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动力机制研究
——基于宁德蕉城的调查
姜 娟,李 莉
(福建师范大学 协和学院,福州 350117)
摘 要: 以动力机制理论为基础,从农民、政府、社会、市场四个层面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动力机制。以宁德市蕉城区为例分析,发现农民参与培育的意愿较低、政府主导性不强、社会与市场参与度低等问题。因此,需要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激励机制、完善新型职业农民的政策和制度、整合社会培育服务、增强市场创新培育动力等措施,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动力机制进行优化。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动力机制;宁德蕉城
一、相关概念辨析
(一)新型职业农民
“十三五”规划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定义是指以农业为职业、具备相应的农业专业生产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经营并达到相当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分为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新型职业农民的定义是: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农业生产技能、现代农业经营管理能力、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自主选择将农业作为职业,以农业收入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业专业从业者。新型农民社会地位提升,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是一种体面的职业。
(二)动力机制
“动力机制”一词最初源于自然科学学科。动力即一切力量的来源,在管理上的喻义是促进事物前进和发展的力量。机制,最早的含义是机器的构造和运行原理,之后被广泛应用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指其内部组织和运行变化的规律或协调各要素之间关系以更好地发挥作用的具体运行方式。现如今动力机制研究已经遍布于诸多领域,是系统状态变化的一系列相互传递的动因,其理论内涵包括内生动力与外在动力、推力与拉力、驱动力与带动力等。
(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是进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一项重大举措,需要激发“人”的动力,对农民进行教育培育,提升农村的人力资本,加速推进新型职业农民成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应使农民、政府、企业、社会等主体都享有一定的利益和承担相应的责任,并通过一定的联结机制形成一股合力,激发他们的动机,并引导这种动机转化为实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目标的积极力量。
二、宁德市蕉城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分析
蕉城地处福建省东北部的三都澳之滨,是宁德市政治、金融、文化、交通中心,气候水文条件优良,林、果、茶、牧、山场别具特色,素有“中国大黄鱼之乡”“中国晚熟龙眼之乡”等美称。近年来,宁德市蕉城区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产生了诸多困难和问题。就农业方面来说,农业发展的速度虽然很快,但发展的质量水平还不高,效益还比较低。农业成为蕉城经济发展的一个弱项,这就要求培育更多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蕉城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由区农业局和农机局共同承担,负责培育对象确定、培育主体选定、培育过程监督管理、培育后跟踪回访和政策扶持等工作。截至2018年7月,共培育1147人,其中,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一期60人,荔枝产业培育一期95人,村级农民技术员培育两期258人,村级茶业技术员一期67人,动物防疫员三期307人,农机化三期360人。每期培育后在“云上智农APP”上的评价学员满意度均达85%以上。通过调研发现,培育过后,学员的认识得到了深化,眼界有了很大的拓展,观念有了很大转变,但遗憾的是仅有个别学员能够利用好培育机会,反映对其帮助非常大,大多数学员则表示培育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总体来说,培育效果不显著。
三、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动力机制
(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动力机制的构成
1.农民内生动力。“内生动力”一词源于心理学,由内在动机、内在驱动力等概念演变而成,其基本内涵由于研究领域和研究视角的不同而不同。我们认为,农民参与培育的内生动力来源于培育行为本身以及参与主体自身,一是社会趋势、社会期望、社会角色,二是个人职业观、个人角色定位、个体需求和兴趣、个人成就动机,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2.政府推动力。“推力”一词来源于物理领域,指推动飞行器运动的力。之后被广泛应用,表示推动事物前进的一种动力,推力越大,前进的速度就越快。政府推力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强制性政策、法规等来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出台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比如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培育、加大财政资金专项补助力度、提供金融信贷政策优惠等等,极大地推进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进程。
