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KO与情报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情报学论文,硕士研究生论文,CKO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知识主管CKO
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主导作用正日益显现,知识将代替设备、劳动、资金、原材料等传统生产要素,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投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将主要依赖于自身的知识存量(静态)及其整合利用的效果与效率(动态)。而企业知识散布于每一位员工的头脑中以及各职能部门之中,但企业中并没有一个功能部门足以承担知识获取、流通、整合、共享、发展和创新的任务,甚至也无人清楚企业到底有多少知识存量,以及何谓未来知识发展的方向与策略。另外,在对欧洲组织的一次调查发现:80%的被调查者认为知识是其战略性资产;但同时,78%的相同被调查者认为他们的组织因为不能有效地开发利用他们的知识库失去了许多获益的商业机会[1]。为了能够充分地开发利用本企业的战略性知识资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外著名的大公司纷纷设立专职人员专门负责公司的知识管理,以优化公司内部的知识资源,提高商业机会,于是一种全新的企业高级管理职位——知识主管CKO(Chief Knowledge Officer)便应运而生。
1.1 CKO的地位
知识主管职位的设立,就是为了有效地在浩瀚的信息中捕捉到真正有用的信息,更好地发挥员工的技术专长,提高员工的科技素质,研究如何提高企业的知识积累、知识更新以及知识创新的能力,而且还要善于从外部识别和选取知识,把最合适的知识用在最恰当的地方。
因此,对于CKO的地位问题,不同的企业执行主管(CEO)和学者有各自不同的看法。德尔福集团创始人卡尔弗拉保罗认为“CKO的地位居于首席执行官和信息主管之间,他(或她)对于商业运作过程的作用就如同信息主管对于技术开发的作用。[2]”而东北师范大学信息传播与管理学院于静等则认为:CKO要想通过知识管理为企业带来具体的效益首先要获得CEO的支持,并且应该与信息、财务、人力资源、销售等部门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其它各部门的主管也都是决策层的组成部分,与CKO构成一种高效的层级关系,参与企业决策的制定、实施,从而实现知识管理的价值。[3]
绝大多数企业为保证企业内部知识管理的有效进行和知识信息的快速流通,CKO直接隶属于CEO。另外,信息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销售部门以及其它各部门都应该及时地将本部门内部的信息与从竞争对手那里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将有用的部分上报给CKO,CKO再将这些不同时间、不同条件下产生的信息创新、创造成有价值的知识,转化为竞争情报和反竞争情报上报给CEO,并参与CEO的决策,再将CEO根据这些情报所做出的决策反馈给各部门,各部门的职能的汇总也就构成了CKO职能的组成部分,CKO从整体上进行知识信息的宏观指导与组织。因此,本文认为CKO在企业中的地位如图1:
图1 CKO在企业中的地位
1.2 CKO的工作职责
CKO的工作对象是企业知识和企业知识型员工。一方面,知识作为智力资本,最大的特性是无形性;另一方面,知识型员工从事的是脑力劳动,对他们的管理实质就是对人的智力的管理[4]。因此,CKO的工作具有相当的复杂性,这就要求他们:熟悉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环境,确定企业已经拥有的知识存量;开发一种适当的机制,造就一个能促进知识学习、生产、积累、维护和共享的环境,激励员工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信息交流;监督企业知识库内知识和信息的及时更新,保证其内容的质量和深度与本企业的发展战略相一致;组织知识管理活动,保证知识库设施的正常运行。为此,CKO应积极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更好地实现其创造、使用、保存和转让知识的职责。
(1)强化、统一知识管理观念。工作中,CKO应注意宣传知识所具有的独特价值,推销知识管理的概念,善于与组织内部的知识管理拥护者、支持者、协作者、怀疑者等4种人打交道。通过日常交流尽量使持不同观点的4种员工达成统一共识:知识管理有利于组织和个人竞争优势的形成。
(2)仔细设计知识管理的基本框架。知识管理对企业和CKO来说是都是一个崭新的课题,CKO可以看作是企业知识管理的“设计师”,他们需要就知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等)的分类、基于知识的工作体系、与知识密集型业务相关的管理过程、保护知识和防止外溢等问题,从组织机制和技术手段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5]
(3)制定知识管理政策。知识管理的大部分职能是由信息管理、财务、销售、人力资源等各个部门分别执行的,如知识的收集加工、存储、使用与创造等。这时的知识管理是分散的、隔离的,组织很难对其全部知识进行整合,因此需要制定统一的政策来约束组织的知识管理活动,使组织的知识流有序地流动。
(4)为决策者提供决策建议。根据瞬息万变的信息和自己的经验为决策者提出决策建议,并确定员工必要的知识基础,是知识主管的责任。为做好这方面的工作,知识主管应认真完成以下任务:了解公司的环境和公司本身,理解公司内的知识需求;建立和造就一个能够促进学习、积累知识和信息共享的环境;监督保证知识库内容的质量、深度和风格,并使之与公司的发展一致,包括知识信息的及时更新等;保证知识库设施的正常运行;促进知识集成、知识生产和知识共享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协助CEO做出决策,并保证决策的实施。
(5)建立创新型企业文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想确立自己的文化并不难,难的是如何使这一文化逐层渗透,CKO就是让每个员工能够真正理解并接受它,形成对大家来说既容易理解又简单可行的文化模式,让员工觉得在企业里本身就是最好的学习和创造的过程。但人的思维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在变,企业文化也许要经常地变化和修正,所以,CKO要具备前瞻的眼光,使企业在高速发展的进程中确立好自己的位置。
