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机维护保障作业的职业健康安全分析论文_杨阳1,陈松2,张峰3

直升机维护保障作业的职业健康安全分析论文_杨阳1,陈松2,张峰3

1.身份证号码:13070519840417XXXX 河北保定 0710002.身份证号码:21120219850317XXXX 河北保定 0710003.身份证号码:14222319860625XXXX 河北保定 071000

摘要:在全球范围内,工业生产活动不断发展,各类事故频繁发生,从业人员的健康安全受到威胁。就直升机行业而言,其维护保障作业涉及到压力、毒性、振动、噪声、辐射、着火、爆炸、电气等危险,从事直升机维护保障的作业人员需要长期面临这些职业健康安全危险。这些危险可能导致维护保障人员死亡、受伤、患急性或慢性病或者残疾。如何消除或者尽可能降低从业人员所面临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直升机;维护保障;职业健康安全;气象雷达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国际地位与综合国力已经明显增强。尽管如此,同西方众多国家相比,在直升机维护保障作业领域我国依然处于落后水平。然而,在当今世界格局下,直升机维修与保障能力是提高武器作战力的基础。而一个国家作战能力的高低又很大程度上的决定了一个国家在战争中的成败,因此直升机维修保障能力的提高成为我国军事方面必当要突破的一点。直升机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常常会存在极多的危险源,故寻找危险源、切断危险源和降低危险系数是职业健康安全分析中的重点切入点。

一、直升机维护保障作业的职业健康安全分析步骤和流程

1、维护保障过程中危险源的辨别。在直升机维护保障作业的过程中,危险源的种类非常复杂多样,辨别危险源并且明确危险源所属的类型非常重要。危险源的类型具体可以分为爆炸危险、毒性危险、热危险、辐射危险、环境危险、噪声危险以及噪声危险等几大类。下面就对上述几大类的危险源进行详细的说明:

(1)爆炸危险。爆炸危险源通常出现在含有化学易燃物的构造处。因此,直升机的发动机、燃油箱、武器系统等部位极易产生爆炸危险,故这三处都属于危险源。在这些部位周围一定要杜绝明火等热源,否则爆炸带来的危险将是常人无法估量到的。

(2)毒性危险。毒性危险源一般是指有毒气体或者有毒液油。如直升机发动机废气中的一氧化碳有毒气体、直升机在使用过程中所用的润滑油及液压油的危险。这些东西一旦处理不当将会造成毒气毒液的蔓延,可能导致直升机相关人员的中毒或窒息。

(3)热危险。直升机上存在热危险的部位比较多,但凡是容易发热的部位即可视作发热源或者说热危险源。热量增加的速度一旦失控将会造成大量热量的瞬间释放,可能引起爆炸、热危害等事故。

(4)辐射危险。直升机上存在的辐射危险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紫外辐射危险,另一种是微波辐射危险,此二者为辐射危险源。因辐射而带给直升机工作人员带来的危害也是极其大的,其可能损伤人体皮肤而致使工作人员患各种皮肤病。

(5)环境危险。直升机维护保障过程中的高、低温,高、低湿度,太阳辐射,雷雨天气等都是环境危险源。这些因素都会因某种条件的急剧变化而造成不可预测的风险。

(6)噪声危险。对于直升机这样庞大的武器装备而言,其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噪音,众所周知噪音对于人类有着巨大的危害,短时间的、低分贝的噪音可能损伤人体的神经系统,如头晕、头疼、失眠、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状况,而高分贝的噪音则可能引起高血压和心脏病。由此可知直升机上的噪音危险也是直升机从业人员生命健康的巨大威胁。

2、对危险源进行判断分析。所谓的对危险源进行判断分析,就是对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从而判断该风险是否在维修保障人员职业健康安全所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对于危险源进行分析判断的方法有很多,具体可以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分析方式,也可以将两种方法综合起来进行判断分析。譬如,可以采用问卷调查、计算机数值分析以及风险矩阵等手段和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制定分析方法的时候,应该全面考虑实际情况,从而使得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能够得到保证。

