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路径论文_王慧慧

浅谈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路径论文_王慧慧

摘要:我国已进入万物互联的互联网时代,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无法回避的新环境。高校应当直面新环境,积极应对互联网思维带来的革新性的冲击与挑战,积极利用其带来的机遇,利用丰富的教育内容和广阔的时间、空间,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面对其带来的挑战,不断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技能和内在涵养,促进教育方法的更新升级,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引言

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CNNIC)表明,互联网日益走进人们生活,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助手”。截至2018年年底,中国网民有8.2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59.6%。网民各群体中以学生群体最多,占比达25.4%,可见互联网在学生群体中普及率之高。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随着中国互联网络覆盖度越来越高,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新形势下如何让思想政治教育的步伐与时代步伐一致,引发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深入思考。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

传统的高校思政课,在教学内容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①教材篇幅小,无法容纳更多的内容;②教学课时短;③信息渠道获取渠道窄。近两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了改革,很多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仍然存在着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比较低,造成了“学生没兴趣听,老师没兴趣讲”成为普遍现象。为了保证课程体系和理论的完成性,老师在教学环节中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脱离了社会实践和学生实际,使得学生对课程有着抵触情绪,而且很多高校采取的是一百多人或者几百多人在一间教室里上课,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和学生产生互动,只是单纯讲授,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路径

2.1构建“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

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互联网+教育”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队伍建设,提高教育工作者利用“互联网+”模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教师要丰富自身的知识,了解更多的信息,政治文化素质过硬、业务素质过强,要具有创新精神、掌握网络知识。加强保障机制,各个主管部门要切实做好“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和规划,强化对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们网络技能和专业素养培训。高校也要搭建公开信息平台,做好信息平台的安全保障工作,给学校师生提供更安全、可靠的互联网教育和交流平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师资保障和平台保障。

2.2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以学生为中心,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启发、引领学生学会思考,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和道德品质。第一,转变话语方式。首先要让学生听得懂、听得进,其次要让学生将所学内容内化于心,最后要让学生主动将所学所思外化于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学会贴近学生,把握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和特点,熟悉学生的聊天用语,把理论传播与学生的生活体验、个性情感和日常审美结合起来,采用学生熟悉的话语来传播理论,让学生可感、可触、可实践,使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内化于学生的价值观中。第二,搭建网络教育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有系统性,而互联网信息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搭建网络教育平台将相关知识进行整合。高校可以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如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在线学习等,以供学校师生学习,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主要是以理论讲授为主,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将信息技术与传统理论教育教学方式相结合,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平台,打开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窗口,让师生平等对话、良性互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种形式的结合,还可拓展其覆盖范围,将全国各高校思想政治专题网站信息同步在一个平台上,就可以实现信息共享,促进资源的优化。这样,既可以让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共享资源,也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建立线上育人资源系统,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发挥网络育人的功能。

2.3促进网络思政与网下思政融合

构建网络思政学习平台,提升网络自主学习思政能力,打造网络思政“好课堂”,实现网上与网下思政融合育人。①开展网络思政微课开发与运用。教师可以根据思政课程的基础知识、理论和原理,开发涵盖四门思政课程的微课教学和学习资源,建立网络思政学习与互动移动平台,满足学生在碎片化时空学习思政理论与知识的需要;②实施网上思政学习与互动。学生登录网络思政微课平台,开展以章为单位的网络思政微课学习与互动,深化巩固思政基本知识,掌握思政基本理论和原理;③开展网络思政测试与评价。学生通过网络思政平台,开展以章为单元的基本知识测试,并将测试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学生完成网络章节学习后即可进入该单元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思政学习活动。

2.4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思政课教学效果,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充分调动发挥教师和学生各自的积极性和作用,同时把教学出发点真正转向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思政课要让学生爱听乐学、有用管用,就既要搞好教师教学上的“供给侧”改革,也要十分关注学生“需求侧”的情况,直面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既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教师要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内在的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的需求,增强主体意识,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有更多的独立感悟、思考、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获得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

2.5加强自我管理,提高大学生运用移动互联网的能力

在互联网的世界中充满了自由和独立,高校学生在互联网中也很容易产生独立、自由的思维和观念,如果单纯运用传统的说服教育形式起不到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积极地引导和鼓励高校学生加强自我管理,不断提升大学生运用移动互联网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高校要重视培养大学生使用信息和创造信息的能力,能够具备甄别互联网中不良信息的能力。提高大学生对信息分辨、甄别的能力,使其能够自己对网络传播内容进行“过滤”,提高其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最终能自主辨别信息,这有利于净化和维护互联网的环境,将更多的积极、乐观的思维和观念传递给大家。

结语

如果把教育领域比作一个巨大的秀场,那么借力于“互联网+”,在传统教育“校园秀场”以外,“网络秀场”蓬勃发展,“校园”与“网络”教育的互动还有望形成值得期待的“校-网创生秀场”,突破以“知性教育”为主的局限,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变,从教学体系向学生认知体系转变,从知性教育向价值教育的整体转变,积极探索和构建了思政课多维一体的教学模式。突破思政课堂“活不起来”的局限,实现“以问题为导向,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深度激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参与率。

参考文献

[1]邓德福.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策略创新[J].教育现代化,2017,4(10):155-156.

[2]李馨.关于“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J]汉字文化,2018(13):76+110.

[3]习近平.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N].人民日报,2019-03-19(01).

论文作者:王慧慧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19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8

标签:;  ;  ;  ;  ;  ;  ;  ;  

浅谈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路径论文_王慧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