1.3 CKO的能力要求
(1)CKO应具有知识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由于知识管理刚刚起步,要有一位经验丰富的知识管理人才并非易事。但是,最起码,他(或她)应该具有知识管理方面的丰富的基础理论[6]。有了理论的支撑,他(或她)才能知道自己和企业的近期目标、中期目标、远期目标各是什么,这些目标通过怎样的知识管理技术和方法完成,才能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实施知识管理。
(2)CKO应该是信息技术专家。CKO必须了解哪些技术有助于知识的获取、储存、利用和共享。CKO的第一步工作经常都是以IT为基础的,例如创建知识目录、发展知识共享组件、建设公司内部网络等。而再造(Reengineering)知识密集型管理与业务流程通常也需要开发知识共享信息应用系统,如记录经验和观点的组件、同步自动更新的数据库。CKO还经常是公司 IT项目的实际负责人,即使不是如此,他们一般也要经常与CIO或IT经理合作共事。因此,CKO必须对技术有足够的了解,他必须能够理解知识管理对技术的要求并能判断哪些技术是有效的,他必须能够识别采用新技术存在的机会和威胁以及清楚该在何时采用新技术。[7]
(3)CKO还应具有一定的战略思想。要实现有效的知识管理仅仅拥有合适的软硬件系统是不够的。它要求公司领导层把集体知识开发、共享和创新视为竞争优势的支柱,对包括信息在内的所有知识资源进行综合决策,实施全面管理。由于CKO工作的对象都不直属CKO,CKO实际上是在一张平行的工作网上开展知识管理工作。CKO只能以他们的影响力、说服力和演示证明等手段取得他人信任。他们经常要花费大量时间先逐一说服公司管理人员,使之相信个人或某些地方可能存在的知识差距以及由此产生的危险与机会,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制定知识管理计划。
因此,这就要求CKO:(1)要有战略眼光,对未来具有洞察力。(2)具有领导才能和创业精神。(3)具有管理能力,善于倾听别人意见。同时,CKO还必须是一个具有学习能力并致力于学习知识的强者。
2 情报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
综合以上对CKO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工作职责及能力要求的分析,可以看出CKO首先应该是具有一定学术和学位水平的人才。另外,这些人才还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管理知识、信息技术知识和战略管理知识。从最近几年情报学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它可以而且应该能够承担起为企业输送知识管理人才——CKO的任务。
2.1 情报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情报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不断发展的有机体。从最初的文献工作到文献资源,再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信息资源,反映了图书情报学研究对象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但最引人注目的当数目前的以“知识”为主要对象的情报学研究阶段。邱均平指出:“图书情报学是以知识为研究对象,以知识的运动规律和应用方法为主要研究内容,以增强知识生产能力和提高知识应用效能为目标的一门学科。”“图书情报学的任务应该是揭示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利用规律及其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情报学研究对象的不断变化,国内外图书情报领域对课程进行了相当大的调整。有的注意传统与现代的兼容,有的重新界定学科内容来规划课程,有的则大刀阔斧应用全新的课程模式。虽然各校的学科建设思想不同、课程设置不同,但从国内外情报学课程设置中,我们可以探寻出世界情报学科发展的共同趋势:
(1)信息技术倾向趋势。信息技术是情报学创新的原动力,同时,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情报工作数字化、现代化、网络化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这类课程在世界情报学课程中的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这种现象是由知识经济时代的时代趋势与情报学的研究主体——知识信息,共同促成的。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各种领域,成为信息业发展的基础。情报学以知识信息为研究主体,对于信息管理的一系列行为很大程度上依托于信息技术来进行。社会需要信息管理的高级人才,同时社会也需要信息管理学科进行更为深入、全面及前沿的研究,所以信息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对情报学课程的占领是无庸置议的。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对社会生活的深入,这种倾向性会日益明显和突出。
(2)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倾向趋势。在知识经济和网络时代里,信息资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图书情报学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提供了理论方法和技术,对于推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同时,随着信息管理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人们对信息需求的不断提高,知识管理这一新的研究方向应运而生。近几年,图书情报领域逐渐认识到其知识管理和知识领航的学科使命。邱均平指出:“知识已成为图书情报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图书情报学的知识化已成为研究热点,以知识为中心的图书情报学学科体系正在形成,图书情报学教育也将围绕知识和知识管理进行全面调整。[8]”
