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些教师常常说道:“那些学困生再抓也没用,不如抓一些优生来提高成绩……”正是这样的想法导致许多学困生对数学学科避而远之,然而自从我校在承接了“促进学困生有效参与数学合作学习策略”课题研究工作后,教学中经常实施合作学习,发现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捷径。好的教学方法真的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学困生;自信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9-226-01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组内的自主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激活学生的主动性,保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天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在接纳不同观点、扩展视野的同时提高自信心。小组合作学习虽然创造了充满生机的课堂,提高了学习效率,但对于学困生而言,如果组织和运用不当,往往是有形而无实。学困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着诸多障碍,主要体现在意志、情感、知识和能力等方面意志障碍主要表现为目的不明确、心理较脆弱、兴趣不浓厚、缺乏稳定性等方面:情感障碍主要表现为教师消极评价的影响、家长期望值过高、教育方式不合理、同伴歧视、个性缺陷等;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障碍主要表现为基础知识欠缺、思路不够畅通、解决问题能力不强等。在小组学习中,解决了学困生问题,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小组合作学习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效应!结合学困生的特点,教学中可以运用这样的策略:
一、培养合作意识,激发参与热情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困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比较淡化,他们在小组里不善动口、不善动手、不善用脑、不善用耳,参与热情始终不高。教师要致力于创设学困生乐于合作的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表现。合作意识的培养应渗透在每一节课、每一个环节、每一次活动中。我曾教过一名叫郭某的学生,数学思维水平并不差,但课堂上经常开小差、不善于表达。小组合作时不能积极参与、与同学格格不入。对于这样的学生,我注重从合作意识的培养上人手,让小组长多给他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多让其进行表达、参与争论;小组汇报时给他更多的机会,哪怕是碎言片语,只要合理、正确,都给予充分的肯定。一段时间后。郭某在小组学习中的参与度日渐提高,既能接纳别人的观点,又能主动参与交流、表达自己的见解,各方面的素质得到提升!
学困生的个性差异表现在各个方面,针对各自特点。让学困生逐步确立合作意识,发挥优势、弥补不足,这对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综合素质的发展大有裨益!
二、选择合作时机,训练技能技巧
合作学习理论认为:合作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如何参与合作。这必然需要一定的技能技巧。教学中。教师要合理选择合作的契机,善于创设各种问题情境,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合作技能,培养学生全面的技巧。
1.在知识点的困惑处进行合作学习
学困生的基础往往较差,一旦在某个知识点上产生困惑,合作交流的渠道就会受到阻滞。此时,除了教师及时点拨外,小组长也应该在小组里给予更多点拨。学困生掌握了知识点后。互动、交往就容易深入。
2.在关键点的探索中进行合作学习
在教学的关键之处组织学生探索,是学困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极好时机。学困生在参与中学会倾听、学会接纳。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深化打下坚实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在生成点的思考中进行合作学习
生成,通常成为优秀学生的专利品。事实证明,结合生成的数学问题、数学方法等组织学困生思考,是极有价值的。
有这样的一例:用一块长40厘米、宽30厘米的长方形红布做直角三角形小旗,小旗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是10厘米和5厘米,这块布最多可以做多少面这样的小旗?
大部分学生用长方形的面积除以三角形的面积求出小旗的面数。
一名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如果将“40厘米”改为“41厘米”,其他条件不变,又该怎么做呢?不少学困生受定式影响,思维难以“拐弯”,依然用“长方形的面积除以三角形的面积”。这时的小组合作难度加大,因为大部分学生没有考虑“剪后的剩余”问题。因此,可以组织学困生动手剪一剪、画一画,让他们在体验中认识到“剪下来有剩余,必须转换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使合作更为生动、更加高效,同时生成新的方法。
三、科学运用评价,促进主动合作
有效的评价是促进合作深入的重要手段,必须科学运用这一手段。教学中,可以组织小组长按一定的标准给小组成员打分,从而促进学困生积极参与合作,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每次小组活动结束时,教师不仅要注重学习结果的汇报。更要对合作过程进行评价。
1.重激励评价,调动积极性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多运用激励评价,尤其对学困生而言,这种评价的意义更大。
有一次,我出示了这样的题目:小华家三月底电表的示数是120度,四月底电表的示数是280度,每度的电费是0.5元。他家四月份共付电费多少元?
小组交流中,在其他同学尚未弄懂题意之际,学困生王某却很快列出了正确的算式:0.5×(280-120)。原来,他的父亲是电工,经常向他讲述关于电表的知识,小组长首先将掌声送给他,教师也在全班给予表扬、激励。学困生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有各自的生活背景,有各自的认知基础,常表扬,多激励,有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重过程评价,激发成功感。
张文质先生说,作为一线教师,我非常喜欢“慢教育”这个词。教育并不是立竿见影的事情,急功近利与教育本义背道而驰。以“慢”的心态对待教育,陪着孩子慢慢地走,慢慢地欣赏成长的快乐,慢慢地等待长大,何尝不是一种睿智,一种气度?
从学生成长的过程看,特别是学困生,也应该在“慢”中自我成长,对他们不能急功近利。他们参与合作的过程比得出一个结论更为重要,哪怕是一点点小小的进步。也应当肯定。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全员参与问题。关注学困生,寻求有效策略,注重激趣、强化体验、有效评价、讲究调适,将会激励学困生积极参与合作,达到互动、生成、高效的境界,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向阳.新课程如何关爱学困生[J].人民教育,2002,(12).
[2]梁平.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王海燕.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张咏梅等译.课堂中的多元智能[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论文作者:陈娟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9月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1
标签:学困生论文; 小组论文; 合作学习论文; 小旗论文; 学生论文; 评价论文; 教师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9月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