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人性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性期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意愿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人性化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急性期的心理状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护理干预,两组患者的住院第7天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与住院第2天对比,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住院7天后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性期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有积极的改善作用,加速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护理借鉴。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急性心肌梗塞;心理状态;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3-0192-02
急性心肌梗塞又叫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1]。临床症状为: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白细胞计数、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心力衰竭、发热、白细胞计数以及血清心肌损伤标记酶的升高以及心肌急性损伤与坏死的心电图进行性演变[2]。急性期患者由于病情凶险、身体极度不适,所以大多数患者都存在焦虑不安、恐惧、抑郁等心理问题[3],严重影响了疗效;为此,本研究对30例急性心肌梗塞急性期患者实施了人性化护理干预,有效改善了患者的不良情绪,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60例急性心肌梗塞急性期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基本资料如下: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43~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5±2.3岁;将两组患者的一般性资料进行统计,对比差异值P>0.05,具有可比性,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
1.2.2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人性化护理干预:
(1)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急性心肌梗塞的健康知识宣教,让患者充分了解急性心肌梗塞的形成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措施等;对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逐一加以说明;详尽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发放有关急性心肌梗塞的预防手册、治疗指南等;提醒患者在治疗中的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风险、必须配合的事项、以及家属应该协助的事项等,并告知患者好的治疗心态对自己的康复相当关键,从而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2)环境护理:保持病房空气流通、调控好温湿度,搞好病房的消毒和清洁工作、保持病房的安静;在病房里放置几盆绿色盆景、安装浅绿色窗帘、贴几张温馨的墙画等,活跃病房的气氛,让患者每天有个愉悦的治疗心情。
(3)人性化支持: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热情周到的护理服务,依据患者的生活习性,酌情安排检查时间,保障患者有足够睡眠进行休息。同时,护理人员可采用设计温馨卡等方式,给患者带来亲切的问候。鼓励患者家属多多关爱患者,让患者倍感家庭的温暖,从而树立战胜病痛的信心。
(4)疼痛护理:严密关注患者疼痛部位、频率和时间,如果患者的疼痛程度较轻,则通过转移患者注意力的方法来缓解其疼痛;如果患者的疼痛比较剧烈,护理人员予以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必要时向医生汇报,给患者静滴吗啡或肌注杜冷丁。
1.3 评价指标
将两组患者住院第2天以及第7天的心理状态作为评价指标,包括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评分越低说明患者的心理状态越佳。
1.4 统计学方法
将两组患者数据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分析,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情况
两组患者的住院第7天的SAS评分及SDS评分与住院第2天对比,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差异值P>0.05 ,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患者住院7天后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值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附表。
表 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情况(x-±s,分)
3.讨论
急性心肌梗塞由于发病相当迅猛,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的预后就会比较差,同时患者均会产生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直接影响着疗效[4]。因此,切实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能明显促进患者的预后。
人性化护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原则,患者不仅得到理想的治疗结果,而且享受到护理人员至尊的人性化服务,患者的个人尊严得到了有效的维护,该护理措施既增强了患者的疗效,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态[5]。本研究通过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性期实施如下的人性化干预:健康教育、环境护理、人性化支持、疼痛护理等,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护理效果,并且明显改善了患者的负面情绪;结果证实,采用人性化护理的观察组,其住院7天后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显著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比较差异值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将人性化护理措施融入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性期的治疗中,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朱桂萍.人性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性期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15,7(19):132-133.
[2]韩洪兰.人性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心理状态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24):3792-3793,3794.
[3]詹艳,任金梅,李梓香等.人性化护理措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心理状态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05):671-674.
[4]尹自清.浅析人性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7):114.
[5]陈艳君.6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观察[J].医学信息,2015,28(4):290.
论文作者:陆国红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4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肌梗塞论文; 状态论文; 心理论文; 评分论文; 统计学论文; 急性期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