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崇左市天等县中医医院 广西天等 532800
摘要: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是呼吸系统恶性肿瘤的之一,其发病率约占肺癌的20%,具有较高的恶性程度,而且倍增时间短,因此不仅转移早而且范围广泛;虽然临床研究发现SCLC对化疗、放疗等治疗手段敏感,因此具有较高的初治缓解率,然而SCLC具有较高的继发性耐药率,因此容易复发,故治疗应以早发现、早治疗为主。然而由于SCLC在临床早期缺乏特异性表现,极易被患者忽视,导致临床出现漏诊或误诊,影响治疗的效果和价值。随着临床影像学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尤其是CT技术在SCLC的诊断价值获得了认可和青睐,为此本文试就小细胞肺癌相关临床及病理特征与CT诊断研究进展进行相关综述。
关键词:小细胞肺癌;临床特征;病理特征;CT诊断;研究进展
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临床病情进展明显快于非小细胞肺癌,在临床病理学上根据细胞的具体特征可分为小细胞肺癌(包括以往的燕麦细胞癌)和混合性癌(即小细胞癌与鳞或腺癌的混合型)两类[1]。美国退伍军人医院肺癌研究小组所制定的SCLC分期系统认为若肿瘤局限于一侧胸腔(包括其引流的区域淋巴结,如同侧肺门、纵隔或锁骨上淋巴结)且能被纳入一个放射治疗野即为局限期(Limited Disease,LD),如果肿瘤超出局限期范围即为广泛期(Extensive Disease,ED);上述方法由于简单、易行,且与治疗疗效及预后相关,因此获得了广泛认可[2]。由于SCLC具有肿瘤分裂增殖迅速、早期扩散等特性,而且病情发展迅速、病程短、恶性度高、预后较差等特点,因此对SCLC进行早发现、早诊断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3]。随着临床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CT作为重要的诊断手段在SCLC的诊疗过程中发挥越来越明显的作用,为进一步了解SCLC的临床及病理特征以及CT诊断价值,为临床此类疾病的治疗提供相关参考依据,本文试对上述内容展开综述讨论。
1.小细胞肺癌临床特征
临床上对于SCLC的临床特征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具有较高的侵袭性;癌细胞倍增时间短;分化程度低;早期便会出现远处转移;治疗以及预后情况较差[4]。王德全对117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SCLC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全组1年生存率为71.8%,2年生存率为35.9%,3年生存率为12.8%;由此可见SCLC的生存率较低。其中局限期1年生存率为76.9%,2年生存率为46.2%,3年生存率为19.2%;广泛期1年生存率为61.5%,2年生存率为15.4%,3年生存率为0;因此相对于广泛期而言,局限期的生存率相对较高。文章通过单因素分析后发现年龄、分期、化疗周期数、治疗方式对SCLC患者生存时间具有影响;而多因素分析提示分期、治疗方式是影响小细胞肺癌预后的主要因素[5]。一项研究对1973年至1991年中1714例非选择性SCLC患者进行联合化疗,结果有60例患者存活时间超过5年,5年生存率为3.5%(局限期病4.8%,,广泛期病2.3%);10年生存率为1.8%(局限期病2.5%,广泛期病1.2%)。并得出结论:对于SCLC患者而言晚期复发和继发性恶性肿瘤是导致其生存率下降的主要危险因素,尤其是与烟草有关的癌症和其他与烟草有关的疾病;而长期存活者似乎具有更高的死亡率[6]。
2.小细胞肺癌病理特征
临床研究认为SCLC是一种起源于支气管粘膜或腺上皮内的Kulchitsky细胞(嗜银细胞),属APUD(amine precursor uptake decarboxylation)瘤[7]。也有研究认为SCLC虽然是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但能够向神经内分泌分化的干细胞[8]。但更多的观点都比较认可SCLC是目前抑制的肺部恶性肿瘤中分化程度最低,恶性程度最高的[9]。国内外的病理研究发现SCLC多发生于肺中央部,其中借助光镜发现SCLC的癌细胞多为短梭形、体积较小,或可呈淋巴细胞样;由于胞浆少因此类似裸核[10]。此外癌细胞密集成群排列,依靠结缔组织进行分隔,有时癌细胞围绕小血管排列成团[11]。借助电镜可见SCLC的细胞胞浆中含有数量不等的但是却为典型的轴样神经内分泌颗粒,因此在相关研究中认为SCLC的发生、发展与5-HT和ACTH具有一定的相关性[12]。相关学者研究中认为SCLC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前体,其特征是生长迅速、早期向局部淋巴结播散、远处转移发生率高、预后较差,并伴随着对化疗和放疗的初始敏感性[13]。
3.小细胞肺癌CT诊断特征
CT是用X线束对人体某部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由探测器接收透过该层面的X线,转变为可见光后,由光电转换变为电信号,再经模拟/数字转换器转为数字并输入计算机处理而获取图像的影像学诊断技术[14]。具有分辨率力高,可直接显示X线检查无法显示的器官和病变;检查方便、迅速而安全、可重复进行;克服了传统X线平片影像重叠,相邻器官组织密度差异不大而不能形成对比图像,软组织构成器官不能显影或显影不佳等缺点;具有强大的后期图像处理能力,有利于观察和鉴别;能够进行增强扫描,使图像更为清晰,并对某些病变进行鉴别诊断,提高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及显示率[15]。
范新华等借助东芝公司Aquilion64层螺旋CT机对34例SCLC患者均行64排128层CT增强扫描,扫描范围从胸锁关节平面至肋膈角水平,参数如下:扫描层厚7mm、球管电压120kV、电流自动mA、准直1.25mm,动脉期25~28s,静脉期55~60s,延迟期120s;并采用薄层1mm重建和多平面重组(MPR)技术。结果小细胞肺癌主要起源于3级以上支气管,分叶少,边界较光滑,不易发生空洞,肿块一般沿支气管长轴蔓延,包绕支气管,增强后呈中度强化;周围型小细胞肺癌,肿块多呈结节状或葡萄状,结节状病灶多为单结节型,形态较规整,边缘较光滑,无分叶或浅分叶,毛刺征及胸膜凹陷出现率低;葡萄状病灶表现为沿小支气管生长的串珠状大小不等结节病灶,密度较均匀,少有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增强后,出现轻中度强化[16]。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石德峰对140例患者根据经肺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分为小细胞肺癌组(35例)与非小细胞肺癌组(105例)并对两组患者的CT特征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CT表现特征中,在病灶长径与支气管关系、有无毛刺、是否存在胸膜凹陷、是否累及纵隔大血管、是否存在远处转移、是否累及叶、段支气管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得出结论SCLC的CT表现特点为:病灶与支气管长径多平行,周边光滑、不易发现毛刺;广泛性较高,常累及叶支气管、甚至段支气管;胸膜凹陷少见,并可累及纵隔大血管等[17]。