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西贺州市 542800
摘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下,我国在进行发展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发展的科学化与合理化,而从深基坑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的现状来看,我国的相关勘察单位在实际进行勘察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工程建设的进步与发展。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相关勘察单位要积极对深基坑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的技术等进行系统的重视,从而更好的促进我国深基坑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深基坑;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要点
一、深基坑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的重点
1、岩土工程勘察的条件分析
在基坑支护施工之前,要进行严密的岩土工程勘察。初步勘察阶段,应根据岩土工程条件,初步判定基坑开挖可能发生的问题和需要的支护措施;在详细勘察阶段,应针对基坑工程设计的具体问题进行勘察,充分了解周边环境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等。
2、岩土工程勘察的技术要求
深基坑支护最为重要的就是安全性问题,一定要确保深基坑工程的安全可靠性,通过调查周边环境并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对所要施工场区有充分了解,对周围环境进行调查,做好事前计划方案。在基坑开挖边界外的1~2倍基坑深度范围内布置勘探点,在深厚软土区,勘探深度和范围尚应适当扩大,在基坑开挖边界外,勘察手段以调查研究、搜集资料为主,复杂场地和斜坡场地应布置适量的勘探点。勘探孔的深度应该大于等于开挖深度的2倍,当基坑面下含水层时,勘探孔深度须穿越该层土层,当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时,应进行专门的水文地质勘察。当基坑开挖深度内存在饱和软土、粉土和砂土,可能导致基坑开挖过程中发生涌土、流沙、管涌等渗透性破坏时,应针对性的进行勘察,并分析其可能产生的危害及对工程的影响。
3、关于基坑边坡稳定性的分析
对于基坑边坡稳定性分析要从基坑工程的岩土条件入手,对岩土的物理力学参数进行勘测;并对基坑外面的环境包括水流方向、积水情况、周围人文环境等进行调查分析。
3.1勘察工作的要求
(1)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应根据基坑的开挖深度及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来确定勘察范围和深度;(2)在放置坑外勘探点时,最好的地点选择就是在开挖边界外的1~2倍范围内;(3)在勘探时,勘探孔的深度最好不要小于开挖深度的2倍,当基坑面下有软弱土层或承压含水层时,勘探孔的深度需要达到能够越过该层的深度。
3.2评价的重点
3.2.1周围环境分析
该项工作是选择基坑支护方案,确定围护结构位移,基坑稳定安全系数控制标准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基坑外围以调查研究、搜集资料为主;搜集相关邻近建筑物和地下设施现状的资料。调查场地四周地下的管线如:煤气管道、上下水管道、雨水管道、暖气管道、电力管线、电信、有线电视管线等。不仅要了解清楚管井的走向、位置、结构,还要了解管道的结构、构件,为基坑开挖、施工采取何种工艺提供必要准备。调查场地周边地上建筑情况:如地上建筑的位置(离基坑边距离),基础埋深、基础形式,这些资料对基坑支护方案,尤其是施工工艺的确定起决定性的作用。避免由于施工发生临近建筑变形,引起双方矛盾。
3.2.2基坑边坡稳定性分析
勘察工作为基坑边坡稳定性分析提供准确、真实数据,勘察工作必须通过外业钻探严格控制土样质量,然后通过土工实验室对野外所取粉土土样做直接剪切试验,对粉质黏土土样做了三轴剪切,对砂类土做了休止角试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科学认真分析,准确提供基坑支护的岩土参数,为基坑边坡稳定性分析提供必要基础数据。这些数据对基坑边坡稳定的分析、计算是必不可少的。3.2.3地下水对基坑的影响及抗浮分析
在基坑工程中,若对地下水处理不当,可能导致基坑出现险情甚至事故。主要有:①地下水渗透引起的基坑开裂坍塌;②基坑突涌导致基坑底土开裂出现管涌;③暴雨袭击中基坑长期受雨水浸泡引起地基土强度降低;④基坑周围水管破裂漏水及生活用水渗入基坑,引起岩土力学性质发生变化;⑤降低地下水位引起地面沉降及周围建筑物倾斜开裂。