4.农民内生鼓动。农民自身的内生动力是影响其积极主动性的最大内在因素,即农民自发想要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内在力量,包括个体的需求、兴趣、成就动机、职业观等。首先,要让他们认识到农民可以致富,能够实现自我价值,是一种被认可、有前途的职业。其次,要挖掘农民真正的需求以及思考如何满足他们的需求,注重农民职业观的塑造和素质培育,激发人们对农民这一职业的情感认同。社会大环境能够提高人们参与农民培育的热情,反过来,这种热情又促进农民培育大环境的发展。只有真正激发农民的内在动力,才有望大大提高培育参与度。
3.市场驱动力。驱动力,是动力心理学中的一个名词,顾名思义就是促使人们去做某件事的力量。市场驱动力,指的是市场成为起牵引作用和导向作用的力量,是以需求为导向的一种作用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的驱动力,说的是市场成为了新型职业农民所考虑的重要因素,其市场逻辑包含了市场对农业生产结构、农业产品、农业专业人员的一种需求导向。市场是最灵敏的组织,这种导向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行为。
2.市场需求驱动。市场是最具活力的组织,通过市场的需求驱动,让农民生产面向产业、融进产业,可以有效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当前,完全由政府推动是不够的,要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来影响农民的需求和偏好,强化农民参与培育的内在动机,驱动职业农民的发展。应充分调动诸如企业、农业产业园、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的广泛参与,鼓励他们建设实训基地、农民田间学校和创业孵化基地,创建信息化平台,顺应发展质量农业、品牌农业的要求,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动力机制的作用机理
传统优势企业的生产已不再具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所拥有的丰富而廉价的资源环境条件,若不转变发展方式,寻求新的发展路径,突破资源环境瓶颈,这些企业可能不仅无法可持续发展,甚至还会成为地方发展的沉重负担。由于外部效应的存在,传统优势企业以技术创新推动绿色化发展,还需要政府提供一系列的配套制度进行支持,同时也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实现可持续的绿色技术创新。
3.社会参与带动。社会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带动者的角色,社会对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可、尊重、支持的氛围可以大大提升农民的培育参与度。通过开展诸如“新型职业农民节”“农民丰收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等评选资助活动,充分利用网络、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典型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优秀农民的示范带头作用,鼓励企业、行业协会、各类教育培育机构、涉农院校等社会资源广泛参与提供资助和服务,让全社会形成一股支持、关心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良好氛围,使农民能够在社会中得到认可、尊重和支持,增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影响力。
4.社会带动力。社会,是人与环境关系的总和,其基本功能之一就是导向作用。带动力,就是引导使人前进的力量。社会带动力,是社会创造并维持一种良好的关心、支持职业农民培育的社会环境,以调动他们参与培育的积极性,改变和引导他们的行为。社会需要创造条件或通过采取措施,改变个人行动的环境,转变农民的行为,可以减少培育过程中的阻力,增强带动力,从而发挥积极的带动作用。
图3(a)为实验室中使用固定设备固定手机对两个动态物体进行拍摄,模拟固定式相机在多动态目标下的情形。而两个动态物体的运动轨迹是不同的,因此两个运动物体所对应的虚拟相机运动轨迹也是不一样的,所以采用目标跟踪技术跟踪我们想要得到的单个运动目标。在跟踪的同时,消除背景对重构的影响,对于静止的背景而言,相机的姿态是不变的,如果想要从序列图像中重构动态物体,就需要消除背景对计算虚拟相机轨迹的影响。
1.政府政策推动。政府通过一系列农业农民扶持政策、强制性法律法规有意识地推动新型职业农民的成长,通过财政补贴政策和行政命令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从长远来看,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政府依然发挥主导作用,发挥农广校、农机局的引导作用,政府通过政策扶持、制度支撑,分产业、分类型、分层级、分模块实施培育,强化跟踪服务等共同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随着对“农民”重视程度的日益加强,政府的这种推动力在一段时期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政府推力的强度决定培育的广度和深度。
当时家中没有其他人,我在鞋柜旁脱鞋套的时候,袁缺就站在我身边,在帮我提着单肩背包。他突然问我:“廖哥哥是要去北京上大学?”