目前,国内外许多学校都在研究生课程中增加了知识管理方面的研究内容,有的还设有知识管理研究中心,这些反映了社会对学科的一种需求。在信息泛滥的时代,对信息的基本处理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的是对信息和知识的管理。
(3)多学科的交叉融合趋势。信息是一个涵括广泛的概念,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经济信息、商业信息等社会科学信息,也有医学信息、地理信息等自然科学信息。同时,对于信息的管理,也涉及技术处理问题和内容处理问题等不同方面,综合性趋势非常明显。现在的情报学教学课程设置与联合教学方式都体现了这一趋势。从情报学课程建设来看,有的侧重于咨询决策领域(如北京大学),有的则信息经济、信息技术、信息管理并重(如武汉大学),整体的情报学课程体现出情报学发展的兼收并蓄的特点。情报学院系同商学院等院系联合办学及对经济学、管理学和计算机科学人才的吸收,也反映出情报科学发展的综合性趋势。
网络环境下,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共享和管理是十分庞杂的,需要综合采用图书馆学、情报学、文献学、信息科学、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法学等理论、原理、方法进行协同研究,这就使得图书情报学与这些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极为明显和突出,从而衍生出许多新的专业方向。如:信息处理与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与知识产权等。图书情报学在吸收其他学科理论和方法的同时,也不断地向其它领域提供理论方法,共同解决新时期信息资源的组织和利用问题。
(4)社会应用性趋势。学科的发展是由社会发展决定的。以前,我国将情报学研究生教育定位于培养教学与研究的高层次人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这样培养出来的研究生仅具有理论修养,而缺少实际工作能力,难以学以致用。目前,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情报学课程的社会适应性与应用性越来越强,应用型课程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现在的图书情报学院更多的是从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的角度来进行学科构建和课程设置,侧重于培养知识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应用型人才。
2.2 情报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构想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传统情报学中一些培训手工技能知识的课程将不断萎缩,甚至被取消,而认知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心理学等与知识的生产、组织、传播、使用密切相关的学科将成为情报学新的教学内容。同时,通过以上对CKO的认识及情报学科的发展趋势的分析,本文构想了一个以专业理论及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知识管理和领航为终极目标的情报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以期为学生提供牢固而开放的知识发展平台,为情报学发展提供开放上升的学术空间。构想情报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课程设置如下:
(1)基础理论与背景知识课程。该层次的课程可以包括:信息资源管理、情报学基础理论、信息组织、表示与检索原理、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等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以提高情报学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基础和背景知识水平,提高他们认识信息资源和服务、理解信息结构、分析情报需求及提问、检索信息、评价信息的能力。
(2)方法学及信息技术课程。由于情报学研究的多学科交叉融合性,使得其研究方法也日益综合化,融合了文献计量学等图书情报学的特征方法以及管理学、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等学科所普通采用的方法,具有明显的综合性。这一模块的课程可以设置为:方法学研究、运筹学、文献计量学、经济控制论、信息系统基础、分析、设计与执行、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开发、电子商务、人工智能、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数据通讯和网络、结构分析与设计、项目管理、高级客户服务器与工作站开发等。具备这一层次的知识,情报学硕士研究生对于基本的信息处理就具备了方法及工具的把握,可以对知识信息进行组织、加工、评价、整合等,为成为社会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必要的技能知识准备。
(3)知识管理及决策层课程。这一层次的课程设置,一方面,可以围绕知识服务、知识系统组建、知识产品和知识项目的开发来进行课程建设。另一方面,可以由决策学、决策技术系统、决策分析支持系统、决策系统整合、咨询学、组织管理学、信息政策法律道德、信息环境等课程组成,旨在提高情报学硕士研究生的参与决策的能力以及扩充他们的知识面,为情报学硕士研究生知识信息管理思维的形成作知识准备。
知识管理和知识领航是情报学产生的本义,学生完全掌握这三个层次的知识,才能对人类知识有高屋建瓴式的把握,也才能真正起到知识管理和知识领航的作用,真正成为社会研究与应用型人才。
标签:情报学论文; 知识管理工具论文; 信息技术的发展论文;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论文; 硕士研究生论文; 信息发展论文; 课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