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北京中学入学考试语文命题及试卷分析综述_中考论文

1996年北京中学入学考试语文命题及试卷分析综述_中考论文

1996年北京市中考语文命题总结及试卷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北京市论文,命题论文,中考论文,试卷论文,语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命题指导思想和命题原则

1996年的初中毕业班,是首届贯彻执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以下简称《义务大纲》),使用两套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教科书(以下简称《义务教材》)的年级。因此,1996年中考语文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依据《义务大纲》,贯彻《考试说明》,参考两套《义务教材》(即北京、开明版和人教版),结合全市教学实际,体现考试两种功能(即水平考试和选拔考试),重点考查学生运用语文基础知识进行阅读、写作的能力。”

1.严格依据《义务大纲》命题

《义务大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明确指出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并且强调从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养成习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等方面来提高学生的素质,所以比《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本)》对学生的要求不是降低,而是提高了;规定的基础知识范围不是缩小,而是扩大了;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及其训练更加具体、明确,还进一步提出了“要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以上对《义务大纲》的认识,便是这次命题的出发点和总原则。

2.严格按照《考试说明》命题

由于贯彻国家教委“一纲多本”的精神,全市使用的《义务教材》主要是两套,所以中考语文命题的原则之一是“靠纲不靠本”。由原北京市教育局制订的《考试说明》,正是依据《义务大纲》,将其规定的要求和内容具体化,作为“考试目标”一一列出。因此,命题组严格按照《考试说明》规定的内容进行命题;从试卷的结构(含考试内容的分布)到试题的难易程度;从试卷的题型分布到试题题干的表述;从试题考查的内容到对考生答题的要求,都能从《考试说明》中找出根据。

3.充分体现考试的两种功能

1996年中考各科分数权重的变化,使得语文学科由往年的100分增加为120分,加大了选拔考试的功能。也就是说,这次命题充分体现了考试的两种功能:既保证绝大部分考生能够达到合格的标准,又有利于高一级学校选拔新生。水平考试的内容主要分布在第Ⅰ卷(基础知识和2基本技能)和第Ⅲ卷(作文);而选拔考试的内容主要分布在第Ⅱ卷(现代文阅读)。

4.充分体现“能力考查”这个重点

针对两套义务教材这一实际,考查基础知识的内容必须是二者共有的,以便体现“学什么,考什么”的原则;而基本技能和读写能力却是每位考生所必须具备的。因此,考查能力就成为中考语文命题的又一原则。

在试卷中,考查基础知识时侧重基本技能的考查;考查阅读能力时侧重考查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和阅读方法、阅读速度等技能;考查写作能力时侧重考查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和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以及书写规范工整等基本技能。

二、1996年中考语文试题的特点

中考语文试题比较全面、充分地体现了《义务大纲》的精神。主要表现是:

1.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加重视基本技能的考查。考查语音时侧重考查学生根据汉语拼音规则判断注音正误的能力;考查标点符号时侧重考查正确使用常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考查汉字时侧重考查修改句中错别字和辨字组词的能力;考查词语时侧重考查根据语境为词语选择义项和选词填空的能力。

2.注重了阅读速度和阅读方法的考查。考查的两篇课外文章(《听天气预报别只注意温度》和《天道酬“痴”》)均在800字左右。读完文章把握了大意,才能回答问题,这样就在限定时间内考查了学生的阅读速度。回答文后所提的问题又体现出读书的过程:整体感知——读懂语句——逐段分析——理解内容——了解写法。

3.文言文的考查降低了难度而强调了熟读背诵。过去考查文言文主要是翻译语句、理解内容,而这次考查则是了解内容。通过考查文言语句中的读音、文言文选句填空、判断文言文句的正误和概括文言文的内容要点等试题,测试学生能否“顺畅地朗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和“了解内容”、概括要点的能力。

4.写作主要是考查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考一篇限定写作范围、考生自拟题目的作文,要求考生从自己经历过的生活中选材,这样就使他们写起来“有话可说”,而且也能写出真情实感。在语言表达上要求简明连贯,通顺,没有病句,由此提高了应试作文语言项一等的评级标准。

此外,在分数权重分配、题型及题目内容变化、知识点覆盖率、原型题比例等方面,比以往都有较大的不同。这是由于依据的大纲不一样的缘故,1995年以前是依据《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本)》进行命题的,而1996年则是第一次依据《义务大纲》命题。在这几方面也有如下几个特点:

1.由于增加了体现选拔功能的20分,所以在各卷里分别增加了中等试题和较难试题的分数权重。第Ⅰ卷里,较难试题6分,约占44分的13.64%;中等试题10分,约占44分的22.73%。第Ⅱ卷里,较难试题16分,占26分的61.54%;中等试题10分,占26分的38.46%。第Ⅲ卷里,较难试题(内容项和语言项的一等)8分,占50分的16%;中等试题(内容项和语言项的二等、结构项一、二等)10分,占50分的20%。

2.由于《义务大纲》规定的基础知识范围扩大了,所以考查的题目内容增加了标点符号、多音多义字、短语的结构、单句的成分、句式的选择、文言文读音和查词典以及现代文背诵等。由于《义务大纲》对读写能力及其训练的要求明确具体,所以考查的题型和内容都有所变化。如写作题,是由以往的命题作文、半命题(填充式)作文,改变为自拟题目作文。现代文阅读中,考查的内容增加了文章的思路,文章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课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层含义,说明方法的作用,材料与观点的联系,标题、论题、中心论点的关系等。

