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对甘肃省农业发展的影响_农业论文

高新技术对甘肃省农业发展的影响_农业论文

高新技术对甘肃农业发展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甘肃论文,高新技术论文,农业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进入90年代以来,甘肃农业发展的方式由改革开放初期的劳动、资金的大量投入逐步向推广应用科学技术转化,特别是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对农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但是高新技术对农业发展的实际贡献并未得到人们应有的认识,本文试图从高新技术对农业生产的贡献途径、方式以及政策选择等方面来探索高新技术对甘肃农业发展的影响。

一、高新技术对甘肃农业的影响范围和贡献分析

为了分析高新技术对甘肃农业的影响,首先应弄清高新技术在甘肃农业中的应用范围。根据考察,高新技术在甘肃农业领域的作用范围大体上分为四个部门和若干个中观层面:种植业在地膜覆盖、带状种植栽培、旱作农业丰产技术、节水农业技术、“种子工程”及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林果业在经济林名、优、特新品种培育、荒山造林、造林绿化、治沙防黄、平原绿化工程、再生木材果品培育、贮存及果树改造方面;畜牧业在暖棚养畜、秸杆青贮氨化与微贮及畜牧改良等方面,都有较广泛的应用。另外,在水利建设中,梯田优化、小流域综合治理、节水灌溉、盐碱地改良等方面都较充分地运用了高新技术。从我们调查中了解到,甘肃农业生产利用高新技术的范围和深度都不够。这一方面有国家对科技投入量不足、农民在分散经营条件下也没有适量的资本投向技术应用的原因;另一方面,绝大多数农民接受科普知识和技术的能力还不足以用推广高新技术来改造传统农业,而且对于现有的应用技术基本上处于一般化层次。高新技术处于一般化层次的原因是多维化的。其一是甘肃的科技研究如同全国一样,自计划经济时期就与实际的农业生产之间缺乏联结机制,历史地造成了科技开发、研究与生产实践之间的脱节;其二是甘肃的市场经济发育缓慢。甘肃科技人员和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者在全省人口的比重与东部一些发达省区相比还是比较高的,但由于市场发育不全、市场环境不良而致使高的科技密度难以转化为科技优势,从而推动经济增长;其三是甘肃科技开发能力很弱(见表1)。这主要因为现行的教育体制和科技开发机制导致科技人员的开发创新能力较低,而这一差距又多与科技人员以及他们所处地区领导的思想观念落后有关,正如美国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Harold·Koontz)说过“人的知识不如人的智力,人的智力不如人的素质,人的素质不如人的思想。”所以,按知识量和学历教育还不能判断使用高新技术和高新技术开发的能力。表1反映甘肃科技人员技术开发能力的等级在全国为Ⅳ等,技术创新能力很弱,技术开发能力综合指数<50,而诸如江苏等发达省区科技人员的技术开发能力综合指数>200;其四是政府重视不够,由于甘肃是传统大工业相对集中的省份,政府从主导思想和面临的任务以及迫于财政压力,客观上就相对忽视了对农业产业的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

表1

甘肃科技开发能力综合指数在全国的地位

 技术创技术开发能力

等级 新能力  地区综合指数

 平均值

最强

上海、辽宁、江苏、山东、四川

>200164.91

广东、河北、北京、河南、陕西

100-200 136.65

 黑龙江、湖南、湖北、天津、

  50-100

78.29

浙江、吉林、江西

 安徽、甘肃、山西、福建、贵州、

很弱

广西、云南、内蒙、新疆、<50 30.5

 青海、宁夏、海南

表2

1997年甘肃农业领域高新技术应用情况

万亩、亿元

高新技术应用项目

面积 增加产值 高新技术应用项目 面积  产值

地膜覆盖技术60210.78 药剂拌种 500

2.23

旱地农业系统工程

80 1.02 低产田改造400

1.82

种子工程   2 5.2

科学施肥

4.02

日光温室蔬菜栽培  0.4 青贮氨化与微贮

1.82

啤酒大麦和玉米特种 4.75 暖棚养畜

1.22

经济林 1.052.78 低压管灌

4.02

节水农业技术

 

30 1.22 盐碱地改良140

1.06

间作套种 5 0.34 黑瓜籽选育 82.26

洋芋整薯   6 1.04 再生木林0.80

合计 46.78

资料来源:《甘肃统计年鉴》(1997)、有关厅局专家的分析。

二、从要素贡献看高新技术与甘肃农业发展

(一)基本模型与要素生产率(注:为助于分析,我们配合有关地县的农村调查队,抽取500个农户作为样本进行考查)

农业产出的增长是各种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各生产要素的投入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因此,我们首先考查高新技术领域的地膜覆盖、科学施肥、优良品种等主要指标,也就是对这些生产要素的平均生产率状况进行分析(见表2)。

农业的产出与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用下列函数表示:

GN=f(A,K[,p],M[,p],IR)……(1)

其中,GN为样本家庭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的种植业总产值;K[,p]为高新技术的总投入;M[,p]为必需原材料投入(即一般传统技术下也要以同样成本投入);IR为样本家庭的劳动力总数;A为常数。根据这一函数关系,采用改进了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样本家庭的数据进行测算,得出1992年—1997年间样本家庭的单要素平均生产率状况,见表3。

(二)对3个指标的分析

表3 样本家庭单要素平均生产率

 高新技术 必须投入的原

年份 生产率

材料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

1992

3.091.92 2.18

1993

3.101.78 1.97

1994

3.252.73 1.92

1995

3.842.65 2.53

1996

4.052.20 2.64

1997

4.092.34 2.48

注:样本家庭总数为500家。

1.高新技术平均生产率。500家农户数据的计算结果表明,1992年—1997年的6年间,农业生产中的高新技术生产率是持续提高的,1997年比1992年提高了32.36%,各年分别提高0.32%、4.84%、18.15%、5.47%、0.99%,样本家庭的高新技术生产率平均增长速度为5.77%。

2.原材料平均生产率。样本家庭原材料生产率增长较高新技术生产率增长低,1997年较1992年提高了21.88%,原料生产率增长的起伏较大,1993年较1992年降低了7.29%,1994年又较1993年上升了53.37%,之后的2年相应分别下降了2.93%、16.98%,1997年再次较1996年上升6.36%。综合6年的变化过程,原材料生产率提高的平均速度为4.04%。

3.劳动平均生产率。6年间,样本家庭劳动生产率总体上提高了13.76%,每年提高的程度分别为-9.63%、-2.53%、31.77%、4.35%和-6.06%,也属于波动形发展过程,特别是有3个年份是下降的,2个年份是提高的,6年间平均增长速度为2.61%。

上述测算结果表明,原材料投入的生产率增长速度和劳动投入的生产率增长速度低于高新技术的影响所带来的生产率增长速度。“七五”、“八五”时期甘肃的农业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5.71%和3.92%(《甘肃统计年鉴》1997年),高新技术生产率增长速度却在农业产出增长速度之上(平均增速为5.77%)。因此,从样本家庭单要素平均生产率的增长变化趋势中,可得出如下结论:90年代以来,在农村种植业生产过程中,投入要素转化为产出的效率最高的是高新技术。

(三)农业产出增长中投入要素的贡献

1.模型和数据。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根据高新技术、原材料、劳动生产率与家庭农业总产值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模拟,其采用的形式为:

logGN[,t]=logA+α[,t]·logK[,pi]+β[,t]·logM[,pi]+γ[,t]·logIR[,i]………(2)

在(2)中,K[,p]为样本家庭高新技术总投入额;M[,p]为原材料投入额;IR为劳动力总数(以年平均数为测定);i为样本观测数;t为年度;α[,t]、β[,t]、γ[,t]分别为各年度样本家庭的高新技术投入、原材料总额和劳动投入的系数,实质为高新技术、原材料和劳动等生产要素的产出弹性。高新技术和原材料投入总额经过价格平减后,恢复了1990年价格水平,得出样本家庭的两组新的高新技术和原材料投入总额的数据(见表4),使两组新产生的数据在价格水平上与样本家庭的不变价农业总产值一致。

2.经济收益与生产要素的基本特征。利用公式(2)对样本家庭的数据进行回归模拟,分别计算得出样本家庭的高新技术、原材料投入总额和劳动投入系数(见表5)。

从结果上看,回归方程在总量和分年度拟合方面都是非常好的,调整后的R[2]在0.931-0.918之间,很有相关度,模拟结果表明:样本家庭的农业收益基本处于稳定状态。高新技术、生产资料和劳动等投入的系数为正值,高新技术投入品的系数较原材料和劳动的系数显著,三种投入品的系数总和为1.213,这就是说,样本家庭的收益从总体上来说处于上升趋势。生产要素的产出弹性显示的是要素的增量效率,它揭示了家庭生产过程中投入要素的增长与家庭产出增长的基本关系。对于我们的模型来说,生产要素的产出弹性是通过对家庭样本数据进行回归模拟得出的,这里要特别注重的是高新技术要素增量的效率。从模拟结果看,1992年到1997年,样本家庭的高新技术产出弹性表现为上升趋势,从0.671上升到0.714,它在所有要素弹性之和中的比率也是一个上升的态势,即6年分别为54.00%、54.16%、55.05%、55.64%、59.75%和59.06%。

表4

样本家庭生产要素、高新技术的价格平减

 价格平减指数 平减后的高新技术 价格平减指 平减后的原材料

年份

(%)投入额(元)

数(%)

 总额(元)

