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与党建工作融合的实践与收获
□ 肖孝代
思政课是推进学校党的建设的重要载体和优势渠道。努力推进老年大学党建与思政课的深度融合是新时代老年教育工作者的使命自觉。三明老年大学积极探索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与老年大学思政课的有效结合点,对标新时代建好思政课的要求,坚持“三个突出”,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精准施策,不断提高基层党建的质量与水平。
一、突出政治性,坚持坚定正确的办学方向,强化党建引领
老年大学党建是思政课教学“魂之所系”。三明老年大学坚持党对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把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把思政课建设情况纳入学校党建工作考核、办学质量和学科建设评估标准体系,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党建工作与教学工作互为融合、互为渗透、互为促进的良好局面。
一是强化阵地建设,建立老干部党校。 今年1 月,三明市直离退休党工委依托三明老年大学成立了市委老干部党校,与三明老年大学合署办公,在三明老年大学加挂“三明市委老干部党校”牌子,建立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责任体系。同时,坚持“老干部党校姓党”的原则,推行“支部+社团”党建工作新模式,成立了9 个学员党支部、1 个学委会、13 个专业学会和艺术团体,使老干部党校成为加强老同志思想政治建设和组织建设的重要阵地,成为引导老同志发挥作用、增添正能量的有效平台。
二是强化政治引领,坚定正确办学方向。 三明老年大学始终坚持政治建校的原则,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贯穿于教学工作中,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员头脑。做到党的重大理论成果、重大战略部署及时进课堂,中央和上级党委作出的重大决策迅速传达,推动广大离退休党员干部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吉卜林出生于1865年的印度孟买。在他晚年创作的回忆录《我的一些事》(Something of Myself)中,吉卜林这样写道:“我的眼睛最初捕捉到的是黎明、阳光、色彩和肩上那金紫色水果。我还记得,清早我与保姆走向孟买水果市场,后来还带上坐在童车里的妹妹。回来时我们的筐里装满了买来的东西。而傍晚的海边与保姆和妹妹散步尤其惬意,因为这里可以聆听夜风掠过棕榈和香蕉所发出的天籁之音,还可以欣赏树蛙的动人歌声。”可见,吉卜林在印度度过了6年时光是幸福美好的。这种幸福在他的一生中延续,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突出时代性,坚持与时俱进赋予课程体系新的内涵,打造党建特色
组织学员在宁化县革命烈士纪念碑前重温入党誓词 陈源昌/摄
CNN[19]是一种在监督学习下的深度学习模型,善于挖掘数据的局部特征,目前已经在模式识别的各领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是抓课程建设,不断提升学员思政课获得感。 在教学内容上,系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教学方法上,注重改进传统课堂教学方式,推动系统讲解、专题讲授、互动讨论有机结合。课前收集问题,课后专门组织讨论交流,真正用课题牵引讨论、用讨论深化认识,为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打下扎实基础。
同时,坚持思政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梳理各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让思政课贯通各类学科、融入教学和管理工作,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建设形成协同效应。
一是抓师资建设,全力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素质。 三明老年大学始终把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作为办好思政课的关键。坚持以“储备、试用、聘用、培育、提高”的思路,全力打造素质高、业务精的师资队伍。从三明市委党校、三明学院、三明市第一医院等部门(单位)选聘业务骨干。每年暑期举办教师培训班,每学期定期组织开展教学观摩和公开课活动,加强教师业务培训,提高教学水平。开展“名师上讲台”活动,坚持探索在思政课堂引入名师大家、党政领导、企业高管等各条战线优秀人才,建立起思政课特聘教授资源库。同时抓师德师风建设,落实好《三明老年大学关于加强“十三五”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在全校教师中广泛开展“树师表风范,做时代楷模”“立师德、正师风、铸师魂”等一系列旨在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弘扬教育核心价值的主题教育活动,增强教师的职业光荣感、归属感与认同感,促进老年大学教师师德全方位、全过程养成。
三明老年大学广泛开展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把教学工作与三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结合起来,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做到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的统一,让思政课“活”起来。
三、突出实践性,坚持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提升党建活力
三是抓文化建设,发挥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学校结合写生、采风、展演等艺术实践,紧扣主旋律开展主题创作,在文化艺术活动中提高学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各类社团围绕“我看改革开放40 年”“我看新中国成立70 周年新成就”等主题,普遍开展座谈会、诗歌朗诵会、演唱会、书画摄影展等丰富多彩的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引导广大老同志感恩党的关怀,歌颂新时代的幸福生活。校合唱团举办“壮丽70 年·奋斗新时代——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合唱展演”,汇聚千名老同志,用歌声赞颂建党98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 周年。校艺术团以打造文化品牌活动为突破,积极融入三明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之中,实现以文化设计活动、以活动促进党建、以党建提升活力,努力创建一批主题鲜明、有内涵、亮得出、叫得响的党建文化品牌。
一是建立校外教学实践基地。 学校坚持开门办思政课,积极拓展党建活动阵地,建立了17 个相对稳定、具有特色的校外实践基地,成为老年学员实习采风、探寻红色文化、接受党性教育的好去处。
莫非他提前在脚手架上做了手脚?吴国栋说王幸福死了怕是没人来找他的话,曾让李大头双眼放光,现在回想,他莫不是把王幸福作为目标?还有那两份赔偿数额完全不同的合同。我加快脚步。村子里的传言和猜疑像乌云在我脑海里翻滚,他们说,李大头先前是我们镇建筑公司的一名建筑工人,合同工,因为手脚不干净,被开除了,自那以后闯荡江湖,来武汉搞建筑,当工头,在我们村第一个盖起三层小洋房。村子里的人,佩服他的同时,也对他充满猜疑。他当包工头发生过事故,手下死过人,咋还能发财?不赔得蛋皮耷拉凳——裤衩都没得穿?他莫不是靠死人发财?
二是开展红色党性文化教育。 老年大学充分发挥三明苏区红色文化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积极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每年组织党员学员走进革命圣地,追寻红色足迹。同时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结合市委提出的做好中央苏区、老工业基地、绿色生态和文明城市四篇文章,特别是充分利用三明苏区红色资源,充分发挥老年大学的人才荟萃优势,弘扬红色文化,通过诸如红色调研、唱红歌、重温红色经典等实践活动,抓好红色三明精神的发掘、宣传和教育,大力推进三明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省三明老年大学)
标签:思政课论文; 思政课建设论文; 老年大学论文; 福建省三明老年大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