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出版“两重性”与“两符合”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两重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对我国出版业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认识是与一种“两重性”论分不开的,这种“两重性”是指图书或出版的两重性。“两重性”论的基本内容有四个方面。第一,图书具有两重性,因为图书“具有影响人们精神世界和指导人们生活实践的功能”,因此图书不仅是一种产品,它更是一种精神产品。第二,因为图书具有两重性,因而图书的生产即出版也就具有两重性,因为出版活动生产的既是物质产品,也是精神产品。由这种图书及其出版的两重性引伸出来的就是“两个遵循”和“两个符合”,即第三,出版既要遵循物质产品生产规律,又要遵循精神产品生产规律。第四,出版既要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又要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可以说,关于我国出版业基本性质的理解基本上都包含在以上概括的“两重性”论和“两符合”中,以上四个方面是理解我国出版业基本性质的逻辑前提和理论基础。但是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以上内容的四个方面又有一些有待进一步理清和明晰的地方。
(一)关于“精神产品”及“精神产品生产”
“精神产品”是两重性论的一个核心概念。但是在几乎所有有关的论述中并没有对精神产品这一概念进行界定和论述,“精神产品”成了一个自明的概念。这种自明实际上是一种模糊,是一种假设成立的概念,是一种为结果的需要、为了使用的需要而假设的一个概念,其内容是空洞的,模糊的,摇摆的。
按照两重性论的第一条,其逻辑应是:因为图书是影响人的精神世界的,所以图书是精神产品。显然,这个逻辑推论是经不起推敲的。因为影响人的精神世界的不仅仅有图书,也不仅仅是出版物。生活在客观世界中的人其主观世界无时不受到影响,客观世界中的一切客观事物都可能影响人的主观世界。我们说的人的精神世界实际上就是人的主观世界。如果说影响人的精神世界的产品就是精神产品,那么客观世界就是一个精神产品世界了。这里有必要对“精神”这个概念作些说明。我们所说的精神产品的精神主要是指人的意识、思维和心理等。从概念本身来说,精神产品应该是对“精神”进行加工或者是以“精神”为生产(资料)对象或主要生产对象的产品。这样精神产品就不仅限于图书等出版物,软件就是一种典型的精神产品。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科技含量在产品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所谓的精神产品也会越来越多。显然我们所说的精神产品不是指这种纯粹的精神产品。我们所说的精神产品应该是以“精神”为生产(资料)对象或主要对象进行加工或生产,同时对人的精神世界有较直接影响的产品。
对于“精神产品”这个概念,我们要明确的是,影响人的精神世界的不仅仅是精神产品,也不是所有的精神产品都对人有较直接和明显的影响。我们所说的精神产品概念是一个特指的,有一定限定的产品概念。我们这里强调精神产品概念的二重规定性,强调精神产品是一个特定的概念,不只是为了寻求概念本身在逻辑上的完整性,更是为了明确其实践上的准确性和针对性。
要完整准确地理解“精神产品”这一概念,这里还有必要对“影响人的精神世界”这一说法进行分析。“影响人的精神世界”是一个宽泛的不很明确的概念,精神产品对人的影响,不应该是指一般的影响人的精神世界,而应该主要是指影响人的世界观,影响人的思想道德,或者通过影响人的主观世界来对人的观念和行为产生较大的影响。只有这样的影响才是我们所说的精神产品对人的影响,这种影响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客观对主观的影响或者物质对精神的影响。
但是无论其加工生产对象是人的意识、思维还是别的什么,也无论其对人们的精神世界有怎样的影响,作为产品来说都是物质的,“精神产品”仍是一种物质产品,只不过是一种特殊的物质产品。因此这里我们还要明确一点,即无论是精神产品还是物质产品,就其生产过程本身来说都是一个客观的物质生产过程,在这一点上两者遵循同样的生产规律。
(二)出版业与精神产品生产
探讨出版的基本性质,首先对出版概念本身要有一个正确认识。客观正确的出版观念是和对出版资源和出版功能的正确理解分不开的。我们对出版资源的理解,一是仅仅理解为图书出版资源,而这种图书出版资源不仅仅理解为“有待挖掘的古今中外优秀文化遗产和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二是把出版资源仅仅理解为出版产业的某一环节某一方面的资源。出版资源应该是指一切能以出版方式开发利用的资源,一切与出版产业相关的,制约出版产业发展的资源。从这种最广泛的视角来认识出版资源,出版资源就与人类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和所有方式都产生了联系,出版就能真正做到与时代和社会同步,就有了最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对出版功能的理解也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我们对出版概念的准确理解。在这方面我们往往片面强调出版物的教化功能,认为出版物就是满足和丰富人民文化生活需要,促进思想道德发展的精神产品。应该说出版物是有教化功能,但这不是出版物的所有和全部的功能,不是出版物的一般普遍和本质的功能。出版物的一般功能应该是满足人们听和看的需要,这里的“听和看”应该可以用“阅读”来概括,无论人们听和看的目的和动机是什么,也不管人们从看和听中得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影响,得到了怎样的满足,从消费行为本身来说,它是一种阅读行为。可以概括地说,出版物是满足人们的阅读消费需求的。对出版资源和出版功能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之后,我们可以尝试对出版概念下一个定义:出版就是将“信息或知识”等公之于众,将出版资源变为出版物,向大众传播,满足社会的阅读消费需求。
对出版和出版物的概念有了明晰的认识后,出版物和精神产品,出版和精神产品生产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弄清楚了。显然,出版物和精神产品不能等同,精神产品只是出版物的一种,它是满足人们的特定阅读消费需求的出版物。出版也不能等同于精神产品生产,精神产品生产只是出版的一种特殊形式。因此,我们就不能把精神产品的一般属性当作出版物的一般属性,不能把精神产品生产的规律当作出版的一般规律,虽然他们都有一定的联系,但不能等同。
(三)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
在谈到“精神文明”与出版业性质时,我们也很少对精神文明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十五大报告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文化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精神文明相对于物质文明而言。”应该说“精神文明”的概念是明确的,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也是明确和清楚的。但是在这个问题上也仍然有一些问题要进一步弄清楚,这就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关系,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关系,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