3、危险源的改进措施。在直升机维护保障作业中,对于上述提到的不可接受的风险源研究人员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对其风险出现的概率进行控制,争取通过实施措施将其控制在可接受风险范围内。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四方面的措施进行改进:

(1)在直升机内指示器设计方面,应尽可能实现规划性、全面性设计,除了张贴警示性标语,还需要设计一些指示灯,最好再加一些在危险时刻能够发出警报声的报警装置。

(2)在直升机从业工作人员个体方面,应该适当增加各类安全防护装备,如防毒面具、口罩、降落伞、防护眼镜等,增加此类装置有助于他们在各类危险源出现时多一些自保的机会。

二、某民机气象雷达维护保障作业实例研究

1、气象雷达介绍及维护保障作业。某民机气象雷达布设在机头前方,主要用于航线上的气象探测,及时指引直升机沿安全路径飞行,避免遭遇各种危险气象;还能进行海上或陆上小目标搜索和地形测绘。气象雷达主要包括收发机、天线驱动器、平板天线、控制盒和信号处理机。在一个完整的维修间隔期内,抽象出这样一套维护保障作业:出厂后的气象雷达安装在某民机上,首先目视检查气象雷达罩、平板天线、雷达控制盒、收发机和天线驱动器的连接情况;然后内场检查开展功能测试和参数测试;接着开展外场试验检查气象雷达的性能;长时间运行后气象雷达需要清洗和润滑;天线及驱动器、收发机、控制盒和信号处理机等需要开展拆卸和安装作业。将气象雷达维护保障作业分为 目视检查、内场检查、外场试验、清洗和润滑、拆卸和安装,在此基础上开展职业健康安全分析,判断风险的范围,并给出研制阶段的风险控制措施。

2、气象雷达维护保障作业的职业健康安全分析。针对每一项气象雷达维护保障作业,分别进行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辨识和风险分析,给出发生职业健康安全事件的可能性、事件的严重程度及其风险组合值。实施目视检查时,要求作业人员在1 米范围内目视检查气象雷达系统有无明显的缺陷、损伤及内部损伤的迹象,不会涉及到职业健康安全事件。因此,综合内场检查、外场试验、清洗和润滑、拆卸和安装维护保障作业,得出职业健康安全分析危险类别是指气象雷达维护保障作业涉及到的辐射危险、毒性危险、电气危险和机械危险。危险源是指某项维护保障作业具体的危险源。危险原因是指导致危险发生的具体原因。作业阶段给出的是出现职业健康安全事件的具体阶段,如果没有特定的阶段,应指明“所有”。危险影响填写事件对作业人员的生理、心理方面造成的影响。根据消除设计、替代设计、工程控制设计、警告标识和规划配备个体防护装备的先后顺序,结合具体的维护保障作业风险值,给出风险控制措施。

3、风险控制及设计改进措施。对于不可接受范围的风险控制措施,以消除设计、替代设计和工程控制设计为主,以警告标志、手册说明和规划配备个体防护装备为辅。对于可容忍范围的风险,选取最经济的风险控制措施。

通过某民机气象雷达维护保障作业为例,辨识职业健康安全危险,分析风险,最后立足于直升机研制阶段给出了风险控制和设计改进措施。在直升机研制阶段,实施维护保障作业的职业健康安全分析,可以发现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采取设计改进措施有效地控制风险,消除或者降低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伤害。提出了直升机研制过程的职业健康安全分析流程,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具有指导作用,可以帮助减少或降低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

参考文献:

[1]翟景春,张志良,刘敬蜀.基于熵权的直升机维修保障能力评估[J].系统科学学报,2014,19(2):68-70.

[2]王少萍.浅谈大型飞机机载系统预测与健康管理关键技术[J]. 航空学报,2014,35(6):12.

[3]李兴旺,汪慧云,沈勇. 飞机综合健康管理系统的应用与发展[J].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5,23(4):12.

[4]张宝珍,尤晨宇. 国外飞机预测与健康管理技术发展计划综述[J].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6,24(6):1-7.

论文作者:杨阳1,陈松2,张峰3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3

标签:;  ;  ;  ;  ;  ;  ;  ;  

直升机维护保障作业的职业健康安全分析论文_杨阳1,陈松2,张峰3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