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黑龙江牡丹江 157001
【摘 要】目的:探讨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分娩并出现产后出血的产妇64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人性化护理,观察两组产妇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24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生命体征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产后出血产妇采取有效的人性化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率,提高护理效果。
【关键词】产后出血;产妇;护理
【中图分类号】R271.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7-248-01
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者,则称为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临床表现为产道出血急而量多,或持续小量出血,重者可发生休克,同时可伴有头晕、乏力、嗜睡、食欲不振、水肿、畏寒等临床症状。本文旨在探讨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方法,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统计。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分娩并出现产后出血的产妇100例。我们将这64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产妇。在对照组的产妇中,有24例产妇的生产方式为自然分娩,有8例产妇的生产方式为剖腹产,她们中有22例产妇为初产妇,有10例产妇为经产妇,她们的年龄在21~3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6.0±4.1)岁。在观察组的产妇中,有22例产妇的生产方式为自然分娩,有10例产妇的生产方式为剖腹产,她们中有20例产妇为初产妇,有12例产妇为经产妇,她们的年龄在22~3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0±4.4)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行。
1.2妇产科护理方法
第一,产后观察护理。由于大部分的产后出血症状发生在产后2h内,因此,产后观察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应当密切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做好记录。如产妇的心率、血压、脉搏、引导出血量、颜色和子宫收缩情况等,并做好病房的通风和卫生工作,防止室内空气污浊而产生并发症。在监测期间,一旦发生体征异常的状况,护理人员应当及时采取抢救措施一般让产妇采取头低足高的平卧姿势,缓解初学症状,并详细询问产妇的自身感觉,充分做好抢救工作准备,如手术和药品的准备等。产后观察需要护理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敏锐的观察力和过硬的专业知识,及时做好抢救准备。第二,产后出血恢复护理。产后出血使得产妇的身体较正常生产的产妇虚弱,因此其出血后恢复护理更应该加倍注意。首先,应当帮助产妇及时排空膀胱。对于留置了导尿管的产妇,应当定时观察产妇的尿量和颜色等信息,做好记录。同时,应当注意患者饮食,饮食应当注意清淡,同时营养丰富,能够为患者提供一定的热量,帮助患者恢复。最后,应当注意保持生产过程中切口的清洁,勤换被褥,及时换药,防止发生感染。第三,产后出血心理护理工作。产后出血不但使得产妇身体较为虚弱,同时,多数产妇还会产生恐惧心理,过大的心理压力不利于产妇的心理健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产后出血的心理护理工作也应当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给予产妇人性化的关怀。首先,护理人员应当多于患者进行交流,结合患者的自身情况,合理制定护理计划,主动询问患者的病情和感受,尽量让患者产生孤单情绪,做好力所能及的护理工作,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帮助患者尽快恢复。
1.3观察指标
观察和记录2组患者产后2h、24h的出血量,生命体征恢复正常的时间,住院时间和痊愈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产后出血量为(151±15)ml,止血时间为(54±5)s;对照组患者的产后出血量为(249±25)ml,止血时间为(121±15)s,观察组患者的产后出血量及止血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效果方面,在观察组的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显效的患者有28例,治疗效果为有效的患者有3例,治疗效果为无效的患者有1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88%;在对照组的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显效的患者有16例,治疗效果为有效的患者有12例,治疗效果为无效的患者有4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50%。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产后出血严重威胁着孕妇的生命,也是引起孕妇生产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当孕妇在产后出现出血现象时应提高警惕,立即采取抢救措施,刻不容缓。医护人员在孕妇临产之前应针对孕妇不同的体质以及情况充分考虑到分娩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情况,提前准备好拯救器材和药品,降低风险。护理人员在产前预防是非常重要的。由该研究临床数据结果可以看出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孕妇的死亡率。首先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出血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产后出血的发病原因依次为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碍,四者可以同时存在,也可以互为因果,相互影响。在孕妇分娩过程中注意密切观察分娩进程,对紧张或是有心理障碍的孕妇要适时进行心理疏导,避免过度紧张,指导孕妇合理用力,避免体力过度消耗。胎儿娩出时操作者用力要合理,避免过度牵拉,造成破坏,检查胎盘的完整性。这一过程中就严格要求护理工作者的操作要规范,专业技能要娴熟,所以医护人员平时应多加练习。产后注意观察孕妇的宫缩情况,每2h观察一下子宫的位置、高度、软硬度。叮嘱孕妇多排尿,避免因膀胱充盈而影响到子宫的收缩。观察孕妇的阴道流血情况,记录血液的颜色,量以及性质。教育产妇产褥期避免性生活;准确记录产妇的生命体征,比较分析出其变化情况,对于出血的产妇,要注意休克的前兆。
综上所述,产后出血对孕妇来说是极大的生命威胁因素,所以医护工作者不可马虎大意,做好预防工作。详尽了解孕妇的详细情况,避免忽视细小危险因素的存在,细节甚至包括家庭情况。对于产妇分娩时间过长者,进行腹部按摩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因收缩不及时引起大出血。所以,护理措施,包括产前的预见性护理措施,在孕妇产后出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霞.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04:142.
[2]吴翠平.对产后出血的产妇进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86-87.
[3]陈燕飞.妇产科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J].人人健康,2016,04:128.
论文作者:牟东华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4
标签:产妇论文; 产后论文; 患者论文; 孕妇论文; 对照组论文; 方法论文; 体征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