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柔静 北京外交学院外语系2011级 100037
摘 要:本文从“交流语言学”角度,以逻辑、修辞等基础知识为切入点,从理性思辨、修辞运用、激励感召等多个层面分析了丘吉尔所做的关于二战的一次最鼓舞人心的广播讲话——《关于希特勒入侵苏联的讲话》,认为这篇广播讲话的交流语言艺术魅力与丘吉尔严谨的逻辑思维、灵活的修辞运用、真挚的情感抒发是密不可分的。
关键词:丘吉尔 讲话 语言艺术 交流语言学
交流无处不在,要交流,离不开思维和表达;语言是思维和交流的工具;“交流语言学”是指运用语言学进行交流的艺术形式,根据交流的具体性质,包括劝说、演讲、谈判和论辩等语言使用艺术。“交流语言学”是外交学院的一门选修课程[1]。
《关于希特勒入侵苏联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是1941年6月22日时任英国首相的丘吉尔所做的关于二战的一次最鼓舞人心的讲话。1941年6月22日,野心勃勃的德国纳粹大举入侵苏联,当晚,一向以顽固反共闻名的丘吉尔毫不犹豫地向英国及世界各地能收到BBC的听众发表了《讲话》。丘吉尔通过广播,简明、客观地分析了政局,深刻地揭露了希特勒企图占领整个世界的野心,表明了英国政府与苏联结为盟国的立场,号召英国人民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必须与不同意识形态下的反法西斯力量结成统一战线,共同抗击法西斯纳粹德国,保护自己的家园;呼吁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形成世界范围内的反法西斯力量,共同打击法西斯德国纳粹,维护世界和平[2]。由于限于当时的条件和形势,这篇讲话是通过广播的形式进行的,既不完全属于面对面交流时的口头语言,也不完全属于现场演讲时的演讲语言,而更体现了交流语言学的特点,以语言加声音在特定的声音空间里产生的功能和意义。但不管如何,一篇成功的演讲都离不开逻辑和修辞的正确运用,下面笔者谨以《讲话》为例,从“交流语言学”的角度欣赏丘吉尔的语言艺术。
一、严谨的逻辑思维
亚里士多德认为,要使他人信服,逻辑、精神气质、情感三者缺一不可。严谨的逻辑思维是成功演讲的先决条件。
1.开门见山。被誉为自从古罗马时代的西塞罗以来西方历史上最能激动人心的演说家的丘吉尔,在《讲话》中开篇即直接切入主题,说明自己的演讲的原因,“今晚,我要借此机会向大家发表演说,因为我们已经来到了战争的关键时刻”!“德国炸弹却突然在俄国城市上空象雨点般地落下,德国军队大举侵犯俄国边界”!丘吉尔以政治家的敏锐已经看到英国乃至世界的危机:俄国的今天,就是英国的明天,就是世界的未来!在国难当头的情况下,丘吉尔选择了开门见山的方式,一下就抓住了处在焦虑不安之中的人民的心。
2.层层递进。强有力的逻辑思维是借助于语言来实现的,因此,严谨的逻辑思维与正确的修辞手法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在《讲话》中,丘吉尔恰到好处地将逻辑与修辞紧密结合,情理交融,将听众引入他的话语情境并产生共鸣。首先,丘吉尔揭露了纳粹制度的横暴凶悍,“它的残酷行为和凶暴侵略所造成的恶果超过了各式各样的人类罪行”,然后谈及不能回避的他的政治态度,“在过去二十五年中,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始终一贯地反对共产主义”,但是,“这一切,在正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情景对照之下,都已黯然失色了”、“都一闪而逝了”,因为“我看见全副戎装,佩剑、马刀和鞋钉叮当作响的普鲁士军官,以及刚刚威吓、压制过十多个国家的、好诈无比的特工高手。我还看见大批愚笨迟钝、受过训练、唯命是从、凶残暴虐的德国士兵,象一大群爬行的蝗虫正在蹒跚行进”,而“希特勒侵略俄国仅仅是蓄谋侵略不列颠诸岛的前奏” 、“他就要迫使西半球屈服于他的意志和他的制度”。“因此,俄国的危险就是我国的危险,就是美国的危险;俄国人民为保卫家园而战的事业就是世界各地自由人民和自由民族的事业”。清晰的思路、缜密的分析、恰切的陈述、真挚的情感充分体现了在大是大非面前丘吉尔所表现的以大局为重的优秀政治家的品质,体现了丘吉尔所具有的政治家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的决策力,让人民在同情苏联的同时也意识到英国的危机、世界的危机,激起了人民同仇敌忾抗击德国纳粹的决心。