利用MATLAB进行系统仿真分析,根据以上算法设计考虑腹地货物产生数量、装卸时间和泊位资源等约束条件的干支航线网络确立系统,对比分析3个因素不同状态下对港口群内航线确立的影响,同时分析每种状态的运输效率变化。
(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动力机制的优化
1.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激励机制,激发农民学习的内生动力。动机决定一个人会有怎样的行为表现,得到激励的过程就是某种未被满足的需要会引起某种行为的产生,有了动机以后,人们就会采取并维持行动去达到目标以满足需要。动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外因是人所处的环境,内因则是由人的认知知识构成。受传统观念和体制的影响,绝大多数的农民缺乏自我认知,学习培育的需求难以有效实现,导致了职业选择迷茫、职业定位模糊、职业规划欠缺。因此,需要帮助他们清晰自我认知,激发农民内心的愿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提供良好的收入待遇、工作环境和条件,例如可采取“送教到乡”、田间课堂等灵活的培育形式。第二,激发其内心的乡土情结,培养其职业兴趣和职业价值观,让农民从内心喜欢上农民这一职业并有坚定的意愿务农。第三,尊重农民意愿,从农民的现实需要出发,因需施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第四,树榜样、立典型,通过榜样建立传帮带制度,让农民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身边典型,从内心转变观念,最大程度激发其自愿参加农业生产的内生动力。
2.完善新型职业农民的政策和制度,提升政府工作的推动力。我们需要思考两个问题:一是农民需要什么样的政策和制度来扶持和保障?二是已有的政策和制度是否落到实处并起到应有的作用?政府不作为、工作缺位、公信力下降的现象屡见不鲜,在当前我国农村农民相对落后的现实情境下,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梳理现有的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扶持政策,倾听基层群众的声音,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修订,对缺失的部分进行补充,并确保其真正落实到新型职业农民手中。各级政府农业投资项目应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加大财政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投资支持力度;与此同时,要加强对第三方培育机构课程、师资、教材等方面的监管,提升培育质量,使培育规范化,并做好培育后的跟踪服务。同时,政府不仅要完善现有的农民政策制度,也要探索建立如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切实保证农民的权益。政府应建立一套吸引年轻人到农村就业创业的专门政策机制,享受简便的市场准入、金融服务、用地用电、创业培训等,确保农业后继有人。此外,政府要发挥好调控作用,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管理,比如可以创建共享运行平台,将培育对象、师资、内容、场地等各项资源整合在一块,合理划分层次和需求,避免重复和浪费。国家层面应明确政府责任承担制度,落实工作责任,从根本上改变政府主导性不强、推力不够的现状。
3.整合社会培育服务,增强市场创新培育的带动力。第一,政府可以采取项目招标的方式,通过签订合同委托具备资质的第三方,如农业企业、农业院校、科研院所甚至示范型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参与来组织培育,前提是要设计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来进行效果评估,评估结果需与支付资金和下年度遴选培育机构挂钩。第二,可以以政府保障的形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培育工程,利用市场机制引导农业种植结构、人才需求结构的调整,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面向产业、融入产业、服务产业。第三,农民协会、企业等主体应充分发挥作用,深入农民中间,多观察、多沟通,了解和挖掘农民的需求,鼓励各地整合资源,建设实习实训、观摩考察和产品展示功能一体化的综合院校和基地。第四,要打造农业信息平台,加强培育的宣传工作,增强辐射带动效应,及时更新三农政策、参观学习、农业竞赛等农业信息,让更多的人接触农业,感受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及农业科技智能化信息化趋势,提升农民参加培育的热情。最后,统筹协调,聚合优势资源,构建合理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促使财政、农业、农机、教育、扶贫、金融等相关部门形成合力,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各类培育机构,多种资源和市场有序参与的“一主多元”新型农民教育培育体系,凝聚全社会的力量,扎实有序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参考文献:
[1] 范力军.新型职业农民能力素质模型构建——基于CiteSpaceV的可视化分析[J] .中国农业教育,2017,(2):17-24.
[2] 郝庆升,陈楠,李锐,等.动力机制理论及其方法论构想[Z/OL]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14-04-15.
[3] 周晓红.增强经济运行内生动力亟须改革提速[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5,(2):49-54.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291X(2019)20-0017-02
收稿日期: 2019-05-11
基金项目: 2018年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的创新培育研究——以福建宁德小岭村为例”(201813472003)
作者简介: 姜娟(1996-),女,福建宁德人,学生;李莉(1980-),女,贵州榕江人,副教授,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责任编辑 陈 锐]
标签:新型职业农民论文; 动力机制论文; 宁德蕉城论文;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