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混凝土裂缝作为当前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出现的重要问题之一,对裂缝实现有效处理成为当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在实际混凝土裂缝原因处理的过程中,提出相对应的预防处理措施,旨在为实际混凝土裂缝的高效处理发挥有效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 原因分析 处理措施
混凝土工程作为当前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重要部分,混凝土工程不仅体现在质量建设层面上,还体现在工程结构建设的层面上,是当前工程团队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当前建筑市场而言,旨在通过混凝土工程施工建设水平的提升,降低混凝土裂缝的出现,最大限度的提升混凝土施工建设水平,从而降低对建筑工程整体化建设形成的不良影响。
一、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及预防分析
1、干缩裂缝
混凝土当前应用于建筑工程中主要体现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层面上,而就大量的工程实践证明,钢筋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最为主要原因则是干缩裂缝的出现。干缩裂缝的形成主要是混凝土浇筑到钢筋结构之后,在混凝土硬化之后出现的裂缝。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则是,混凝土浇筑后,未能及时做好养护工作,导致表面水分与内部水分散失速率不一致,表面收缩受到内部张拉的约束,导致混凝土外部出现干缩裂缝。面对此种问题,首先,施工单位优化水泥材料的选择,尽量选择低热水泥,降低水灰比。其次,优化改进混凝土各种原材料配制比,适当加入一定量的矿物掺合料以及减水剂。最后,重视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的养护,避免混凝土浇筑成型后的短时间内长期暴露在空气中。
2、塑性收缩裂缝
相比干缩裂缝,混凝土收缩裂缝主要出现在混凝土硬化之前,也就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水分蒸发出现的收缩,在这一过程中会产生化学收缩和自生收缩。混凝土浇筑后,降温工作未能有效到位,产生急剧的温降收缩,从而出现裂缝的现象。此外,混凝土原材料应用不当也容易导致出现收缩裂缝的出现。面对塑性裂缝施工单位需要从优化选择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等这类早强比较高的水泥,并且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做好表面的洒水养护,保证混凝土结构表面的湿润性。
3、温度裂缝
温度裂缝的出现主要体现在当前建筑工程创新应用的大体积混凝土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在一周左右后,水泥则会由于硬化释放一定的热量,以此混凝土内部温度上升,外部温度由于暴露在空气中,温度上升速度慢,以此导致内外部形成巨大的温差,热胀冷缩,导致内外部承受的张拉力不同,便会出现裂缝现象。面对混凝土出现温度裂缝的现象,施工单位在实际预防工作进行中,一方面,优化选择水泥品种,优先选择低热的水泥品种,如当前建材市场上的粉煤灰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矿渣水泥都是比较低热的水泥;另一方面,在混凝土配置过程中,适当添加一定量的骨料和砂子,优先选择使用干缩率小、骨料强度高、颗粒级配好的骨料,而在外加剂的选择中,降低混凝土应用量,增加添加剂的使用,以此能够通过降低水热反应,降低水泥水化所释放的热量,控制内外部温度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化学反应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结构作为长期暴露在外界环境中的材料,在施工操作中,混凝土内部变化受到外部混凝土变化影响较大,尤其是混凝土保护层碳化反应导致PH 值降低,外部腐蚀性物质则会侵入到钢筋混凝土内部,对钢筋产生腐蚀,钢筋体积膨胀增大,内部压力增大,则会对外部混凝土产生一定的冲击力,导致混凝土结构保护层出现开裂的现象,甚至出现严重脱落的现象,导致钢筋混凝土结构出现大范围的损害。针对以上现象进一步分析,导致钢筋混凝土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则是钢筋长期存在于潮湿的环境中,钢筋则会出现严重的氧化现象,以此电化学反应的出现,对钢筋产生腐蚀,由最初的表面生锈到最终混凝土结构大范围的开裂,严重影响了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力,不但影响钢筋混凝土的承载力,而且导致裂缝现象的出现。针对此种问题,施工单位需要提升混凝土浇筑厚度,降低对低碱水泥和碱含量低外加剂的使用,振捣工作到位,严格控制混凝土振捣的密实度,降低混凝土结构裂缝现象的出现,尤其避免使用含氯离子超标的砂石料,降低化学反应出现的几率。
二、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措施分析
1、表面修补法
混凝土裂缝处理中,表面封闭修补法的应用是最为常见的裂缝处理方法。此种方法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施工人员主要是在混凝土表面涂抹浆液,或者喷洒浆液。通过浆液的喷涂能够促使裂缝宽度缩小,而且在表面形成了一层保护屏障,但是此种方法适用于裂缝较少的情景下。如果混凝土裂缝大量存在,则需要工作人员将混凝土凿除,在基础层面喷射水泥浆液,然后大面积涂抹保护膜。
2、 灌浆、嵌缝封堵法
灌浆修补法的应用需要工作人员将浆液灌入到混凝土裂缝中,而所使用的灌浆材料主要为粘度小、强度高、固化快的材料,其渗透性高,能够很好渗入到混凝土裂缝结构中,发挥有效的裂缝封堵效果。在具体操作中,施工人员需要将结构周围的杂物清理干净,促使混凝土表面全部露出来以后,使用密封材料沿着裂缝进行灌浆,确保嵌堵的密封性。在材料灌浆后,需要沿着裂缝安装底座,保证底部的树脂不会出现流失的现象,最后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也是非常必要的。
3、结构加固法
结构加固法的使用主要是对混凝土裂缝较大且较深的情景下处理的一种方法,此种方法主要是对混凝土整体结构实现加固,以此提升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当前,针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常用的加固方法有增大结构截面、外包型钢法、预应力加固法、粘贴钢板法等方法。
4、混凝土置换法
这主要针对混凝土结构出现严重破坏的情景下使用的方法,施工人员需要将损坏的部位全部刨除完成后,重新灌入新的混凝土材料,而应用的置换材料有水泥砂浆和改性聚合物混凝土。
5、电化学防护法
此种方法应用主要是为了防止混凝土结构由于化学反应出现的裂缝,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在混凝土结构中加入一定的电场介质,以此促使混凝土环境改变,起到良好的防腐蚀效果。电化学防护法在实际常用的方法有,氯盐提取法、阴极防护法以及碱性复原法等。
小结
综上所述,混凝土结构裂缝作为当前建筑工程常见的问题之一,在面对干缩裂缝、温度裂缝、收缩裂缝和化学反应导致裂缝出现的现状下,在预防措施到位基础上,针对已经出现的裂缝能够结合实际裂缝状况分析,合理选择表面修补法、灌浆封堵法、结构加固法以及混凝土置换法等针对混凝土结构裂缝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1] 唐吉福. 论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预防处理措施[J].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7(1):93-96.
[2] 张宇, 姚晓杰. 浅谈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预防处理措施[J]. 中国房地产业, 2017(22):00316-00316.
论文作者:王刚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7
标签:裂缝论文; 混凝土论文; 混凝土结构论文; 钢筋论文; 水泥论文; 表面论文; 现象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