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如何渗透法制教育论文_覃毅植

初中语文课堂如何渗透法制教育论文_覃毅植

覃毅植

〔摘要〕现代教育是全面的教育。在语 文教学活动中渗透法制教育、全新地解读、 拓展、延伸法律知识,将会使学生的“生活世 界、书本世界、精神世界”有机联合起来,实 现语文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贴近 时代的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渗 透法制意识,会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达 到完美统一。

〔关键词〕法制教育课堂教学初中 语文

目前,许多学校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只在 社会学科中开展,在其他学科里法制教育还 是缺失的,这使学校法制教育内容上针对性 差,远离中学生生活、学习实际;方法呆板、 粗糙,照本宣科地讲解抽象的法律条文,枯 燥无味,缺乏实效性,法律条文的讲授与学 生的日常行为脱钩。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法制 教育,不但未能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甚至 还造成了学生以消极方式抵触,从而背离了 学校开展法制教育的初衷。这种现状直接防 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影响到学生思 想、道德意识的成熟与完善。

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一项重 要内容,中学语文教学在完成德育任务方面 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自古以来,我们的语 文教育就有“文道统一”、“文以明道”的基本 传统和基本原则。

1 以词识“法”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将会使用 到不计其数的成语、俗语、歇后语等词语,教 师在给学生讲解某一个词语意思的同时,不 妨尝试一下用法制视角来解释分析这些词 语。如“以牙还牙”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 意思是“比喻用对方使用的手段还击对方”。 讲完了字典中的意思,还可从更高层次的法 制层面来解析这个词语的意思。“如果别人 打伤了我们的腿,我们也一定要去打伤别人 的腿”。这看似乎合情合理的以暴制暴的做 法,在古代法制不健全的社会情况下也许行 得通,但在今天法制社会是不行的,这种行 为是没有任何立足之地的。在法制社会的今 天,如果我们的合法权利受到侵犯,应果断 拿起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利,通过合法 的途径来要求侵犯我们权利和利益的人赔 偿我们的经济损失甚至是精神损失,这样做 才是对的。

2 用课文谈“法”

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利用课 文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自然是最直接、快捷 而有效的途径。例如,在《鲁提辖拳打镇关 西》一文中,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从文 学的角度来看,写得酣畅淋漓、痛快至极,体 现出主人公嫉恶如仇、惩恶扬善的侠义精 神。这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以暴制暴 的行为在封建时代“恶人横行,好人受欺”的 黑暗背景下,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照本宣科,对于世界观 处于形成期的初中学生来说,难免会误导学 生产生漠视社会秩序和法律的错误观念。所 以,在教学本文时,我注意引导学生用现代 人理性的法眼辩证思维、用批判审视的眼光 重新解读经典名著,做到“去糟糠、取精华”。

鲁提辖的行为究竟对不对?今天如果遇到这 种类似的事情,应如何对待?引导学生历史 地、辨证地来看待鲁提辖的行为。强调指出, 在当时那种黑暗社会里,人们有怨无处可 诉,只寄希望于鲁提辖那样的侠义之士来伸 张正义,惩罚恶人,保护良民,鲁提辖是一个 除暴安良的正义化身。我们应学习的是鲁达 除暴安良、扶弱济贫的精神,敢于同坏人坏 事作斗争,但是,我们应依法行事,要有伸张 正义的精神,赋予正义感;要以法律为准绳, 依法治人;如遇歹徒,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 况,正确对待,不可也不应该卤莽行事。同 时,对于我们初中学生来讲,我们应该机智, 充满智慧地去解决。可以请求他人,可以发 短信,也可以直接拨打110……总之,应在确 保自身安全的条件下进行,以避免不必要的 牺牲或损失。从而树立了学生正确的世界 观、人生观、法制观。值得注意的是:在语文 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应将语文教学内容 与法律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语文 课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语文教材中蕴含 的法制教育因素,而要恰当地把握分寸,适 时渗透,潜移默化。

3 借习作释“法”

在学生习作中,有很多内容要求学生关 注生活,从现实生活中取材,这就要求教师 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 调查,搜集相关资料。在习作教学中引入法 制事件,可以规范学生的法制行为。如,在收 集震惊全国的“奶粉”及“瘦肉精”事件的材 料中,使学生不难肯定黑心商家为牟取暴 利,在猪饲料中加入了有毒物质,致使猪肉 及肉食品对人体的危害的事实,悟出我是消 费者,就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的意 识。商家对于售出的商品应该保证质量。诸 如此类伪劣商品完全可以通过“3·15”向消 费者协会投诉,甚至可以到法院起诉。以这 些特殊的案例为切入点,引发学生的深入思 考,整理自己的思想,规范自己的行为。

4 以素材展“法”

素料是证明问题的有力证据,为课文说 明事实,也是为全新的解读、拓展、延伸法制 教育服务。鲁迅作品《社戏》中有这样一个场 面:“孩子们在看社戏的归航途中,偷吃了六 一公公的豆。”小说的主题表现了少年纯真 的友情,赞扬农村少年的一些美好的品质, 和“我”在以后的生活中再也没有感受到这 么淳朴、天真、可爱的少年朋友般的友情。教 师可借“偷豆”事件向学生说明这是一种违 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孩子们虽然还未成年, 但也受治安处罚,从而杜绝学生盲目模仿。 明确了偷窃、骗取、抢夺少量公私财物的行 为都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 例》,是可耻的行为。

普及法律知识,提高民族法制意识,是 为了保障全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在语文 教学活动中渗透法制教育,全新地解读、拓 展、延伸法律知识,将会使学生的“生活世 界、书本世界、精神世界”有机联合起来,实 现语文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贴近 时代的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渗 透法制意识,会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达 到完美统一。从而提升了青少年的法律水 平,提高了学校法制教育的实效性,更好地 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整体工作的顺 利开展,促进依法治国方略实施和社会主义 法制的建设。

作者单位:贵州省荔波县佳荣中学_

论文作者:覃毅植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研究教研版》2014年1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4

标签:;  ;  ;  ;  ;  ;  ;  ;  

初中语文课堂如何渗透法制教育论文_覃毅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