3.由于考生分别使用两种版本的义务教材,所以知识点覆盖率只能依据《义务大纲》规定的内容来统计,涉及到的基础知识有语音、标点符号、汉字、词、短语、句子、修辞、文体知识、作家作品和应用文常识等10个方面,只有文学常识因两套教材的说法不尽相同而回避没考,可以说主要知识点覆盖率达到100%。

4.原型题比例,也是由于两种版本教材的原因,只有依据《考试说明》中的“题型示例”来统计,在选择题、填充题、简答题三种题型的15道题中,试题的原型题有8道,约占53.3%;自拟题目作文,在“题型示例”中也有原型题。

三、考试成绩

1996年参加北京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的考生共有114672人,考试成绩在60分以上的人数为112277,及格率为97.91%;在90分以上的人数为39147,占考生的34.14%;在100分以上的人数为8791,占考生的7.67%。

四、试卷分析

试卷中反映出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语文学科教学的成绩是:

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比较扎实,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成绩在稳步上升。从第Ⅰ卷机读题抽样统计来看,共抽调试卷11643份,占总人数的10.15%;满分为44.00,平均分是35.33,得分率为80.29%,优秀率为44.01%(高于全卷的良好率),及格率为91.06%(高于70分以上的比率)。

得分率高的试题是第13题(考查说话得体,得分率为98.63%),第11题(修辞方法判断,得分率为96.88%),第10题(选填关联词语,得分率为95.43%),第6题(同义词选词填空,得分率为93.82%),第4题(多音多义字辨音组词,得分率为93.62%),第12题(句式的选择,得分率为90.90%)和第2题(标点符号,得分率为87.15%)。

2.由于《义务教材》中写作训练安排有序,作文教学较前受到师生的重视,经过三年的系统训练,学生的写作基本功得到加强,写作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从第Ⅲ卷作文抽样来看,共抽调试卷3224份,占总人数的2.81%;满分为50.00,平均分为35.16,得分率为70.32%,优秀率为6.85%(接近于100分以上的比率),及格率为86.41%(接近于70分以上的比率)。

3.学生对文言文朗读背诵和现代文背诵比较重视牞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为了解文言课文的内容和分析理解现代文的思想内容打下了基础。如第Ⅰ卷中的第18题(文言选句填空)的得分率为94.43%,第22题(现代文句序排列)的得分率为94.30%,第17题(文言文加点字读音)的得分率为90.84%,第19题(文言语句背诵)的得分率为88.65%。

与此同时,试卷中也反映出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语文学科教学的不足与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现代文阅读教学仍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课堂,不少教师只注意自己如何讲,而忽视学生如何学;有的甚至用自己的分析取代学生的理解,往往满足于把阅读的结论交给学生,而忽视学生阅读的过程,忽视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其结果是学生只会死记硬背问题的答案,而不会独立阅读一般的现代文,缺乏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

这个问题在第Ⅱ卷中表现得最为突出。抽调试卷1426份,占总人数的1.24%。该卷满分为26.00,平均分是11.60;得分率为44.67%,优秀率为0.84%,及格率为21.46%(后两项都远远低于100分以上和70分以上两个分数段的比率)。其中,得分率低于50%的有第25题(14.41%)、第33题(15.64%)、第34题(17.67%)、第35题(28.82%)、第32题(29.42%)、第23题(31.77%)、第28题(46.53%)和第26题(47.41%)。这8道题主要分布在课外议论文阅读和课内记叙文阅读两大题中。

2.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中仍有一些薄弱环节。如文体知识的运用不够灵活,学生只能记住一些死的知识,而不能从基本课文中举例加以说明,表现在第14题的得分率仅有45.98%。又如使用常用词典为句中加点词语选择义项,学生还不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念义,表现在第5题的得分率只有48.15%。再如语法中短语的结构充当句子的成分,学生不能结合例句灵活地掌握语法知识,表现在第8题的得分率也只有52.12%。

3.写作教学中,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与《义务大纲》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有待加强和提高。从抽样作文试卷来看,由于审题不准而得分低于25分的作文有118份,约占3.66%;由于语言项评得等级较低而影响作文分数的试卷约有2099份,占抽样试卷总份数的65.04%。此外,学生还没有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一些作文因为错别字、标点符号和书写的问题而被扣掉5至7分,这些问题是本应在成文后的修改中就可以解决的,但由于缺少修改这一步,便影响了作文的实际得分。

五、对今后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语文学科教学的导向作用

1.强化大纲意识,依据《义务大纲》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由于1996年中考语文命题是严格依据《义务大纲》进行的,每一卷、每一道大题以至每一道小题考查的知识点和能力点,都可以从大纲中找到根据,所以初中阶段的每个学年、每一学期、每一册书、每个单元以至每一篇课文的教学,也应该从大纲中找到要求。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学习质量。

2.转变教学观念,面向全体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为了更好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素质教育,就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仔细细地读课文。在反复熟悉课文的过程中,教他们从语言形式人手理解思想内容,反过来就思想内容来体会语言文字的运用,直到真正读懂课文。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积累材料,勤于习作,引导学生在下笔之前认真思考;要求学生认认真真地写好每一篇作文,培养他们独立的写作能力。

3.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实行开放式语文教学,培养“四有”人才。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以“三个面向”为指导,用发展的眼光,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取得语文学习的最佳效果。提倡时间、空间开放的语文教学,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引导学生接触社会,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活动,提高他们自能读书、自能作文和口语交际的能力。

标签:;  ;  

1996年北京中学入学考试语文命题及试卷分析综述_中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