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强夯法地基处理工程主要施工参数的分析研究论文_梁磊

广东天信电力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广州 510663

摘 要:依据某强夯试验工程监测数据,从孔隙水压力、夯沉量等监测成果分析研究了强夯加固影响,得到了强夯加固影响深度、最佳夯击击数、遍夯间歇时间、夯点间距等施工参数,对该强夯工程的设计、检测、优化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强夯;监测;孔隙水压力;夯沉量;施工参数;强夯法施工参数的分析研究

1工程概况

本工程场地西高东低,东部由河流Ⅰ级阶地等地貌组成,地面高程约36~42m,分布少量稻田及鱼塘。西部由丘陵、低山组成,地面高程约65~105m。回填的填土夯前采取分层碾压等方式处理。填土层基本上为欠固结状态,承载力偏低。强夯试夯区地质状况如下:

①人工填土:黄褐色,稍湿,松散,新近堆填,主要由风化花岗岩组成,含较多粉土及砂,该层厚度7.2~8.0米;

②粉质粘土:灰色、青灰色,软塑-可塑,主要由粉土及粘性土组成,含一定量的砂粒。该层厚度1.5~2.0米;

③粉砂:浅黄色,饱和,中密,主要由粉砂组成,级配较差,成分为石英,该层厚度1.7~2.0米;

④细砂:浅黄色,饱和,中密,主要由粉、细砂组成,含少量卵石,成分为石英,该层厚度0.8米;

2强夯设计技术参数

1)强夯施工遍数:按三遍点夯,一遍满夯。

2)点夯单击能

一、二、三遍点夯夯击能分别为4000 kN·m,3000 kN·m,1500 kN·m。

第四遍满夯,单点夯击能为1000 kN·m。

3)夯距:A1、B1区第一、二遍点夯夯点按4×8m跳点插夯,第三遍点夯夯点4×4m布置,第四遍满夯夯锤搭接0.3D。

4)击数:第一、二遍点夯单点击数分别不小于12~15击、8~12击,第三遍点夯单点夯击数不少于8~10击,第四遍满夯单点击数不少于2击。

5)收锤标准:采用双控的办法

①按第4)项击数控制;

②按夯沉量控制。

沉降控制原则:施工时应以夯沉量判断本区的每单点夯击数n。当夯击数从1~(n-2)击时,夯沉量出现逐步收敛,当击数至(n-1),n时,夯沉量接近,且当增加至(n+1)击时,夯沉量没有增加,或反而明显增加,此时n即为本区的点夯夯击数。夯沉量按下述控制:第一、二、三遍夯沉量为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cm(回填土料时用大值,回填石料用小值)。

3强夯加固的监测成果

3.1单点夯孔隙水压力监测成果

第一、二、三遍强夯加固过程中,夯坑夯沉量均为第一击沉降量最大,这是因为土体土质疏松,夯击效果非常显著;随后的夯击过程中,每击夯沉量逐步减小,夯沉量趋于一定值。其中,第二遍夯夯击7击、第三遍夯夯击6击满足收锤标准。

第一遍夯夯沉量最大,第三遍夯夯沉量最小。夯沉量曲线拐点明显,而后随着击数的增加,夯沉量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随着土体加固,土体变得致密,土体超孔隙水压力大大增加并达到峰值,继续增加夯击击数对地基加固已经影响不大。从图2中数据得出,本施工夯击能下最佳夯击击数为6-8击。

3.3孔隙水压力与时间关系监测成果

水平距离夯点2m处孔压在夯击作用下孔压增量较大,且随击数增加孔压迅速增加;水平距离夯点越远,孔压增量越小。其中水平距离夯点6.3m处孔压增量仍较为明显;水平距离8.1m处孔压略微增加,夯击作用对该处孔压影响不甚明显;强夯夯点间距不宜超过8米。

4 结论

(1)强夯加固影响深度:本次强夯试验工程夯击能强夯加固影响深度约为8.0m。

(2)最佳夯击击数:本次强夯试验工程第一、二、三遍夯最佳夯击击数为6-8击。

(3)遍夯间歇时间:第一、二遍点夯的间歇时间约为4天;第三遍点夯的间歇时间约为5天。

(4)夯点间距:夯点施工宜跳点插夯,强夯夯点间距不宜超过8米。

论文作者:梁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7

标签:;  ;  ;  ;  ;  ;  ;  ;  

某强夯法地基处理工程主要施工参数的分析研究论文_梁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