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是开发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一门应用型专业课。这门课为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实践性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随着时代的更新,传统的传感器课程教学因知识框架陈旧不能适应技术及时代的更新。本文通过对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及实验教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同时针对传统的教学不足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学新方法。
关键词:传感器课程;实验教学;教学方法分析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企业对电子自动化、机械制造等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更为广泛。“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是针对市场大环境开设的一门自动化、现代电子技术的一门主干课,其基本任务是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各类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及内部性能。
一、传统教学课程内容的不足
1.传统传感器教学形式较为传统,对于一些现代化设备例如光线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等没有涉猎。现在社会大环境下,陈旧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已经难以满足现代企业的需求。对于现阶段的教学来说,人才的培养处于落后状态。
2.传统传感器教学中其特性分析理论已经超越了当时的历史阶段,跟现在的现实情况不相匹配。传感器的基本任务是精准测量信号幅值同时在记录传感器动态信号的变化过程中分析其误差。传统的传感器教学已不适应现在日益发展的社会,它仍旧以传统的静态分析为主体。
3.传感器技术以培养实践型人才为基本目标,以注重具体实际情况中的实际应用为基本价值目标。传统的课堂教学缺乏对于实际情况的分析,在理想模型下对学生进行课堂实践教学,缺乏一定的实际性。
二、教学方法分析与探讨
1.近期教学方式方法的现状
(1)教学方法一般以课堂理论讲解为主体。其考试内容一般分为理论知识与实验两部分。其实验考试一般只是基础的原理验证,同时其理论知识都是书本上的知识缺乏对于原理的发散性理解。这种教学方式的现状使学生欠缺一定的应用传感器的能力同时不符合“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的课程教学目标。
(2)随着科技的进步,大部分教师对于电子信息资源的应用开始增多。这种电子信息资源的运用对于课堂教学来说增添了一部分的图片展示,同时增加了部分内容。但在使用电子资源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单纯的把文字和图片通过电脑进行展示,仍然缺乏讲解和扩展延伸的部分,更缺少对传感器工作过程及原理的进一步讲解,不能使学生知晓其整体工作内容。
(3)对于教师的课程讲解来说,“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由于其自身内容较分散,其各章节是本身各自不同的原理,同时不同构造的传感器测量方式方法不同。这就使得教师在讲授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系统性,使很多学生知识体系混乱,造成教学质量不佳。
2.针对其现状进行的教学方式改革
(1)在现阶段课堂教学中增添一些虚拟仪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的发展方向已经越来越走向现代化。其虚拟仪器技术是通过传感器建设实验室进而进行的传统教学的更新。通过高性能的硬件设施在高效软件的基础上进行各种测量设备的仿真模拟,从而促进延伸性教学的发展。由于其虚拟仪器自身的优良性特征,在便于携带的基础上易于展示因此更适用于现代课堂教学。其通过对于理论知识结合实践展示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传感器是通过自身的理解从而达到对于传感器的认知。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增添课堂的趣味性,防止课堂教学的乏味性。在课堂教学中应利用现有的传感器设施进行教学,从传感器的外观到传感器的内部构造教师应通过直观的展示使学生得到进一步的了解与认知
(3)教师可以开展项目式教学。顾名思义,教师可以通过在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围绕一个具体的课程项目进行具体的研究。在开展项目研究的过程中将其分成若干个小知识体系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及创造能力的开发,从而培养实践性应用型人才。由于国内自身的教学资源的局限性,教师可以适当选取教学项目进行分析研究。
三、实践教学方式的分析及探究
1.实践教学的现状
实践教学是现代社会大环境下培养人才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实验教学是“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的关键部分之一,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更易于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在现阶段情况下,由于传感器课程的实验设备价格昂贵同时较大,为了避免损坏因此开放较少。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只能做一些基础的操作,因此缺乏对于原理的认知与延伸。大部分学生以完成实验任务为目的,现阶段的这种情况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
2.实验教学改革与探讨。
(1)对于教学来说,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关键。因此在基础的理论教学上应该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传感器实验。教师根据学生自己挑选的验证课程内容进行灵活安排。在保证教师自身的课程目标完成后给与学生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实验从而加深理解。
(2)对于实验课程的教学增添设计性因素。让学生根据具体的传感器的模型,运用自己的方式对结果进行分析。在传感器课程实验过程中,应适当增加环形带检测、直线位移测控等具体项目平台。通过不同的装置对于不同的传感器进行测量从而实现更接近于真实结果。
(3)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处理事情的能力为基本前提开设一些创新型项目。通过运用学校的资源,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分小组进行项目设计研究,同时践行方案验证。在实验等各种项目完成后进行项目演示。
结束语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是培养实践人才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根据其教学目标来看,对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传统理论内容及方法同时还有其必不可少的实验教学环节进行了探究。对于其教学内容等的缺陷及不足也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因此在以后的实践教学中,应该侧重于传感器的具体实践应用,在实践教学环节以学生为主体,在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的大前提下通过对以往的教学中不足进行改变以此促进人才的培养。在未来的“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教学过程中,其教学改革一定会促进实践型人才的培育。
参考文献:
[1]张玉,张烈平,李海侠.《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教学改革探索[J].大众科技,2018,20(02):56-57.
[2]王静.“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榆林学院学报,2017,27(04):103-105.
[3]杨睿.《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3(04):571-574.
[4]刘旭梅.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电子制作,2014(04):100.
论文作者:邹长林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5
标签:传感器论文; 原理论文; 学生论文; 传统论文; 课程论文; 教师论文; 过程中论文; 《电力设备》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