3.余音绕梁。演讲的结束语是演讲的最后一个高潮,应该是以它在演讲中的特殊位置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让听众回味无穷,丘吉尔在《讲话》中采取“号召式”结尾。“让我们从如此残酷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吧!在这生命尚存,力量还在之际,让我们加倍努力,团结一心打击敌人吧!”由于有之前清晰的逻辑层次铺垫,因此以演讲的最终目的,即号召英国人民、美国、欧洲乃至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彻底打败希特勒纳粹这发人深省、号召力极强的句子结尾,自然会激发人民保卫家园的斗志,坚定人民必定赢得战争胜利的信念。
二、灵活的修辞运用
高尔基说过,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的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3]。言辞准确需要严密的逻辑、需要正确的修辞,而语言的明晰、动听则与灵活的修辞运用密不可分了。
1.比喻。比喻能使表达的内容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丘吉尔在《讲话》中诸如“德国炸弹却突然在俄国城市上空象雨点般地落下”、“希特勒是个十恶不赦、杀人如麻、欲望难填的魔鬼”、“大批愚笨迟钝、受过训练、唯命是从、凶残暴虐的德国士兵,象一大群爬行的蝗虫正在蹒跚行进”等明喻或暗喻,将俄国的灾难、希特勒纳粹的凶残丑恶嘴脸呈现在人们面前,增强了语言表达效果,激起人民对俄国的同情和对希特勒纳粹的愤慨。
2.排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丘吉尔在《讲话》中用了大量的排比句。比如连续六个“我看见(到)”:“我看到俄国上万的村庄,那里穿衣吃饭都依靠土地,生活虽然十分艰辛,那儿依然有着人类的基本乐趣,少女在欢笑,儿童在玩耍。我看见纳粹的战争机器向他们碾压过去,穷凶极恶地展开了屠杀。我看见全副戎装,佩剑、马刀和鞋钉叮当作响的普鲁士军官,以及刚刚威吓、压制过十多个国家的、好诈无比的特工高手。我还看见大批愚笨迟钝、受过训练、唯命是从、凶残暴虐的德国士兵,象一大群爬行的蝗虫正在蹒跚行进。我看见德国轰炸机和战斗机在天空盘旋,它们依然因英国人的多次鞭挞而心有余悸,却在为找到一个自以为唾手可得的猎物而得意忘形。在这番嚣张气焰的背后,在这场突然袭击的背后,我看到了那一小撮策划、组织并向人类发动这场恐怖战争的恶棍。”连续六个“我看见(到)”描绘了两幅对比鲜明的图画,一幅是俄国人民和平安宁、清贫快乐的田园风光图,另一幅则是令人发指的希特勒纳粹的残暴疯狂、杀戮侵略图,从而勾起听众对俄国人民的同情之心和对希特勒纳粹的憎恨之情。
又比如三个“我们将”:“我们将在陆地上同他作战;我们将在海洋上同他作战;我们将在天空中同他作战;”两个“任何”:“ 任何一个同纳粹主义作斗争的人或国家,都将得到我们的援助。任何一个与希特勒同流合污的人或国家,都是我们的敌人”;两个“这就是”:“这就是我们的政策,这就是我们的声明。”等等,这些几乎是一气呵成的句子,让人们想起了莎士比亚的那种皇家气势,这种誓与希特勒纳粹血战到底直至胜利的坚不可摧的力量,无疑会感染每一个听众,使他们内心增添了无穷的勇气、坚定了必胜的信心!
