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济宁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其历史贡献表现在方方面面,在当今世界各种社会思潮激烈碰撞、相互融合的进程中,文化创意产业的地位和作用愈加突出。本文分析了济宁市传统资源优势,阐述了济宁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最后从要素保障机制保障、方式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思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资源、文化创意产业、方式方法
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表明,一个民族要想巍然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不仅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而且要有强大的文化实力。在当今世界各种社会思潮激烈碰撞、相互融合的进程中,文化创意产业的地位和作用愈加突出。济宁地域文化作为山东区域文化的一大支柱和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发掘其丰厚的资源,努力思考如何利用这些的资源并将其转化为文化创意产业使之促进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济宁地域文化特色与贡献
在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进程中,济宁地域文化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履痕。其历史贡献表现在方方面面,大致有以下几点:济宁是华夏民族的起源地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济宁市邹鲁文化和孔孟儒家文化的诞育地,济宁地区是夏禹的重要活动区域。华夏文明经尧舜禹传至商周又汇聚到鲁。鲁国浓重的周文化氛围,孕育了伟大是想家孔子;汉代碑刻和汉画像石,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济宁是全国汉代碑刻、画像石艺术重镇;济宁是运河文化的兴盛地济宁地处京杭大运河的中枢地段。元明清三代都把济宁运道的治理和维护视为贯通大运河的关键。济宁以运河兴市,运河文化因济宁而获得发展和兴盛;济宁是水浒文化的发生地,水泊梁山是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大本营。因英雄好汉们的聚义,梁山武术遂名扬天下,与武当、少林、峨眉齐名。梁山人至今保留着习武强身、以武会友的传统。武术馆、校遍地开花,为培养中华武术人才做出了积极贡献;济宁是伟大诗人李白、杜甫的第二故乡,诗线李白移家东鲁23年,诗圣杜甫两次到兖州省父,二人在济宁的生活、交游、吟唱,不但为济宁文化平添了几分风骚气象,而且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千载传诵的佳话。李、杜二人在济宁留下了100多首诗作;济宁是文化景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富矿区”,济宁具有一大批成规模、重量级的文化景观,这些标志物,既展现了济宁文化资源的丰富和厚重,同时也昭示着它们独具的强大影响力和感召力,成为凝聚中华民族感情的纽带。
二、我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是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理论武装工作的重中之重。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济宁并在孔子研究院同专家学者座谈时发表了重要讲话,对济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推动儒学研究与传播寄予殷切期望。市委中心组把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济宁讲话精神作为重要任务,立足济宁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的独特优势,采取多种形式深化学习、深刻领会,推动济宁经济社会及党的建设迈出新步伐、呈现新局面。
(一)围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优秀传统美德
济宁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在弘扬传统美德方面资源丰富,理应做在前、走在前。市委中心组突出问题导向,坚持及时学、系统学、结合实际学,多次开展集体学习研讨,制定了关于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快建设文化强市首善之区的《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打造道德建设模范区、文明和谐示范区、儒家文化传承区的目标定位,启动实施了优秀传统文化六进普及、道德提升、文化惠民、文明创建等七大工程,努力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上实现更大作为。围绕建设“美德济宁”,着力培育和善向上、友爱诚信、谦和尚礼的儒韵民风,努力把济宁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道德建设高地。
(二)围绕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加强儒家文化研究和传播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济宁重要讲话中,要求结合孔子及儒家思想的研究和传播,做好“四个讲清楚”的工作,使我国在东亚儒家文化圈中居于主动,在世界儒学传播和研究中始终保持充分话语权。
以曲阜市、邹城市、泗水县为核心的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已经被列入国家“十三五”发展纲要,在此机遇下,济宁将建立完善孔子及儒家思想研究传播体系,支持孔子研究院、曲阜师范大学、孟子研究院等儒学研究机构建设,使其在东亚儒文化圈中占据主动,在世界儒学传播与研究中保持更加充分的话语权。同时,为讲好儒家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孔子、孟子及孔子重点门徒为题材的演艺、影视剧目打造,创作推出一批儒家文化经典剧目。
(三)围绕推动传统文化转化创新,促进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市委中心组通过举办专题报告会、理论研讨会、集中读书会和外出考察学习等形式,进一步凝聚思想共识,厘清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确保市委一班人思想上紧跟中央和省委部署、行动上充分体现中央和省委要求。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济宁文化发展。同时在推动传统文化转化创新上选好着力点,努力做好融合发展文章。一是推动传统文化与旅游融合,实施旅游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打造拜圣习儒休学之旅、孔子圣迹体验之旅、中华成人礼之旅等文化旅游品牌,投资100亿元的尼山圣境等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加快推进。二是推动传统文化与教育培训融合,大力发展国学教育产业,积极推动党政干部政德教育、企业家国学培训、青少年传统文化培训、教师师德培训“四大基地”建设,打造国学教育中心。三是推动传统文化与经济融合,以建设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为载体,培育会展节庆、文化创意、健康养生三大潜力产业,提升演艺娱乐、艺术品、影视传媒、数字动漫四大新兴产业,以文化引领、催生济宁经济转型发展,打造文化经济融合发展示范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四是积极开展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工作,征集项目50多个,初步达成了由中华傅氏商会、北京蟹岛集团、美国ABAT集团、全球非物质文化遗产基金会等7家单位组成的联合体投资建设“济宁傅氏文化产业园”的合作意向。
三、关于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思路
