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东区天铁第二中学 300000
摘 要:杜威的“做中学”理论指出了教育是什么,对做的途径也就是学生学习的实践指导还不够明确。基于此,笔者认为,“问中学”课堂教学模式以问题为中心,围绕问题产生新问题,围绕问题拓展小问题,围绕问题扭正偏问题,围绕问题挖深浅问题,把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解决,把小问题看作大问题对待。以问题为中心驾驭课堂,能提高课堂教学中内容的针对性、探究的思辨性、反馈的针对性、教学行为的发展性。
关键词:问中学 课堂教学 高效
美国大教育家杜威把“教育”解读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这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它从不同层面强调在学习过程中知与行的关系,也就是我们大家熟知的“做中学”理论。杜威认为“做中学”,落实到教学中就是要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而如何去做?如何做得更好?这更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行不断总结。“做中学”只是指出了学的大体途径,但具体操作起来,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做”如何有效落实,我认为“问”在其中起着决定作用。这也是课堂高效的关键所在。
常言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可见,思考是学习的源头,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产生了疑问,就会有探究解决疑问的积极性,最终在课堂的多种方式的学习中使问题得到解决。解惑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有了惑,才有解的产生。主动质疑,主动求解,才能有创新。在问中学,学生的学习会更有效。
新课改形势下,我校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全新的变化。学生自主探究、小组交流合作、教师点拨提高、课堂反馈、课后反思等教学环节中,更强调内容的落实,而非形式的表演。老师们也在积极探索课堂,向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效率。基于此,我也对教学中的问题落实做了深入细致的思考研究与实践,事实证明,“问中学”课堂效果非常好。现将自己的一点体会沉淀下来,与大家分享,希求更大的提高。
当下正在看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带着问题学习”是使活动切实有效的一个重要途径。着问题学,学更见其“实”;针对问题改,做更彰其“真”。教学中同样如此,带着问题学,更务实、有效、得法。
一、带着问题自学,使自学更有针对性
自学阶段,教师根据课程安排及大纲中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提示学生需要完成的部分学习目标,提出学生要通过自学解决的基本问题,并设置一定难度的问题,不至于出现学生因为问题太过简单而不屑于去做的情况,便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自学的基本问题加以明确,也避免了学生学习时胡子眉毛一把抓,更有针对性。
课堂预设时,有些老师急于将整节课学习的目标及重难点都明确出来,甚至在学习文本前,大张旗鼓地在课堂上把全部学习目标读出来,为的是让学生了然于心,但这样恰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一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我觉得作为一名高中的学生,应该有这个基本的判断力。课堂上,通过阅读文本,学生会有所体会。
二、带着问题讨论,使互学更具思辨性
自学过程中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在此环节进行互学讨论解决。先由学生在学习小组内交流,几个人依据文本畅所欲言,这既加深了对自学部分学习内容的理解,又能不断产生新的问题。对学生意见不统一的知识点和大家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大家自然会做进一步的探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相互的论辩中,问题逐渐清晰,答案逐渐明确。比如对于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是怎么死的这一问题的探究,就可以得出个人命运悲剧、封建伦理压迫、迷信思想毒害、麻木人们的精神摧残等等诸多原因。单凭个人,解决这个问题,难免片面或流于肤浅。在对这个问题的探究中,学生明确了封建社会妇女的贞洁观念是很强的,可为什么祥林嫂的婆婆还非要逼她改嫁呢?难道她的婆婆就不知道“烈女不嫁二夫”吗?新的问题产生了,文章主题的探究也就更深刻了。
学生在对问题的探究中,往往执着于一种答案“非此即彼,非对即错”,一个问题一种答案,一个原因只能导致一个结果。在对问题的探究中,往往认识偏颇,跳不出自己思维的圈子,答案内容空泛,缺乏理论依据和具体论证。带着问题进行合作学习,是一种较为科学的教学模式,一个带有思辨性的开放的问题,会在合作中引发不同的思想、观点,产生不同的解决办法。小组成员通过分析、推理、归纳、阐释等各项思辨技能,交流思想、倾听判断、反思比较、分析质疑、归纳总结。这个过程,是学生思想火花剧烈碰撞的过程,也是基础知识和思辨能力高度融合的过程,
三、带着问题助学,使帮学更添吸引力
展示学生互学阶段答案的同时,对多种答案进行拔高式点评,能够彰显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智慧,赢得学生的信服,增添课堂的吸引力。比如在讲解《纪念刘和珍君》一文时,讲解几个女子的遇害经过,说子弹是“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对于这个细节的描写,学生认为只是在交代他们致命的原因,这时教师要适时提醒学生“从背部入”说明学生是毫无防备,是无辜被杀的;“斜穿心肺”、“立仆”可见反动政府的凶残,直取爱国学生的性命。“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特别突出手枪,它是军官使用的,说明有人指挥。遇害详细经过的交代虽然和前面有重复,但恰是为了更深刻地驳斥反动文人说他们是“暴徒”的阴险论调,更深刻地揭示反动政府的残暴。有了教师的讲解和点拨,学生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心中会对老师认识问题的深刻油然而生认同感和佩服感。
教师是课堂的总导演和配角,时而会退居幕后,但都是为了给学生搭建学习的平台。不能让学生单纯地认为,语文书,我们自己就可以读;语文课,我们自己就可以上好。任何一门知识的深入学习,都不能光凭个人力量,学习也要高瞻远瞩,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教师帮学就是帮助学生向巨人的肩膀攀爬。
四、带着问题测评,使反馈更显时效性
基本的课堂模式完成,知识也就不成体系了,被问题割裂,这时需要系统地建构知识树,所谓把书学薄了不过如此。带着学生,把这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归纳,以诸多相互关联的问题的形式呈现,明确要求学生把握的全部内容,明确考点及学习的重难点,带着问题思考,带着问题检测,效率会更高。
古文单元是高中教学的重点,学生的语法知识比较薄弱。在课堂讲解中,教师可能需要带着学生逐句理解。有些句子貌似比较简单,但是涵盖的语法点比较多。通篇学习后,要教会学生归纳应掌握的问题,比如文章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不同的活用不同的句式有不同的语法规则,这些都要学生通过自己的仔细思考和揣摩才能融会贯通。课堂小结时将此类问题让学生逐项整理,便于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检测时也能快速解决,避免了死记硬背的低效。
五、带着问题反思,使教学更具发展性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师成为名师,最受益的还是课堂、还是学生。可见,反思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要。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有效地进行教学反思能够促使教师立足于教育教学实践,深入研究领悟教学理论,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教师在每节课后,要及时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手段、效果以及学生的学情及掌握情况等进行反思并将它记录下来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借鉴,就可以少走许多弯路,使教学效率更高,使教学行为发展得更好。高效的课堂离不开教学反思,优秀的教师更离不开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可以促进师生寻找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不断地发现新的问题,“教然后而知困,学然后而知不足”从而不断地解决新问题。
“问中学”课堂教学模式更多地强调以问题为中心,围绕问题产生新问题,围绕问题拓展小问题,围绕问题扭正偏问题,围绕问题挖深浅问题,把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解决,把小问题看作大问题对待,以问题为中心驾驭课堂。基于课堂的高效,立足学生的发展,着眼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问”从“学”中来,“问”最终要回到“学”中去。
参考文献
[1]《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2002年4月。
[2]李镇西 著 《从批判走向建设——语文教育手记》.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年10月第一版。
[3]《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2月版。
论文作者:梅丽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7
标签:学生论文; 带着论文; 课堂论文; 教师论文; 中学论文; 思辨论文; 高效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