1992 117.4 24848.5 127.9128754

1993 123.2 28014.6 161.9130440

1994 180.9 31998.2 178.7129549

1995 198.2 32003.7 195.6133206

1996 196.8 32238.4 190.8133980

1997 199.3 32462.5 194.6134747

注:价格平减指数计算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7)。

表5

样本家庭生产函数系数值

 logA  α[,t] β[,t] γ[,t] 调整后的R[2] 系数之和

总量  0.330

0.6710.278

0.264 0.922

1.213

1992  0.439

0.6620.284

0.280 0.931

1.226

1993

0.282

0.6450.276

0.270 0.930

1.191

1994

0.270

0.6810.272

0.284 0.926

1.237

1995

0.366

0.6910.250

0.301 0.918

1.242

1996

0.274

0.7230.241

0.246 0.920

1.210

1997

0.323

0.7140.240

0.255 0.921

1.209

3.高新技术及其他生产要素与生产率的增长对家庭产出增长的实际贡献。用模拟生产函数估计得出的要素参数(各要素的产出弹性),作为各生产要素增长对家庭产出增长贡献的权数计算家庭多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家庭产出增长与生产要素的增长之间的函数关系:

GNF[,t]=TFP[,t]+α[,t]·KPF[,t]+β[,t]·MPF[,t]+γ[,t]·IRF[,t]………(3)

GNF为家庭产出的增长;TFP为多要素生产率的增长;KPF为高新技术投入增长;MPF为原材料投入增长;IRF为劳动的增长;α、β、γ分别为高新技术、原材料、劳动的产出弹性;t为年度。

变换(3)便可得到计算多要素生产率的公式

TFP[,t]=GNF[,t]-α[,t]·KPF[,t]-β[,t]·MPF[,t]-γ[,t]·IRF[,t]………(4)

用(4)对样本家庭的数据测算后,可得到总量生产率平均增长水平和分年度的生产率增长水平(见表6)。

表6的模拟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样本家庭的多要素生产率在1992-1997年间,平均增长了-7.33%,尽管在年度之间的起伏和波动不太大,但6年的平均增长水平都为负数,这是符合现实的,例如大牲畜仅从耕种效益与饲养成本来讲本身是成本大于收益的。分项目来看,高新技术对产出增长的实际贡献最大,且增加的幅度也大。另外,原材料投入和劳动投入的增加仍对家庭产出增长有较大的贡献。

由表6看出,在资本(这里专指经济资源)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农业特别是各类种植业生产过程中,在满足基本要素投入的前提下,应将资金首先投向高新技术方面。同时,表6反映出多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还带来总产出的下降,我们认为不是投入过量的原因,而是结构不合理的原因,现代农业生产要求对传统的投入结构发生转变,重新调整,使之相互之间在动态中平衡。

表6

高新技术及生产率增长对家庭产出增长的实际贡献 %

年份 GNF

α·KPF β·MPF γ·IRF TFP

1992 4.407.88 2.63 1.86

-7.97

1993 4.017.03 2.46 0.34

-5.82

1994 6.31

10.01 1.38 0.56

-5.64

1995 6.29

11.12 3.04-0.06

-7.81

1996 7.82

12.81 2.75 1.12

-8.86

1997 8.48

13.36 2.80 0.78

-8.46

总量 6.32

10.37 2.51 0.77

-7.33

三、高新技术推动农业发展的关键在于通过政策措施保证提高单位面积的收益

根据前面论述,进入90年代后,甘肃的高新技术对农业发展的推力不可低估,同时又存在高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覆盖范围狭小等问题。假如能使高新技术进入更为广泛的农业生产领域,农业产出将会有更大幅度提高,说明高新技术对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很大。那么,为什么高新技术很难在更广泛的农业生产中推广,除了客观条件的限制外,一个认识上的误区是人们对土地的价值估计过高。由于对土地价值的高估,进而强化了扩大种植面积来增加总产出的传统意识。这样,不仅因劳动力、特别是技术人员以及最为基本的农业生产条件难以保障而限制用高新技术武装广布的土地,而且更使本来就非常稀缺的资本投入也非常分散,造成客观上难以用高新技术武装农业。

鉴于以上认识,主要有以下政策措施可以选择:(1)根据土地的技术投入等级征收各种土地使用税费,对粗放耕种的土地征收的税费额应大于精细耕作土地征收的税费。(2)加大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的投资,对于高新技术含量高的农产品可通过补贴等措施鼓励生产,逐步改善农业吸纳高新技术的基础条件,加大农业科技、管理的教育培训以及开发研究投资。(3)鼓励建设农业科技、产品信息网络、积极引进最新生产、加工技术,促进农产品的深度开发。(4)加大改革农产品价格体制,理顺工农业产品价格关系,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引导其进入国际市场,促使其通过推广应用高新技术而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以增强甘肃农业产业的竞争力。

标签:;  ;  ;  ;  ;  ;  

高新技术对甘肃省农业发展的影响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