引起的事故原因主要包括有设计和施工两个方面:一是设计人员不熟悉水文地质原理,未掌握地下水的埋藏、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开挖前后水文地质的变化及地下水运动规律,因而造成止水措施不切合实际,出现桩间距过大、止水帷幕设计深度、厚度不够,降水深度不足等;二是施工单位偷工减料,不按设计要求施工,出现止水帷幕施工质量差达不到止水效果、注浆工艺不完整、压力不够,使桩与桩之间不能连接密封等。
基坑的管涌问题是设计止水措施不力,未对基坑底面加固,使地下水向上的渗流力大于基坑底土的浮重力,造成管涌、流砂,这类事故虽然不多,但造成事故的危害相当大,也较难处理。
3.2.4地基基础方案分析
在现场钻探过程中采取钻探取样、标贯试验、静力触探及波速测试等多种原位测试方法。土工试验对所取土样做了常规、高压固结试验,快剪和三轴剪切;砂样做了水上休止角、水下休止角、颗粒分析等多项试验。综合分析外业资料,分层统计土工试验成果资料,准确提供各种桩型的桩端持力层和设计参数,使桩基基础安全、经济合理。
二、深基坑开挖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
1)深基坑坑壁坡体的稳定性往往得不到过多的加强,而深基坑在地下,地下水的影响肯定不可忽视,还有的是放坡开挖场地,这又会对坡体的稳定性造成伤害,还有的是深基坑太大,坡体的稳定性不容易保持,在设计时就需要结合现场条件和周边环境保护要求、气候等情况对深基坑支护的施工做出适当的更改。
2)在深基坑开挖之前,要先对附近环境进行调查,勘探出附近建(构)筑物基础形式、埋深、结构类型等情况,弄清楚附近地下管线的分布,再以此做出相对应的位置图,特殊情况下要做好相应的加固方案。
3)在施工前应该规划好详细的安全监测方案,让安全事故零发生。
4)在施工之前,应该让所有施工技术人员把设计文件、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报告、安全监测方案和相关技术标准等文件做到熟悉,让他们参与到基坑工程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应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不可预知的情况。
5)在支护结构施工和基坑开挖进行的时候,当支护结构还未达到设计强度要求时,绝对不能在设计预计的滑裂面范围内堆载,出了事就是一项重大事故,在堆放临时土石方时不仅要保证该土石方的稳定,还要确保深基坑和附近环境中各个建筑物的稳定性。
6)在开挖深基坑土石方前,需要应用工程基础结构类型、基坑深度、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周边坏境等各方面信息来保证施工方案的安全,还有一点,支护结构、基坑土体加固和降水等应满足设计及施工要求。在此项工程中还有一个不能违抗的原则,就是基坑开挖必须先设计后施工,不遵守就是没有了原则;开挖顺序应该通过分层、分段、分块、对称、均衡、限时的方法来确定;在开挖深基坑时应避免触碰到支护结构,以免造成支护结构损坏,影响施工安全。
7)在深基坑工程中,有必要对基坑支护结构及周边建筑物进行变形观测,以达到优化设计、确保安全及指导施工的目的,而一旦变形观测的数值超过设定的报警值,就要迅速启动应急方案,召集相关方面的专家和学者与相负责的各个单位进行论证,只有在查明原因并解决问题后才能再继续施工。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实际对深基坑工程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勘察技术的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的提升问题进行系统的重视,还要在此基础上对关键性的技术引起有效的重视。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解决实际勘察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有效地结合自身的发展时期,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岩土工程勘察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繁荣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孙殿英.深基坑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的重点探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7(08):234-235.
论文作者:林枫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模拟》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6
标签:基坑论文; 岩土论文; 深基坑论文; 深度论文; 工程勘察论文; 工程论文; 水文地质论文; 《建筑模拟》2019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