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现代工业发展的动态观点看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韦伯论文,区位论文,工业发展论文,观点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工业区位论是西方研究工业生产布局的理论。研究工业企业根据什么原则被吸引到特定场所,从而获得最大利益的理论。随着近代工业的诞生与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发展和布局的演变,欧美等西方国家提出了有关工业区位的理论,并不断发展和演化,形成许多学派。德国经济学家韦伯运用工业区位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当时鲁尔工业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区位因子决定生产场所的工业区位论,成为工业区位的奠基人。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胡佛的运输费用学派、廖什的市场学派、伊萨德的区域科学派、普雷特的行为学派等。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区位理论至今仍为西方区域科学及工业布局服务,它也被世界上其他工业相对落后的国家在发展中借鉴和应用。
一、韦伯工业区位论的基本内容
韦伯在分析工业区位现象前,假设了若干前提条件:所分析的地域单元是孤立的国家和地区,具有同一的气侯、地形、种族、技术、且在单一的政府统治下的独立王国,只探讨其工业区位的经济因素;工业原料地、燃料地消费区和劳动力供应地为已知,其他矿藏、生产条件、产品需要量、劳动力供应状况和工资不变;区域内有普遍存在的原料(水和砂子)和局部地区存在的原料(煤和铁矿等);运费与重量和距离成正比关系,运输工具是火车。韦伯认为理论的工业区位和企业厂址应当选在生产费用小的地点,而在影响生产费用的原料、燃料、工人工资、运输费用、集聚、地租、资产维修、折旧和利息等诸多因素中,最终决定生产费用大小的因素集中在运费、工资和集聚三个方面上,依此韦伯提出了运输对工业区位起着有力的决定性因素,工资的变化可能引起在运费作用已定向的工业区位产生“偏离”,而集聚力则进一步影响到在运费和工资作用下已产生的工业区的另一次偏离。通过对运费、工资和集聚三者关系的分析,再联系其他因素对区位的影响,从而定出最佳区位。它还通过对一个市场和一种原料的场合,一个市场和两种原料场合及一个市场和多种原料场合等不同的市场和原料配置关系作了分析,分别提出了不同情形下工业区位的选择方式。
二、韦伯工业区位论对工业布局的指导意义
1.韦伯区位理论的中心思想是区位决定生产场所,他把区位因子分为一般区位因子(运费、劳动力费用、集聚)和特殊区位因子(如纺织工业的湿度、食品工业的易腐性、化学工业的高压易燃易爆性),主张把生产吸引到运费最小、劳动力费用最少,生产地区最集中的地点,以求达到最大的利润。这正符合了经济发展的最根本的规律。
2.工业区位论对影响区位的各因子作了定量的分析,特别是对运费、工资和集聚诸因素的分析较为具体。
①在对原料的分析上,指出了原料可分为遍在性和地方性原料,而地方性原料则是制约工业区位的最重要因素,从原料与产品重量对比关系上将原料划分为纯原料和损重原料,提出了原料指数的概念,并就原料指数在大于、小于和等于1时,工业区位的不同模式。 同时采用“范力农构架”的方法,推求出多个原料点和多个消费点的合理模式,以确定最小费用的工厂选址。
②在对劳动力费用即工资的分析上,韦伯探讨了劳动力费用的地理差异对区位变化的影响,并用理论的方法分析,与费用最低的旧址相比较,选择当区位发生变化时新增运费与节省工资费用的关系来确定区位的变化,并设计了等费用线,以求选择运费和工资二者相互影响下的节省费用的最佳区位点。
③对集聚作用的分析研究,韦伯指出了当一个工厂由集聚作用所节省的费用大于因偏离运费最小或劳动力费用最小的位置所追加的费用时,其工业企业的选择点就由集聚来决定。这就把多个因素影响的不同的小的区位点联系在一起,对受其它市场因子同时影响的工业企业联系在一起,指出了集聚因素定向的新区位。
3.韦伯工业区位理论对西方区位理论的研究起了奠基的作用。虽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西方研究工业区位的诸多学派,但韦伯无疑当属近代工业区位的鼻祖。无论是就个别工业企业和部分区位因素的分析,还是把数学推理和区位模式用于工业区位研究。韦伯将工业区位系统化、理论化,他的理论至今仍被看作是人文地理学,尤其是经济地理学中进行生产布局和区域规划研究的基础理论之一。是许多地理工业者进行生产和生活设施布局的理论依据。将数学方法运用到区位地理的研究方法已被广大地理学者所采纳,并用于从事生产布局和其他人文现象的研究方向。
三、韦伯工业区位论的存在问题
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有其符合实际的地方,无论从其理论本身,还是从其研究思路上,都有着其对工业布局有指导和为人文地理工作者所借鉴的方向,但受当时环境和本身所处社会制度的影响,工业区位理论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区位虽然触及到资本主义工业区的重要制约因素,研究了某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但仍然未从根本上完全揭示资本主义工业区位的本质规律,不可能解释资本主义社会工业区位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成为脱离社会、历史、地理、政治等以及其它许多具体条件影响的“纯理论”的研究,片面强调个别因素的重要性,而否认或忽视其它因素的制约作用,尚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工业发展和布局的客观实际。使后来的许多区位理论或多或少地都受到影响。
2.从运费影响工业布局的角度分析区位理论,其出发点是狭窄的,片面的,且决定运费的大小有多种因素,运输方式的不同,运输工具的差别,区位选择的时代不同,运费的大小就会产生很大差异,用静止的眼光看动态变化着的问题是很不实际的,不符合客观规律的。随着运输方式、运输工具的改革和进步,甚至包括生产工具的革新、生产技术的进步、原料消费的减少,能源的转化,运费在生产成本中的比重会不断的降低,有的企业运费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甚至会变得微不足道。
3.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使得诸多因素影响工业布局的作用在不断发生变化,尤其是技术因素和劳动力素质在工业布局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不同的工业对技术水平的要求不同,即是同一工业部门,也存在着技术水平的地区差别。那些需要高科技、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生产的企业,或发挥地区优势,即使劳动力费用较高,但仍然在市场上富有竞争力,仍然可以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这种工业的布局就必须从技术、知识的角度去考虑。此外,经济、社会文化、政策等因素,也是影响当今工业布局的制约因素。
4.工业区位论虽然考虑了集聚的问题,但仍然从一个企业、一个单位的局部区位问题出发,而忽视了企业间的横向联系和地区成组布局,企业可能使用同一种原材料或同一种零部件,这就需要企业的合作生产和开发。用对单枪匹马生产的企业的研究所得出的区位理论,只能适宜于个别工业企业,可能对于某一个工厂来说是最佳的,而从总体的观点来说,却不能完全用于地区工业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