首先,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人类实践的两种相互联系的伟大成果,是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两个相关的组成部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是相互脱离的两种文明,而是社会文明的两个方面。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为了全面认识和建设社会文明,全面认识和推进社会进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共同的内容和目标,只是建设的角度和手段不同而已。
其次,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关系。一方面,物质文明建设离不开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也离不开物质文明建设。在理解两个文明建设的关系时应认识到,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出现和存在的一些问题,都是两个文明建设中提出的问题。在建设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能在进一步的建设发展中解决。同时我们还要正确认识到,这些问题不是单方面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也不能只从一方面着手,不可能单一地去解决,去建设,只能共同地去解决,这就是“两手抓”。两手抓不是两手分开抓,而是两手同时抓,一起抓。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主要途径和方式,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和途径之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都是为了成功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建设一个繁荣富强、兴旺发达、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二者的性质和目标都是一致的。
搞清了这几个方面的关系,有利于明确“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的主要内容。我们平时说符合“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这个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实际上是每一种文明建设有精神方面的要求,这种要求就是每一项事业的发展都要有利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是一种均衡、协调、持续发展的要求。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律或要求也是物质文明建设的规律或要求。因为两者的目的和要求是一致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也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也就是每一项事业都应该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要求。
当然,精神文明建设有特定的内容,其主要内容是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两个方面。精神文明建设涉及的面很广,每一项内容都有自己特殊的规律。比如思想道德建设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而思想道德建设本身又包括许多方面的内容,每一个方面也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但是这每一个方面的特点和规律都不能说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甚至也不能说是其一部分。应该说没有一种普遍的适应精神文明所有方面的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律。这里就要把社会文明事业在精神文明方面的要求和精神文明建设某一具体方面的特点和规律区别开来。应该说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不是一种特殊的要求,而是一种普遍的要求,只不过是这种普遍的要求对出版有特殊的意义。
二
在明确了“精神产品”、“出版”、“精神文明”及“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等概念的实质内涵之后,我们对出版的“两重性”和“两符合”就可以形成准确的理解,其内涵也就清晰、明确、充实了。
从前面的论述可以看出,出版的两重性并不是出版的普遍属性,这种两重性指的是直接影响人的思想和观念的出版物的两重性。同时两重性本身是相互联系的,不是对立的。我们对“两重性”的理解存在一些片面性,把出版的两重性简单地归结为“物质产品属性”和“精神产品属性”,这种理解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把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对立起来,二是把精神产品概念扩大化,三是把两重性普遍化。
对两符合的理解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两符合就是“出版要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又要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这一论述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也存在片面性:一是把两个要求对立起来,二是片面理解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出版要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要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就是要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市场经济的要求就是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就是全面均衡协调发展的要求,这两者构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和规律的主要内容。这是所有建设事业的普遍和一般的要求。
