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第二医院磁共振室 056001
摘要:目的:研究腹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应用于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本院收治的86例肝脏肿瘤患者,在常规磁共振平扫的基础上,采用腹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对患者实施扫描,观察其应用效果。结果:肝细胞癌患者的ADC值与肝转移瘤患者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细胞癌、肝转移瘤患者ADC值均明显低于肝血管瘤患者(P<0.05);肝细胞癌、肝转移瘤、肝血管瘤患者ADC值均明显低于肝囊肿患者(P<0.05)。结论:腹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能够为肝脏良、恶性肿瘤的临床鉴别提供良好参考依据,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腹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肝脏肿瘤;鉴别;应用效果
一般情况下,肝脏局灶性占位性病变除了包含肝细胞癌、肝转移瘤外,还包括肝血管瘤以及肝囊肿。现阶段,临床上对于肝脏肿瘤的检查手段主要包括两种,其中一种为增强CT检查;另一种为增强磁共振技术[1]。本次研究选择本院收治的86例肝脏肿瘤患者,在常规磁共振平扫的基础上,采用腹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对患者实施扫描,观察其应用效果,现将详细研究过程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随机抽选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本院收治的86例肝脏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通过病理学证实,被确诊为肝脏肿瘤患者。研究中男58例,女28例,年龄均在34岁至80岁之间,平均年龄51.5±4.5岁。本次研究中肝细胞癌、肝血管瘤患者分别为30例和28例,肝转移瘤15例,其余13例为肝囊肿患者。所有研究对象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选择Achieva 1.5T磁共振成像仪器对本次研究对象实施检查,配合使用8通道相控表面线圈。首先,对患者实施常规平扫,将T1WI调整为FSPGR序列,具体TE值设置为4.7ms,具体TR值调整为190ms。T2WI采用FSE-XL序列,具体TE值设置为666.7ms,具体TR值调整为100ms。其次,对患者开展腹部DWI扫描,扫描实施前以2个不同扩散系数对其开展ASSET扫描,其中一个扩散系数的b值为0 s/mm2,另一个b值为1000 s/mm2,再确定患者病灶最大直径所在位置后,以SE-EPI序列对该处实施扫描,具体层数控制在6层至11层之间,层厚设置为5毫米,具体层距调整为2毫米,同时将其视野设置为390毫米×380毫米,并将其矩阵调整至128×128,在此期间激励次数调整为3,将扩散方向控制在6个至8个范围内。最后,开展科学的图像分析工作。借助扩散系数值对病变整体以及病变边缘等位置的ADC值进行测量,并对其具体灌注ADC值开展科学的测量分析。选择感兴趣区所覆盖的所有病灶开展ADC值测量,通过多次测量取其平均值。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肝细胞癌、肝血管瘤、肝转移瘤以及肝囊肿的ADC值进行观察和对比。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经SPSS23.0数据统计学软件对研究中的数据资料开展统计学分析,通过例数和%表示研究中的技术数据,对其数据对比实施X2检验,以P<0.05为数据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肝细胞癌患者的ADC值肝转移瘤患者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细胞癌、肝转移瘤患者ADC值均明显低于肝血管瘤患者(P<0.05);肝细胞癌、肝转移瘤、肝血管瘤患者ADC值均明显低于肝囊肿患者(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肝细胞癌、肝转移瘤、肝血管瘤以及肝囊肿均属于临床常见肝脏肿瘤类型,其在临床症状上并不具备明显特异性,要想及时给予准确诊断有一定难度。近年来,腹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临床诊断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有报道称,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能够在肝脏的良恶性肿瘤判定中发挥重要价值[2]。DWI技术能够对患者生理、病理状态下的细胞内水分子运动进行科学反映,同时可准确呈现其水分析交换能力,进而有效鉴别出正常组织的细胞形态,并实现对不同病理状态下细胞形态的科学判断。本次研究发现,肝细胞癌患者的ADC值与肝转移瘤患者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细胞癌、肝转移瘤患者ADC值均明显低于肝血管瘤患者(P<0.05);肝细胞癌、肝转移瘤、肝血管瘤患者ADC值均明显低于肝囊肿患者(P<0.05)。该研究结果与蔡恩明等人关于DWI诊断肝脏良性、恶性肿瘤的研究结果基本相符[3]。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肝血管瘤以及肝囊肿(良性)内部包含较多水分,而肝细胞癌以及肝转移瘤(恶性)中常常出现坏死显效,借助DWI技术可以实现对其组织内水分子运动的有效反映。这证实了DWI确实能够在肝脏良性、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工作中发挥良好应用效果。另外,大量研究表明,ADC值能够在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鉴别中显示出较高的敏感性,然而这与其采用的b值以及测量参数密切相关,所以在实际诊断工作中,应对具体b值以及相关测量参数进行科学设置,尽可能促进诊断科学性及准确性的提升[4]。
总而言之,腹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能够在肝脏良、恶性肿瘤的临床鉴别中发挥良好应用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林彬,龙莉玲.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广西医学,2015,37(12):1803-1805.
[2]李金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ADC值在儿童腹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01):195.
[3]蔡恩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肝脏良、恶性肿瘤中的鉴别诊断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01):71-73.
[4]王宏德.DWI在肝脏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S8):26-29.
论文作者:刘岩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9
标签:磁共振论文; 患者论文; 肝脏论文; 肝细胞论文; 恶性肿瘤论文; 囊肿论文; 腹部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