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今天的建设项目中,混凝土建筑占很大比例。施工质量将对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产生深远影响。因此,为了保证建设项目的安全,必须高度重视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在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对施工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重要影响。如果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不合理,将导致混凝土中出现裂缝、露筋和麻面等缺陷,不仅影响混凝土浇筑施工的美观性。还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影响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因此,有必要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各个过程。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要点。
关键词:建筑施工;混凝土;浇筑
1 、建筑混凝土浇筑概述
1.1建筑混凝土浇筑的具体含义
施工混凝土浇筑主要是指按照科学合理的混合比例混合水泥、外加剂、骨料等原料,然后浇注到施工项目的相应部位,达到固定建筑材料的目的。
1.2建筑混凝土浇筑的相关特点
首先,建筑混凝土的原材料主要是砂、水泥和骨料。一般来说,这些材料较为容易获得,而材料的具体价格相对较为便宜。其次,建筑混凝土浇筑的工作环境比较松散,主要是因为施工混凝土浇筑技术受自然条件的限制。第三,建筑混凝土浇筑工程非常耐用,通常使用寿命长。
2、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2.1做好混凝土原料选择工作
混凝土原料是混凝土浇筑技术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浇筑建筑物之前,首先要选择混凝土原料。在选择混凝土原材料时,一方面要求采购人员进行调查研究,做好供应商信誉和产品质量检测,确保供应商产品质量;另一方面,采购人员应遵循相关的设计文件要求,明确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标准,根据建筑物的不同结构,选择不同强度的混凝土,例如,对于室内地面混凝土或者低层建筑物,可以选择强度等级比较低一些的混凝土,而对于一些高层建筑物,就要选择强度较高的混凝土。
2.2浇筑工作实施要点
在浇筑模板的过程中,必须防止混凝土冲击模板或影响钢框架。在进入模具的过程中,混凝土不能集中倾倒,以便更均匀的进行混凝土浇筑。如果浇筑高度超过2米,那么就需要将溜管应用过来,控制溜管出料口的高度,保证其不超过1.5米。在浇筑过程中,尽量不要中断,否则就会有冷缝出现。在浇筑不同层次的过程中,需要保证每层浇筑厚度在30cm到40cm之间,并且层间的间隔时间在两个小时以内,为了更加充分的结合,还需要进行必要的搅拌。
2.3振捣以及底部预置施工技术要点
在建筑浇筑过程中,为了排出其中的气泡,还需要对混凝土进行振动,使混凝土完全密实结合,提高混凝土的强度,避免混凝土出现蜂窝麻面现象,从而确保浇注的效果。在振动过程中,必须掌握振动的强度和频率,因为如果强度和频率太大,砂浆就会被隔离,混凝土的强度会大大降低。如果强度和频率太小,则不能使混凝土很好地密实在一起,达不到振捣的目的。另外,为了避免在建筑成品物件中出现蜂窝麻面甚至开裂等现象,在用混凝土浇筑墙体柱体这些竖直方向的承重结构时,需要用水泥砂浆预置在浇筑结构物的底部。
2.4施工缝和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
首先,在施工缝方面。施工缝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常见现象。由于施工需要,它是每个施工单元隔板之间的连接处。其实它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一道缝,而只是由于后来浇筑混凝土的时间超过了以前先浇筑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便在先浇筑混凝土和后浇筑混凝土之间造成了一个结合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浇筑过程中,由于施工机械设备、施工人员和施工材料的影响,不可能同时完成大型混凝土浇筑任务。此时,施工人员需要预留施工缝以确保工程质量。一方面,在保留施工缝时,必须确保留有足够的宽度,另一方面要确保接缝处没有杂物,干净整洁。其次,在后浇带方面。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后浇带是为了防止现浇混凝土由于不均匀的收缩或温度影响而产生一些有害的裂缝。因此,根据施工的相关要求,建筑物的墙体、基础地板或梁等位置设定临时施工缝,并将结构暂时分为几个部分。在内部收缩构造后,在临时施工缝上进行混凝土施工和振动,使部件整体连接更好。浇注后浇带时,最好选择温度低的时候,而后浇带的宽度一般室内为30mm,室外为80mm-100mm。同样要在下次施工开始的时候要保证后浇带接缝处的干净整洁无异物。
3、加强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控制及其注意事项
3.1加强混凝土浇筑后温度控制和养护
在浇注混凝土并完成振动之后,在初始冷凝之前根据标准高度用刮刀进行初始压平。然后用木蟹砂板进行抛光和压实。混凝土最初凝固和脱水后,用木蟹板继续研磨,直到有效闭合混凝土因收水而产生的裂缝。最后,在混凝土最终凝结后,用刮刀和抹子收集混凝土,收集后的混凝土需要覆盖蓄水和保养膜。在混凝土浇筑中,通常会产生水泥水化产生的热量,这部分热量会从内部是混凝土温度升高而产生裂缝。在混凝土最终冷凝后,要注意内外温差,确保有效控制内外温差,这是控制混凝土裂缝的关键。通常,它可以通过特定方法进行操作。在混凝土完全凝结后,混凝土的塑料薄膜覆盖在混凝土表面上,混凝土的成品通过储水保持。此外要控制水深,不能太深,坚持适度原则,蓄水养护的时间要控制在半月左右。
3.2做好成品保护
对于浇筑完成的混凝土,一定要做好保护,主要涉及几个方面,一是做好隔离,不要让人、动物等在成品上留下脚印;二是做好遮盖,不要因为暴晒和雨水等,破坏浇筑后的成品;三是撤离模具时,要注意采取规范的操作,保护混凝土浇筑成品。
3.3优化混凝土配合比
浇筑施工开始后,施工人员可以进行分区浇筑和处理,并严格按照相关程序进行。振动过程的施工必须快速,使振动材料更均匀,增加混凝土的密封性。施工人员应注意完成所有浇筑工作,使混凝土凝固,不能中断。浇筑施工应保证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降低水化热,使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与可泵性。
3.4浇筑施工的养护
施工人员应做好维护工作,从而提高混凝土强度和抗裂性,这个过程具有积极的作用。浇筑混凝土后,表面被压实。施工人员应在表面洒水,然后覆盖塑料薄膜,最后覆盖绝缘材料的最外层。该方法在较低温度条件下可以达到较好的保温效果。在此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在中午高温下撕开保温材料,以保证混凝土能散热。浇筑工作的维护也保证了混凝土表面的湿度。施工人员可以在塑料薄膜下面设置保湿软管,然后根据表面的潮湿情况注入适当的水,从而通过温差增加混凝土的润湿性。建筑工程应指派专人进行养护的查看工作,混凝土在初凝时,需要专人进行挤压工作,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防止面层出现粉尘,并减少塑性收缩的情况,但是在最后一次挤压进行时,要采用合理的措施,确保浇筑施工能够顺利进行。
4、结语
混凝土浇筑施工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诸多方面的因素;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情况,严格依据相关的规定和要求来进行施工,控制每一个环节的施工质量;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解决,促使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得到保证,进而提升建的整体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智统,张超.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实践研究[J].居业,2016(07):138-139.
[2]李建国.论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工民建施工中的实践[J].四川水泥,2015(12):27.
[3]梁小刚,赵永利.工民建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实践分析[J].河南科技,2014(13):157.
[4]郑国平.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究[J].江西建材,2014(04):80.
论文作者:李广文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模拟》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7
标签:混凝土论文; 过程中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强度论文; 建筑论文; 施工人员论文; 建筑物论文; 《建筑模拟》2018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