此外有相关研究借助CT诊断技术对于SCLC进行诊断,其主要表现为瘤组织均质,可存在钙化以及见囊变坏死;病灶多呈分叶状,可见细小毛刺;其中大部分病例呈均匀轻中度强化,强化不均匀者较少,内见多发囊变坏死区。而在侵润性上,多以包绕段或叶支气管常见,部分患者可见肿大淋巴结,但未见原发灶[18]。王辉等在对小细胞肺癌进行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的研究中,对47例患者胸部CT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发现:SCLC以中央型为主,多表现为肺门类圆形或不规则高密度肿块,多伴有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转移;其中周围型小细胞肺癌主要表现为肺野周边肿块,具有恶性肿瘤的特性但缺乏特异性[19]。赵致楷等在对50例SCLC患者的资料的CT表现进行分析后发现:48例表现为局部结节或肿块,38例出现分叶状,6例出现钙化,6例出现胸膜凹陷征,14例出现磨玻璃影,34例出现阻塞性肺炎,30例出现阻塞性肺不张,28例出现胸腔积液,38例出现肺门淋巴结肿大,44例出现纵隔淋巴结肿大,20例出现“冰冻纵隔”,17例伴远处转移[20]。
4.小结
SCLC是指一类恶性程度高、具有高侵袭性、早期扩散能力强、富含神经内分泌功能的肺部恶性肿瘤,虽然在临床特征上与非SCLC肿瘤表现不显著,但在其临床病理以及CT影像上具有较为明显的特征,因此正确认识其临床特征,掌握其影像学表现,同时通过临床联合多种检查方法能够对SCLC进行较为准确的分期,从而制定有效的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郑华英,麦神忠,梁树生,等.小细胞肺癌的CT诊断及误诊分析[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6,14(3):354-356.
[2]刘莹莹,贾晓峰.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现状与进展[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5):544-548.
[3]郝芳,张强,封俊,等.低剂量螺旋CT在胸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5,36(12):65-68.
[4]管恒星,周永,阿里甫,等.中央型小细胞肺癌与鳞癌的多层螺旋CT比较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23(9):686-690.
[5]王德全.16层螺旋CT诊断小细胞肺癌临床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4(4):534-536.
[6]王荣品,唐斌,杨明放,等.外围型小细胞肺癌的CT表现及分型[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7,23(11):1468-1470.
[7]努尔兰,余莹莹,韩文广,等.中央型肺鳞癌、小细胞肺癌CT征象与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关系及联合诊断的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13(9):57-61.
[8]刘臻,刘笑默,卢再鸣.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的CT特征对比研究[J].现代肿瘤医学,2016,24(22):3631-3634.
[9]王鑫,张毅,胡牧,王若天,等.TTF-1、CD56、P40免疫组化标志物及其他临床特征与小细胞肺癌预后相关性研究[J].中国肺癌杂志,2017,20(8):522-527.
[10]王丹丹,朱丹燕,王丹,等.BIX-01294靶向组蛋白甲基转移酶G9a在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4):1-4.
[11]隋鑫,谭平.ProGRP、NSE、CEA对小细胞肺癌诊治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7,21(7):1161-1162.
[12]周剑波.胃泌素释放肽前体,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联合检测在临床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监测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5):548.
[13]余卉,刘少平,余东阳,等.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表达及意义[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8,32(7):694-697.
[14]刘宇,胡君.小细胞肺癌的多排螺旋CT影像学征象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12):131-133.
[15]颜小艳,徐亮,彭世秀,等.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海南医学,2018,5(7):122-123.
[16]石德峰,鲍天萍,刘冲,等.多层螺旋CT对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诊断价值[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17(6):1106-1109.
[17]代艳,任露,黄艳芳,等.多排螺旋CT对弥漫性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J].世界中医药,2016,11(3):564-565.
[18]文建昌,王小建,刘剑.中央型小细胞肺癌与鳞癌患者多层螺旋CT影像特点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15(2):143-146.
[19]王辉,刘洪,黄海东,等.肺部磨玻璃结节样腺癌的MSCT特征与病理对照分析[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8(1):93-99.
[20]赵致楷,杜笑松,王艳艳,等.多层螺旋CT在鉴别诊断小细胞肺癌与肺鳞癌中的应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10):173-174.
论文作者:黄经章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7
标签:肺癌论文; 细胞论文; 患者论文; 支气管论文; 特征论文; 病理论文; 率为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