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移植后口唇疱疹的护理体会论文_倪海云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肿瘤科 江苏南京 210009)

【摘要】目的:分析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路径在肿瘤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我院收治的5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和对照组(采用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采用不同评估方法评估深静脉血栓的发现率。结果:观察组采用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路径,对入院患者进行系统评估,其识别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了做好的入院患者的深静脉血栓识别和处理,运用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路径护士主动对入院患者进行评估,使血栓的发现率得到提高,有效的预防了并发症,在临床工作中取得一定成效。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路径;识别;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2-0286-02

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使静脉腔完全或不完全阻塞的一种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1]有研究发现[2]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静脉血栓危险性比普通人群要高7倍,且深静脉血栓导致较高的并发症及病死率[3]。谷秉红等[4]研究发现,恶性肿瘤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9.22%。血栓形成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增加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深静脉血栓可引起患侧肢体疼痛、肿胀,严重者甚至发生肢体坏死、栓子脱落,可能导致脑栓塞、肺栓塞等后果,甚至危及生命。研究证实,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预防措施对于降低DVT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和促进康复非常重要。临床上DVT预防护理措施更多沿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多是经验总结,缺乏科学评估和个体化预防措施。临床实践工作中,我们运用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路径表后,在血栓的发现率和并发症的预防率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2月我院收治的5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肿瘤患者、长期卧床、久坐不动、强迫体位的患者;年龄≥35岁;依从性好。排除标准:精神疾患;意识不清;语言沟通障碍者。其中男328例,女172例;年龄35~80岁;文化程度:初中以下30例,高中220例,大专以上250例。观察组患者男161例,女89例,年龄(51.2±12.6)岁,对照组患者男167例,女83例,年龄(49.0±12.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分布、年龄差异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入院时常规评估、预防和处理,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相关检查、饮食、功能锻炼等。

1.2.2观察组 采用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路径,培训低年资护士,增加了护士的知识面,加强了医护沟通,提高了深静脉血栓的识别和预防。通过查阅文献、头脑风暴,制定了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路径。

1.2.2.1建立深静脉血栓管理组织 参加医院的血栓小组,参与学习和培训,接受新的知识。培训低年资护士,通过培训考核熟练运用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路径,增强年轻护士的临床工作能力,同时也达到标准化。

1.2.2.2启用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路径评估表 虽然表格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但是在隐匿型深静脉血栓的发现和识别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为临床的功能锻炼指导提供有力的依据。通过几个特殊时间段的评估,能及时发现和识别深静脉血栓,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避免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挽救患者的生命。

1.3 评价方法

统计两组患者采用不同评估方法评估深静脉血栓的发现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方法入院评估:观察组采用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路径,对入院患者进行系统评估,其识别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3.1 临床路径由询证医学发展而来,是由专业知识丰富、临床经验充足的医护人员针对某种疾病拟定的治疗模式,具有针对性、专业性[5]。启用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路径,给护士提供了专业的评估方法和路径,提高了护士的专业技能,提高了护士对深静脉血栓评估的准确性,同时也增强了护士的责任感,降低了深静脉血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认知。护士不再机械、简单、被动地执行医嘱,而是主动、有目的、有预见性进行观察与护理[6]。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隐匿性,导致很多无症状患者在入院时已存在而未被发现。护士在使用风险评估路径时,可以识别和发现问题,汇报医生,及时检查确认,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

3.2 实施启用临床风险评估路径,提高了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医生在临床忙于治疗,无暇顾及,肿瘤患者因癌因性疲乏,长期卧床、血液粘滞度增加,很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启用了临床风险评估路径,一方面提高对深静脉血栓的发现和识别,一方面可以在未发生深静脉血栓时,做好预防和护理,如指导患者踝泵运动、穿弹力袜、肢体气压治疗等。这样能大大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3.3 实施临床风险评估路径,通过系列培训考核,增加了护士的职业认同感,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提高了患者健康教育措施的执行力和依从性,从而降低了深静脉血栓的发生[7]。护理人员静脉血栓相关知识培训的需求非常高,达到99.1%,充分体现了护理人员自身要求越来越高,也表现出广大护理人员强烈的求知欲望[8]。

3.4 深静脉血栓发生后,血栓脱落会导致肺栓塞、脑栓塞等严重后果,所以预防重于治疗。肿瘤患者因疾病、化疗影响等因素,活动减少,食欲下降,肿瘤代谢崩解等,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风险增加,症状隐匿,家属和患者不够重视,一旦发生,后果非常严重。肿瘤患者的深静脉血栓预防和识别工作,任重而道远,因此我们要在工作中,识别、发现,不断做好宣教工作。

【参考文献】

[1]杜培泽,孙海波,孙聪毅,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多种因素的临床分析和研究[J].重庆医学,2015,44(9):1265.

[2]刘治平.重型颅脑外伤术后并发全身剥脱性皮炎1例护理[J].上海护理,2011,11(5):83-84.

[3]王光超.皮肤病及性病学[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566-67.

[4]谷秉红.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重庆医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29-161.

[5]陈泉芳,邹小英,龙丽珍,等.肺血栓栓塞症临床路径的实施与效果评价[J].重庆医学,2014,43(8):922-924.

[6]冯海丽.早期预警评分在ICU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10(10):1029-1030.

[7]毕春娟,张巧红,醋爱英,等.护理风险预防监控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6,23(4):30-33.

[8]徐园,杨旭,王晓杰,等.国内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10):1222-1225.

论文作者:倪海云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6

标签:;  ;  ;  ;  ;  ;  ;  ;  

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移植后口唇疱疹的护理体会论文_倪海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