文化创意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业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繁荣直接促进了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对于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增强综合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没有固定的发展模式,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创新理念,拓宽思路,在顺应产业趋势、把握发展规律基础上,突出自身特色和优势,以科技和创新为引领,实现融合发展、多元发展。
(一)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要素保障
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是保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要加强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确保文化创意产业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
1、土地保障。将文化创意产业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加大对低效利用土地的盘活利用和闲置土地的清理处置,鼓励企业利用存量土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保障重大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用地的供应。
2、资金保障。创新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机制,采取灵活措施和优惠政策,营造适当宽松的投融资环境。建立国有资本、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共同投入文化创意产业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以财政资金为引导,采取资金补助、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方式,鼓励企业和社会增加文化创意投入,吸纳各类民间资本进入文化创意领域,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多元开发”的发展格局。
3、人才队伍建设。树立“筑巢引凤”、内外部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开发理念,建立和完善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激励机制,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增强其投身文化创意、打造文化创意品牌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企业、专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加快培育文化创意人才,引进文化创意领域的大师级人物和领军型人才,培养复合型文化创新人才及优秀管理营销人才,支持文化创意创业团队发展,形成全社会共同支持、参与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机制保障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不仅要有合理的规划理念、明确的发展思路,也需要不断完善机制建设、加强政策扶持,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1.完善机制建设。良好的机制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一是建立和完善目标责任考核机制。明确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建立常态化督查考核机制,加强对目标责任、工作进度的跟踪问效。二是建立多方协作机制。打破行业、地区和部门之间的壁垒,加强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间的协调、互动与合作,探索建立跨行业、跨地区多部门合作与发展联席会议、重大项目观摩推进会等机制,形成共同合作与发展的合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三是建立媒体合作宣传推介机制。加强与主流媒体的沟通合作,包装推出文化创意产业招商项目,宣传推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态势,树立文化创意品牌。
2、加强政策扶持。完善的政策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保证。一是构建良好政策环境。在贯彻落实目前已出台的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各项优惠政策的同时,加快制定资金、土地、市场、人才、税收、知识产权等多方面的扶持政策。二是整合文化创意产业资源。按专业分工和规模经营的要求,利用联合、重组、兼并等手段,组建和培育文化创意产业集团,培植发展文化创意骨干企业。三是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创新政府管理方式,积极探索对重点文化资源开发、建设、管理和运行机制的创新,强化对重点投资项目的便捷服务,减少行政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三)方式方法
1.注重以人为本,需求导向。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要加强人文关怀,注重人性化设计,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和文化需求为导向,以人性化的创意设计引领需求,以特色化的文化体验创造需求,以规划合理的项目载体满足需求,深入挖掘历史、地理、人文等资源要素,精心策划,无中生有,化虚为实,将时尚创意理念打造成具体项目,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不断吸引人气,带动消费,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2.注重特色致胜,推陈出新。强化“蓝海战略”发展理念,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思路,立足地方文化特色与优势,“借题发挥”,推陈出新,“小题大做”,做强文化创意品牌,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形成产品特色鲜明、市场错位竞争、产业差异发展的良好局面。发挥“后发优势”,以更新的发展理念、更快的推进速度、更好的质量效益,实现厚积薄发,后发先至。
3.注重科技引领,创新创造。以科技引领创意,以创意打造文化,充分运用包括云技术、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产业最新发展成果,提高文化产品与服务的科技含量,着力发展体验经济,强力激发文化创意的产生和应用,丰富文化项目和产品的艺术表现手法,完善各类文化衍生品的设计、生产和包装,带动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升级。深入推进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学发展战略制高点。
4.注重多元开发,融合发展。改变过去单一产业发展思路,把文化创意元素融入到科技创新、“四化”建设、旅游文化等各个方面,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与一、二、三产各次产业以及各领域企业的深度融合、协同发展、联动共振,以融合促发展、以融合促转型、以融合促超越,实现文化创意产业的大繁荣大发展。
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能脱离时代,远离了群众生活的文化很难得到有效传播,这也是文化产业要借力“创意”实现华丽转身的内在原因。从运河畔的歌谣到小土山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从杏坛里的谆谆教导声再到如今文化产业集群式的规划蓝图,不论是文化创业者还是传统文化的守护者,都将要迎来自己的“春天”。
论文作者:姜甜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8
标签:创意论文; 文化论文; 济宁论文; 产业论文; 产业发展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孔子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