虑,最好不选择这种方案。经过如此分析,更能让人们明白两种方案各有利弊。

由于环境、地点、手术器具等外界因素的不足,本次研究所得出的结果可能和临床实际情况有差别,但在之后的临床实践中会加以弥补。

参考文献:

[1]赵杰,杨立民,张震等.介入溶栓与动脉取栓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疗效对比.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5,36(11);133-135

[2]勾龙飞.对比介入溶栓与动脉取栓术分别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的疗效.中国实用医药,2016,12(26);218-219

[3]任征[1].动脉取栓术与介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疗效比较.中国现代医生,2010,22(33);195-196

论文作者:刘浩,曹兴念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8

标签:;  ;  ;  ;  ;  ;  ;  ;  

介入溶栓与动脉取栓术分别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的疗效对比分析论文_刘浩,曹兴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