对出版的两重性和两符合的理解和认识上出现偏差,关键在于对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入,仅仅停留在表面,甚至停留在主观想象上,这样往往会产生空洞、模糊、片面的观点和认识。片面来自于模糊,模糊来自于空洞。片面的认识对实践的制约是不容忽视的。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对出版两符合的理解不是很准确、充分,不是很具体。出版要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就是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要求的前提就是走向市场,因为市场经济规律发挥作用的前提和手段就是完善的市场。如果出版不走向市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就失去了基础,就是一句空话,最终也不能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我们现在只提出版的产业化而很少提出版的市场化,好像一提市场化就是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甚至是与其相悖的,其实这是一种误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精神文明建设是一致的,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部分的出版业的市场化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也是一致的。我们说出版走向市场或者说出版业的市场化发展,并不是说完全让市场来主宰出版业的发展,而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让市场机制和市场经济规律发挥主要的或者主导作用,同时也让出版业融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整体中去。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整体性,离开社会的整体市场经济环境,产业的发展也是不可能的。我们只提产业化而不提市场化,就是仅停留在问题的表面,没有认识到产业化发展的实质,这样会严重误导和阻碍产业的发展。
出版业在这些年发展很快,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在快速发展中出版业也积累、形成和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如出版物质量问题,出版结构失衡的问题,盗版等非法出版物泛滥的问题等。我们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许多对策,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效果并不明显,原因就在于对问题的性质认识不够准确,不够充分。这些问题其实都是和出版的市场化问题相关的,是出版业的发展与市场经济体制不一致的表现,是市场经济规律相矛盾的表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决定和影响产品质量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市场,产品质量体现为其满足市场需求、占领市场份额的竞争力。出版物质量不高,根本原因是出版物没有真正面向市场,同时市场本身也没有充分完善和发挥作用。出版物要面向市场,出版就是走向市场。有大量的出版物不需面向市场,说明出版离市场还很远。我们抓出版物质量仅从生产环节入手,没有抓到问题的实质。
结构问题也是出版市场化的一个方面。因为出版资源没有实行市场配置,出版主体不成其为市场主体,因此出版结构不能由市场来优化,受计划体制影响很深。这一点在期刊出版上反映得特别突出。期刊出版低水平重复比较普遍,面向市场的期刊比例太少,不到期刊总数的10%,期刊基本上为部门所有。现在解决结构问题主要依据控制总量、压缩整顿等行政手段。实践表明,用行政手段调整结构看似简单可行,实际上操作难度大,收效不明显,且容易反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解决出版结构问题的根本出路是走市场化的方向,让市场来配置出版资源,主要依靠在市场竞争中形成和培育出版主体,让出版主体成为市场主体。
我们应认识到,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中,市场经济已经对出版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作为一种产业,市场经济规律已经在自发地发挥作用。出版已经与市场和市场经济分不开。但是我们说出版要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不能仅仅理解为出版“受价值规律的驱动和制约”,不能仅仅只认识到出版离不开市场。出版要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是要让出版自觉地、主动地走向市场;要用市场经济的观念认识出版业中存在的问题,要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发挥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让市场经济规律在出版业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对出版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的理解也存在偏差。前面说过,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是一种普遍的要求,但是对出版却有特殊的意义。这种特殊性不是说精神文明建设只对出版有要求,对别的工作就没有要求或者说要求不多、意义不大,而是说这种要求有特殊的内容。我们知道,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内容,而精神产品——出版物的一部分与思想道德建设有十分紧密的关系。因此,思想道德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就对精神产品有直接影响和制约,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对出版的特殊性的内容。在这一点上我们要明确两点。第一,思想道德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对精神产品的直接影响和制约是非常重要的;第二,思想道德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不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因此不能把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当成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把这两种要求区别开来。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把两者混淆甚至等同的情况较多,这样就影响了我们对我国出版性质的理解,也影响了对出版基本规律的理解,进而也就影响了出版政策的制定。
对出版要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的正确理解是与对出版两重性的正确理解紧密相关的。正确理解出版两重性的关键是具体地谈两重性,只有具体地谈两重性,才能真正具体把握两重性的重要意义。抽象地、笼统地谈两重性,就容易把两重性扩大化,就容易把出版工作等同于宣传思想工作,就容易把宣传思想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当作整个出版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这样不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掌握出版规律,也片面理解了党的宣传思想工作。
标签:市场经济论文; 精神文明论文; 社会主义道德论文; 产品概念论文; 社会发展规律论文; 市场规律论文; 社会资源论文; 社会问题论文; 物质文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