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为病人提供安全护理服务。方法 准确地进行护理风险管理评估,加强护理风险监控与管理,培训护士风险防范意识,持续质量改进。结果 应用护理风险管理,预防护理安全隐患效果良好。结论 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对预防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减少护理纠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护理风险 心内科 管理 评估 应用
随着公众健康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日益增强,“医疗护理风险无处不在”已成为医疗护理界的共识。心内科存在患者年龄大、病情重、治疗复杂、猝死率高等特点,护理风险始终存在于护理操作、危重患者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和过程中。为了杜绝事故、减少差错、确保患者安全,就必须将护理服务过程中的风险隐患加强评估,制订并落实各种风险管理措施,确保护理质量,有效规避护理风险。因此,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护理服务过程中的各类风险,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已成为心内科护理管理所面临的新课题。
1 风险因素分析
1.1 护士的技术水平和应急能力不够 心内科病人的病情瞬息万变,诊疗技术日新月异,由于临床护士大多年龄小、年资低,专科知识及经验缺乏,专科技术操作不熟练,不能及时掌握新理论、新技术、新护理方法,自然无法为病人提供必需的护理。此外,护士对除颤仪、呼吸机、监护仪等抢救仪器的使用欠熟练,以及对各种恶性心律失常不能及时识别,会直接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
1.2 护士的沟通能力与法律意识欠缺 护因缺乏有效沟通造成的风险因素 暴喜易怒是心脏病的诱发因素。人的情绪一旦紧张、激动,会使得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增加,结果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亦明显增加,加重冠心病、心衰患者的病情。更严重的是,这些变化有时会导致致死性的心律失常,引起心脏骤停。
1.3 心内科病人特有的高风险性 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脏骤停均是心源性猝死的常见原因。一些诊疗措施如溶栓等也存在高风险性;生活习惯改变:病人不能适应患病后生活习惯的改变,如卧床大小便、活动限制等,加之大多数病人年老体衰,伴有浮肿,发生压疮、跌倒、坠床等风险事件的可能性高。
1.4 环境因素 ①基础设施配备及布局不当存在着不安全因素:如地面过滑导致跌伤、床旁无护栏造成坠床、热水瓶放置不当导致烫伤等;②噪声,分贝太高影响患者康复;③病区防盗问题等。
1.5 时间因素 护士超负荷工作,在有限的工作时间内无法完成全部工作,不能满足患者要求,势必导致工作质量下降,护士处于疲劳的工作状态,容易因精力有限,判断失误而出现护理缺陷甚至出现护理事故。护理人员在工作过于轻松时容易放松警惕,同样是高护理风险时间。
2 防范对策
2.1 科学规范管理。加强制度化建设,逐步完善并细化各项奖惩制度,做到不吝奖、不避罚,用制度规范管理,用管理规范行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护理实际工作中,强调“慎独”精神,教育各级人员珍视生命,坚持原则,明确自己的职责,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汇报、请教。对于工作中出现的失误,不论问题大小都要及时汇报,不可隐瞒情节或自作主张处理,以赢得补救的时间或措施。
2.2 增强护士应急能力。严格执行护理部制订的护士培训计划,尤其是对新分配来的护士,根据科室特点,制订岗前培训计划,逐项培训、考核;通过晨会提问、业务讲课、疾病护理查房等形式学习护理新知识、新进展。进行护理急救知识和技术的教学,针对现有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分析讨论,剖析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充分利用预见性护理程序,找出相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达到人人都有防风险意识,班班都有护理防范重点,使患者微小的病情变化都在护士的监控和预料之中。
2.3 做好健康宣教。患者入院后,要重视健康宣教工作,包括对患者进行饮食、情绪控制、适当活动量、容易忽视的体表征兆等知识的宣教。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护士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及时发现隐患苗头,及时与医生沟通, 做到早预防、早治疗。
2.4 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提高护理风险的防范能力。组织全科护士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科室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及时进行评估、讨论、分析,使每个护士都认识到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的重要性,以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护士对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和能力。要求护士必须从法律高度严肃对待护理文书的书写。
2.5 加强病区环境安全管理。对于危重患者,尽量调至易于观察、接近护士站的病室或急救室内;对于神志不清、小儿、老年人及病情危重的患者应加床栏,并将危险物品远离患者,如暖瓶、锐器等,以防坠床、烫伤或意外伤害;对于行动不便者将物品放在患者易取放的位置;尽量保持卫生间、开水房、走廊等地面的干燥,在潮湿处放置防滑标识,以防摔倒。
2.3 加强人文关怀,提高患者满意度。 ① 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及时与患者或家属交流沟通,解决患者的疑问及不适,疏导不良心理反应,满足患者合理要求,确定把患者服务放到首位,强调主动服务意识,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信任;②建立护理风险预告制度,维护患者知情同意权,并实施签字认可制度,使护患双方共同承担起生命和健康的风险,建立抵御风险的共同体,提高患者满意度。
3 讨论
护理工作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特别是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高新技术的应用,护理工作的难度和风险也在加大,理应切实加强风险文化建设。护理人员只有做好风险评估,针对评估结果做好环节控制,在事情可能发生之前采取积极的前瞻性护理干预措施,才能在工作中有效地避免风险。
参考文献
[1] 钱萍.加强医院风险管理的必要性[J].护理管理杂志,2008,4(6):17
[2] 蔡铜山等.推行医疗风险管理,提高医疗质量[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1,8(5):342
[3] 刘玉静. 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4(02)
[4] 陈芳,高艳. 风险管理在提高护理安全中的作用与效果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 2013(31)
论文作者:赵蕊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0月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8
标签:患者论文; 风险论文; 护士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病人论文; 工作论文; 病情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10月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