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市 451191)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对教育事业的不断重视,有关教育事业的思考正在逐步加深,有关于当代教育思维的问题正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反思与探索。教育思维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当中形成的思维方式和教学理念,是教育学科及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有关于教育思维的理论必须适应实际的教育需求与国家教育方针的发展方向。本文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代教育思维的问题探讨如何对教育思维进行重构。
关键词:教育思维;问题;重构
引言:
目前,我国关于教育思维的探讨和研究大多来自哲学和心理学的演绎,而忽视教育思维的独特性,教育管理和学校教育中的教育思维是具有碎片化倾向的,同时也明显在整体性和系统性上有所欠缺。教育思维的重构不仅要借用思维理论的形式价值,还要基于对教育的理解。教育思维的特点是“教育性”,因此,教育思维是教育者利用人、知识、社会的复合三角结构来开展工作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一、教育思维的概念
教育思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当中围绕教育目标进行的思维活动,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育者的行为方式和教学手段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教育思维是体现教育工作者教学能力和实际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是教育者针对一定的教学目标和目的进行的能动的思考和努力。教育者需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应对很多问题,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接受情况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课程难度,这些工作的有效推进都需要教育思维的支持,从程序上来说,教育思维是教育者从事教学活动的根本。教育思维包含以下几个主要的要素:知识要素、智力要素和观念要素。
二、当代教育思维的问题
首先,当代教育思维与教学实践结合不够紧密。从产生时间上来说,教育思维的产生是早于教学实践的,科学的教育思维对于教学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是教学活动得以有效进行的思想基础。然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存在部分教育思维无法与教学活动相适应的情况,教育思维过于超前或滞后都将阻碍教学实践的推进。同时教育思维经常存在过于理想化和理论化的问题,事实上,教学活动的实际开展情况和结果不仅仅受到教育思维的指导,同时也深受地方教育政策和整体教学水平的制约,教育工作者在推进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思索并总结出教育思维与教育现状无法适应的地方,并且及时调整,做出改进使之不断优化。
其次,教育思维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仍旧有待完善。根据上文的描述,教育思维是在教育者在不断的探索中形成的,因此通常具有碎片化的特点,其系统性和完整性需要进一步加强。同时,由于教育工作者之间本身的差异性,教育思维的形成过程和具体体现也是千差万别的,可见当代教育思维也是缺乏整体性的。广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常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和单一性,只关注所教授学科的特点和内容,在进行优化教育思维的过程中也很少以整体的教育观点出发去思考和探索,其教育思维往往带有强烈的单一性,只适用于单一学科或相似学科的教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当代教育思维的重构
第一,教育思维的重构是一个复杂而困难的过程。教育者在形成教育思维的过程中是逐步完成并且潜移默化的,同时通常有实践经验作为教育思维的验证。因此,教育工作者对于已经形成于脑海中并且与个人教学风格深度融合的教育思维很难进行重构。要想促进教育思维的重构,教育者首先应该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式,让自己可以跳出熟悉的领域,从更具整体性的角度思考教学活动。从这一个层面来说,促进教育者的学术交流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广大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学术交流的机会多吸收一些教育教学相关的专业知识,丰富自己的技能和理论背景,同时与其他各级院校和各个学科的教师进行积极交流、共同总结经验,尝试以其他角度观察教学活动、思考教育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优化教育思维。
第二,教育思维的重构需要广大教师和受教育者的共同参与。在教学活动中,课程反馈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教育者在优化自身教育思维的过程中也不能忽视课程反馈的信息和作用,这就要求受教育者能够保持较高的参与度,真实的反馈学习结果和课堂感受。广大教师在优化和重构教育思维的过程中要与受教育者保持积极的互动,重视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感受和意见,从客观实际出发,杜绝将教育思维的重构推向过度理想化合理论化的方向。教师可以针对现实的教学环境和教育资源调整和重构教育思维,系统的学习教育学知识,提升自己的思维高度和思考方式。
第三,重构教育思维的过程要符合科学性和规律性。不同年龄段的学习者和不同学科之间是有着各自不同特点和需求的,教师在重构教育思维的过程中要重视尊重学生年龄的特点和学科特征,在完善教育思维整体性的同时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抓住主要问题和矛盾,在思考的过程中有所侧重。同时,教师要注意教育学本身的发展规律,及时学习先进的教育学理念,在顺应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重构教育思维。在平时教学之余,教师可以搜集和阅读一些经典的教学案例,学会借鉴经典的课堂实例,通过思考和适度的改良将所学到的教学经验和教育理念应用到自身的教育活动之中,丰富教育思维的内涵。
第四,教师在重构教育思维的过程中要积极学习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政策,沿着教育事业和课程改革的方向不断探索。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代表着我国培养人才的实际需求和根本目标,充分解读国家教育政策并对其深入理解能够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看待教育事业的高度,找准培养人才的关键点,通过调整教学目标促进重构教育思维的过程。在不理解教育政策的情况下,教师很容易将教学活动停留在传授知识和单纯追求成绩的初级阶段而忽略了人才全面发展的需求和提高素和素质的教育目的,同时教师容易在重构教育思维的过程中产生方向性的错误,对教师的后续成长具有负面影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育思维对教育者的工作方式和教学活动具有极大的影响,建立正确的教育思维,在实践当中不断反思并发现问题视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完成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张翔.斯腾伯格教学思维风格理论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1):45-47+67.
[2]杨春英,梁保国.论教育发展的思维方式[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1(02):85-88.
[3]徐艳.当代教育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J].现代技能开发,1998(05):12-13.
[4]孙守馨.我国当代教育结构与思维科学[J].黑龙江财专学报,1991(04):77-79.
论文作者:王炎铎 葛金朝 张晨龙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6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4/4
标签:思维论文; 重构论文; 教育工作者论文; 教师论文; 教学活动论文; 当代论文; 过程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6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