3.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句子称之反复。《讲话》中可见“然而我们必须现在,必须立即宣布这项决定,一天也不能耽搁。”“我们只有一个目标,一个唯一的、不可变更的目标。”“我们决心要消灭希特勒,肃清纳粹制度的一切痕迹。什么也不能使我们改变这个决心。什么也不能!我们决不谈判;我们决不同希特勒或他的任何党羽进行谈判。”等等,通过反复,更能突出文章的重点,表达鲜明的观点,抒发强烈的感情,使听众随着其铿锵有力的节奏和旋律热血沸腾,极富感染力和鼓动性,充分显示了丘吉尔的语言运用技巧。
4.映衬。映衬是把两个相关或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说,让它们衬托、对比而相得益彰的修辞方法。比如《讲话》中德国炸弹突然在俄国城市上空雨点般地落下与德国大使喋喋不休地向俄国人保证是朋友、几乎是盟友对比;丘吉尔一贯反对俄共的立场与在眼前德国法西斯的暴行之下都黯然失色、一闪而逝的对比;俄国上万的村庄少女的欢笑、儿童的玩耍与纳粹的战争机器向他们碾压过去、穷凶极恶地展开了屠杀对比……,强烈的反差加强了读者的印象,增强了演讲的说服力。
5.其他。此外,丘吉尔在《讲话》中还运用了层递、对偶、音韵、长短句、反问句等等,丰富多彩的语言风格在增强语言的表现力的同时,也将丘吉尔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三、真挚的情感抒发
抽象的道理、观念、情感都是缺乏感染力的,不能给听众以强烈的刺激,不会给听众以难忘的印象。笔者以为,丘吉尔《讲话》的真挚情感抒发主要表现在真实、生动、独特等三个方面。
1.真实。“在过去二十五年中,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始终一贯地反对共产主义。我并不想收回我说过的话。”丘吉尔坦诚地表述了他的反共立场,但在“纳粹的战争机器向他们碾压过去,穷凶极恶地展开了屠杀”的时候,“我的思绪回到了若干年前。那时,俄国的军队是我们抗击同一不共戴天的敌人的盟军,他们坚韧不拔,英勇善战,帮助我们赢得了胜利”。真实的自身的认识和感受,使听众易于接受他的思想,认同他的情感。
2.生动。凶残暴虐的德国士兵“象一大群爬行的蝗虫正在蹒跚行进”,“希特勒是个十恶不赦、杀人如麻、欲望难填的魔鬼”等生动形象的描绘使语言精炼明快,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形成了巨大的感染力。
3.独特。“我们只有一个目标,一个唯一的、不可变更的目标。我们决心要消灭希特勒,肃清纳粹制度的一切痕迹。什么也不能使我们改变这个决心。什么也不能!我们决不谈判;我们决不同希特勒或他的任何党羽进行谈判。我们将在陆地上同他作战;我们将在海洋上同他作战;我们将在天空中同他作战,直至借上帝之力,在地球上肃清他的阴影,并把地球上的人民从他的枷锁下解放出来。”独特的修辞手法、独特的思考角度、独特的语言魅力,释放出令人震撼的能量。
四、结语
丘吉尔以其政治家的勇气和视野,在自由和人性尊严的关键时刻,将严谨的逻辑思维、灵活的修辞方法、真挚的情感抒发充分运用于他的演讲《讲话》中,用他的语言以及与之相应的行动,唤起了全世界千百万人们心中的信念和希望。倾注了丘吉尔的智慧与心血的精彩演讲拯救了英国,拯救了世界。“由于他精通历史和传记的艺术,以及他那捍卫崇高的人的价值的光辉演说。”[3]1953年丘吉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获奖不仅是对他文学成就的肯定,更是对他以伟大的演说激励人民走向胜利的高度认可,我们是否可以说,这就是语言的力量,这就是语言可以比武器更强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向道华 交流语言学[M].北京,外交学院(校本教材),2012。
[2]赖福聪 幸小花 再析 《关于希特勒入侵苏联的讲话》[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1,(11):67。
[3]李会琴 邱吉尔 《关于希特勒入侵苏联的讲话》的修辞美赏析[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综合版),2012 ,(4):211。
论文作者:伍柔静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4年1月(总第6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5
标签:丘吉尔论文; 希特勒论文; 纳粹论文; 俄国论文; 讲话论文; 语言论文; 德国论文; 《教育学》2014年1月(总第6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