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雷琦

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雷琦

身份证号码:42220219810212xxxx

摘要:对于土木工程而言,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建材的质量,只有好建材才能建好一项工程。在土木工程的众多建材中,混凝土具有关键地位,而由于现代社会各界对土木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性关注的日益上升,施工人员也开始注重起混凝土施工的相关工作,其中依旧存有诸多问题需要技术人员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将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方案分析及研究作为论述重点,希望可以给我国广大施工人员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方案分析;研究

引言

混凝土是土木工程施工中广泛使用的材料,提高混凝土结构强度可以满足工程建设的要求,高强度的混凝土结构可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所以混凝土施工过程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体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同时还影响建筑结构的安全。对于中国土木工程行业而言,必须重视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性,不仅有助于土木施工的快速发展,还有助于提高土木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混凝土的概念

目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混凝土在建设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整石子,水,水泥,沙子等材料的比例,来改变混凝土的强度,同时广泛的使用在土木工程建设中。从近几年的使用情况来看,混凝土在土木工程建设中是最常用的建筑材料,也是最受欢迎和应用最广泛的材料。其原因是混凝土易于成型,易于运输,可以连续进行教浇筑。这些优点是其他材料无法拥有的。特别是在运输过程中不仅方便,同时还节省了一定的运输时间和投资成本,而且还可以缩短工程的工期,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已成为现代工程建设中使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之一,特别是商品混凝土的使用更加普遍和流行。我国在混凝土技术方面也在不断改进,同时也在不断的引入先进技术,为民用建筑提供更多发展的机遇,从而使土木工程的质量得到了有效改善;另外,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需要更严格的控制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家的质量标准,保证土木工程的质量符合验收的标准和要求。另外,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现混凝土质量问题后,施工人员必须及时报告和制定详细整改措施上报给相关的单位,避免工程出现结构上的质量问题。

2施工过程中影响混凝土结构的主客观因素

2.1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影响就是我们常认为的主观因素,具体就是指参与工程建设的人员,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对工程质量责任心薄弱和疏忽造成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自身职业素质或职业道德不健全,在施工过程中没有按照规范和标准施工;另一方面,在工程开始前,技术人员在制定相关的制度和体系考虑不全面,施工制度和体系本身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只要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严格控制,提高施工参与者的责任意识,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帮助企业得到更多的利益。

2.2客观因素

就是指浇注混凝土和混凝凝土凝固的过程中外界环境对混凝土质量造成的影响。混凝土的凝固过程其实就是其水化反应的进程,首先必须控制好在混凝土凝固过程所释放出的温度,特别是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避免由于温度过高而对混凝土质量产生的影响。混凝土的浇注过程主要是在露天环境中进行的,由于自然环境与实验室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在实验过程中,要尽量保证混凝土的施工环境接近自然环境。

3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

3.1模板工程

模板施工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模板工程设计时,提高模板以及支架的刚度和强度,保证满足工程的需要。模板施工时,会受到混凝土浇筑高度、配合比以及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要全面考虑,保证不出现变形、漏浆等问题,提高工程质量。确保浇筑完成的质量,需选择高效脱模剂,涂膜剂的脱模效果需达到脱模后无起皮、毛刺、粘黏混凝土情况。脱模剂在涂刷时要严格控制涂刷用量及涂刷厚度,现场施工前,应进行试刷,其效果应达到刷完后1h内,内面板表面无聚集、滑落。脱模剂涂刷完成后应及时进行现场安装或进行覆盖保护,防止污染。同时,在安装过程中确保作业处于无尘状态,防止出现刮花、碰撞等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混凝土浇筑技术

在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中,浇筑是非常重要的。浇筑前,需要全面的检查和清理模板进,保证模板内没有杂物,还需要对模板进行浸湿,保证其表面没有可见的水;浸湿中,检查模板进,查看是否存在裂缝,如果有,则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免影响到混凝土的浇筑。在浇筑过程中,尽量要选择在天气晴朗的情况下进行,并对场地进行清理。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强度,最好连续浇筑,如果由于外界因素不得已被终止,则需要在后期施工时,处理施工缝。

3.3搅拌技术

混凝土搅拌技术详细流程如下:首先,根据工程需要,计算出合理的原材料配比,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其次,搅拌时,严格按照材料的添加顺序,以防治由于材料添加的顺序不正确而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在搅拌时,根据工程的需求量以及搅拌机的容量合理选择材料的数量,以保证原材料可以得到充分的搅拌。

4预防措施

4.1加强控制原材料

(1)水泥:水泥作为混凝土的胶凝材料和提供强度的来源,根据混凝土工程特点或所处环境条件,应选用不同品种和等级的水泥。材料验收:应对进厂水泥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当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水泥超过一个月)时,再次复验,储存做好防潮措施,不同品种水泥不得混掺使用。

(2)粗细骨料:粗细骨料要求洁净,级配良好,减少骨料的总表面积和砂粒间的空隙,起到节约水泥和提高混凝土强度目的,但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40mm。有害杂质和针、片状颗粒要少。还要控制骨料中的含泥量(过多会造成混凝土收缩性裂缝)和碱活性检验(水泥中碱含量过高,产生碱骨料反应,生成碱-硅酸凝胶,吸水后产生不均匀膨胀破坏),严重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及以上时,还应对用于制作粗骨料的岩石进行抗压强度检验,岩石抗压强度与混凝土强度等级之比大于等于1.5。

(3)外加剂:掺量一般小于等于水泥质量的5%。减水剂能够提高混凝土和易性和强度,起到节约水泥、改善混凝土耐久性作用。冬期施工应适当添加早强剂和引气剂,引气剂可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减少泌水分离,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和抗冻性。如在夏季高温天气(应适当添加缓凝剂)。

4.2配合比技术参数和要求

优选的原材料需要合理的混凝土重量计配合比,配合比应根据原材料性能及不同的土木工程对混凝土的技术要求基于多次试验来确定。通常水泥用量配比应遵循以下原则:水泥强度等级为混凝土强度等级的1.5~2.0倍为宜,对于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可取0.9~1.5倍。用低强度等级水泥配制高强度等级混凝土,水泥用量过大,不经济且影响混凝土其他技术性质;过高强度的水泥配制低强度等级混凝土,影响和易性及密实度,耐久性较差。

4.3控制施工现场温度变化

浇筑中,施工单位要重视温度变化,及时降温,以保证混凝土的稳定性。降温试验主要是为了保证混凝土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降温,并且防止低温对混凝土的破坏。由于混凝土的成分比较多,因此不同类型,不同比例的混凝土的降温操作是不同的。降温试验是非常必要可以有效防止混凝土内部出现裂缝问题。

结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施工技术方案对于土木工程的最终质量有着决定性影响,一旦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出现问题将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必须引起施工人员的充分重视。不能忽视混凝土从生产到投入使用的任何一个环节,无论是原材料、运输过程还是施工人员素质等过程,一旦处理不当都很可能造成混凝土施工质量不合格,最终影响土木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朱兴波.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探究[J].江西建材,2017,(12).

[2]刘国清.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12).

论文作者:雷琦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2

标签:;  ;  ;  ;  ;  ;  ;  ;  

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雷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