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体验中幸福学语文论文_金鑫

让学生在体验中幸福学语文论文_金鑫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金 鑫

论文摘要:

从古至今,语文教学的现实发展来看,在课改之前,以前的语文教学强调概念的掌握,忽视了个体情感的过程;过分地强调对知识的记忆,却有意无意地扼杀了儿童的童心。自从课改以后,从很多课改的展示课和研究课来看,体验教育不仅让学生的参与热情更盛,而且语文学习兴趣更浓厚了,因此在我们的教育上我们应该为体验教育留出一片空地来,让孩子们生活实践中获得感受,在体验中获得真知和快乐。

关键词:

语文 体验 生活 教育

曾经看到这样一句话:必须体验过痛苦,才体会到生的快乐。要真正体验生命,需要站在生命之上。要真正体验生命,必须站在生命之上!为此要学会向高处攀登!为此要学会俯视下方!看过这句话,不禁让我们什么的反思自己的语文教师的角色。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有创新的教育思想,善于改变自己,打破传统,给学生最喜欢的语文教育,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请记住,改变是一种方法,更是一门教育的艺术,我们要在语文的课堂实践中改变,改变一种教育思想,改变一种教育思路,改变一种教学思维,让学生在语文生态课堂中身临其境,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语文教育。只有这样的语文教育才会有心的发掘、新的发现、心的发展。

一、移情体验,换位思考。

移情“移情”源自于德语的“einfthlung”,最早出现在19世纪后期德国的美学研究中,由德国美学家罗伯特·费肖尔(Robert Vischer)在《视觉的形式感》(1873)中提出,指人们在欣赏物体时将感情移入该物体。费肖尔认为看一朵花时,我就缩小我自己,自己的轮廓缩小到能装进花里。这个观点在语文教学中给我们很好的教学指引。移情就是处地站在别人的角度,理解和欣赏别人的感情。在语文课堂上充分的利用这个特点,会对学生语文积累和素养的提升起到很大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孩子们成长的环境和社会大背景发生了变化,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要更多的关注课堂中的孩子,真正落实和践行以人为本看,以生为本。把课文中的形象转移到自己身上,把他想的当成自己想的,把他说的当成自己说的,这就是移情,书中的主人感到悲伤时,如果是自己你会怎么想,书中的主人如果为一件事开心了,你又会怎么样?用假如是你的话你会怎么想,那孩子们会回答的很精彩。就像在教学《蚂蚁和蝈蝈》时我就用了这一方法,到了冬天蚂蚁有的吃有的睡觉,个个开开心心,那你如果是蝈蝈你又会说什么呢?想什么呢?有的同学说早知道就也去搬粮食了,不能懒惰,不然就是害了自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里我就是用了移情的方法,很快孩子们就了解了这篇课文作者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了,也不用老是生搬硬套一些大道理给学生,让他们死记硬背了。

在听故事和学习课文的时候,让他们站在故事中各种人物的处境中体验他们的情感。例如在欣赏小学音乐第六册第一课《歌唱二小放牛郎》,我设计了两个问题:假如你是王二小,你会怎么做?王二小是怎样做的?从而让学生体会二小机智勇敢,舍己救人的崇高品质。

二、表演体验,主动参与。

一说到表演孩子们就很高兴,因为表演过程是一种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体验的实践活动,它以表演者自身的内部体验为基础,表现形式直观生动,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因而倍受学生的喜爱,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为了让孩子们掌握的很牢固,又符合低年级的认知特点,我在课堂上经常利用表演来深化课文。比如说这学期学习的《小松树和大松树》、《小松鼠找花生果》、《乌鸦喝水》还有是《司马光》等课文,我都和孩子们一起来表演,增强记忆。用表演能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为充分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体验、得到发展。所以人人学表演,人人会表演,在表演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

三、想象体验,深入感受。

想象,是指对过去的经验和已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构成新的意象和观念的心理过程。在课堂上我们也一直用想象这种方法,激发学生进入课文。我们可以创设情景,引发想象。语文课文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有悲怆壮烈的英雄故事,有妙趣横生的神话传说,有如诗如画的山水景致,也有激情满怀的时代颂歌。我们根据教材的这些不同特点创设情景,营造相应的氛围,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从而有力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如《识字1》一开始就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春天的事物:小草、嫩芽……,以及《识字5》的夏天,也可以设计一个场景:夏天一家人围着在看星星。为学生展开想象创造条件。有些课文还可以图画描摹,丰富想象,比如在《鲜花和星星》一课中可以让孩子们把自己想象的鲜花和星星很多的画面用手中的笔画下来。但是有些课文意境深远,文字凝练,有广阔的想象空间,但难以语言或绘画等方式直观表述因而,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闭目暇思,将朦胧的画面在脑中一一呈现,放飞想象,课后孩子们总是围着我说自己上这堂课的感受,孩子的感受特别好特别多。

四、动手体验,享受快乐

陶行知认为脱离生活,脱离劳动的传统教育,会扼杀儿童的身心发展,其结果培养的是一群无用的没有创新精神和胆小的“书呆子”。我想在我们现在的孩子的学习中,能让他们走出课堂到外面去自己劳动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不像我们小的时候,放学后还能在田野里采采花,捉捉虫,我记得我小的时候很开心的一件事情就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在稻田里割稻子。听我爸爸妈妈描述,小的时候他们的小学生活一直要参加农田干活的,这也算他们的课外课堂吧,而在现在参加一些劳动实践是很少的,所以我想语文课堂也应该响应陶教授的亲身动手体验的理念,在语文课堂中也渗透孩子的动手体验,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身临其境,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语文教育,很好的践行了生态课堂,更是对语文“生命化”课堂的诠释。从学生的主体出发,更重视生命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课堂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教师是学生活动中平等的首席,而这是在这样的良好课堂氛围下,师生之间平等的交流和对话,让师生在课堂中相遇,有在课堂中共享。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在课堂这个美丽的场所感悟和体验,在学生的自我体验中构建了积极活跃的课堂文化,通过心灵的交流,分享学习的快乐,感受生命的升华,从而形成了有利于个体发展的高聘问的丰富多彩的课堂文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S].2001.

[2]林玉芝.加强课外阅读 提高语文水平[J].黑龙江教育,2002,(12).

论文作者:金鑫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7年7月总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5

标签:;  ;  ;  ;  ;  ;  ;  ;  

让学生在体验中幸福学语文论文_金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