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平江县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岳阳 414500
【摘 要】目的 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2年8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15例患者采用常规剂量米非司酮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15例患者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后子宫、瘤体状态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6.67 %,对照组为93.33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子宫体积为121.43±11.19 cm3,对照组为120.27±10.57 cm3,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瘤体体积为12.37±8.49 cm3,对照组为11.58±8.05 cm3,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小剂量米非司酮可有效改善子宫肌瘤患者瘤体体积,其治疗效果与常规治疗量疗效相当,同时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法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更高,适宜子宫肌瘤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小剂量;米非司酮;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良性肿瘤,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发病初期无明显症状,病情发展后可出现腹部肿块、压迫症状、阴道不规则出血、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对女性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临床上对其的治疗方式主要为手术治疗,但是由于手术治疗法对女性创伤较大,且治疗风险较高,因此保守治疗法得到了越来越多临床工作者和患者的认可。米非司酮是临床上治疗子宫肌瘤的常用保守药物,但是常规剂量使用过程中患者不良反应较多,基于此,笔者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进行子宫肌瘤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2年8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15例患者采用常规剂量米非司酮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15例患者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中年龄24 岁~58 岁,平均年龄42.86±7.54 岁,肿瘤体积11.57 cm3~22.89 cm3,平均直径17.24±5.64 cm3,对照组患者中年龄23 岁~56 岁,平均年龄41.59±7.37 岁,肿瘤体积11.88 cm3~22.34 cm3,平均直径17.14±5.98 cm3,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① 患者年龄≥60 岁;② 患者伴有严重的肝、肾、循环系统疾病;③ 患者伴有恶性肿瘤肌病;④ 患者治疗前存在严重的精神异常或认知障碍;⑤ 患者依从性差,无法配合治疗;⑥ 患者治疗前4周内接受过系统的子宫肌瘤药物治疗;⑦ 对米非司酮过敏者。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月经来潮后的第一天使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剂量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即米非司酮,睡前口服,25 mg/次,qd[2],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即米非司酮,睡前口服,12.5 mg/次,q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
1.2.2 评价指标 以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后子宫、瘤体状态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作为观察指标。疗效评价,显效:治疗后患者子宫肌瘤的体征完全消失或较治疗前显著改善,B超检查显示瘤体体积较治疗前减少≥50 %[3];改善:治疗后患者子宫肌瘤的体征较治疗前缓解或减轻,B超检查显示瘤体体积较治疗前减少30 %~50 %,无效:治疗前后患者子宫肌瘤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出现恶化,B超检查显示瘤体体积较治疗前减少< 30 %,或出现增加。
1.2.3 统计学方法 各组患者的评价指标结果均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子宫、瘤体体积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不良反应进行χ2检验,治疗效果进行秩和检验,α=0.05。
2.结果
2.1 治疗结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6.67 %,对照组为93.33 %,见表1。
Z=-0.789,P=0.430,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体积、瘤体体积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子宫体积和瘤体体积无显著性差异,见表2。
2.2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出现恶心、潮热、阴道干燥等不良反应,其中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结果见表3。
3.讨论
子宫肌瘤是女性一种较为常见的妇科良性肿瘤疾病,其发生多于患者体内的激素水平失衡具有密切关系。米非司酮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抗孕激素,是子宫肌瘤保守治疗的常用药物,米非司酮通过与孕酮受体和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4],使孕妇体内的孕酮含量下降,从而有效的抑制卵泡的发育,可以一定程度的缩小瘤体的体积,同时米非司酮可减少瘤体内皮因子的表达,进而有效的减少瘤体内血管的密度,减少瘤体的养分供给,促使瘤体因缺少养分供给而萎缩,再者米非司酮作为一种类固醇药物,其还可通过竞争性拮抗P受体,从而进一步抑制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进一步促进瘤体的萎缩。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后子宫体积、瘤体体积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小剂量米非司酮可有效治疗子宫肌瘤;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进一步说明了小剂量使用米非司酮可有效降低常规剂量米非司酮使用中造成的不良反应,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
总之,小剂量米非司酮可有效改善子宫肌瘤患者瘤体体积,其治疗效果与常规治疗量疗效相当,同时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法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更高,适宜子宫肌瘤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晶,梁吉平,李利莉.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10):4012.
[2] 李莉君.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体会[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3):122-123.
[3] 刘宝红.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9):162-164.
[4] Xia L. Coon Js. Su E.,et al. Lat 1 regulates growth of uterine leiomyoma smooth muscle cells[J]. Reprod Sci,2010,17(9):791-797.
论文作者:燕薇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2
标签:患者论文; 子宫肌瘤论文; 体积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小剂量论文; 两组论文; 对照组论文; 《航空军医》2015年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