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小学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教师教授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而且还必须发展学生的作文能力并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本文基于培养小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重要性为切入点,提出了提高小学生写作的方法。
关键词:作文 基础 赏识评价
美国教育学教授唐纳德说:对儿童来说,文章是一种富有魅力的密码,他们很想学会这种密码,教师的任务就是利用儿童的这种兴趣引导他们把学来的语言知识转化为运用语言的能力。然而在我们小学作文课堂教学中却长期存在着“教师命题、指导——学生独立写作——教师自己改评”的传统训练结构。这种训练结构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其不敢创新,写作变成了生搬硬套和随意编造。要改变这种局面,唯一的出路就是解放学生。那么,怎样才能彻底解放学生,使作文教学散发出生命的光彩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一、以生活为基础,丰富学生创作的灵感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作文是生活的产物。只有做生活的有心人,凡事多看、多想、多记,耳闻目睹脑思手写,才能做到心中有物、言之有情。现今的作文教学,教师必须强调以生活为基础,引导学生多留心身边的事物,让他们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挖掘素材,丰富灵感。比如:写动植物时,教师要先带领学生来到大自然中留心观察,再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只有这样,学生的体验才能丰富,感受才会深刻;作文时,自然也就能文思泉涌、下笔千言了。
二、改变命题策略
以“课堂”为基点,追求学生的敢说、乐写
“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可见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注意说话在其中的作用。只有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口头表达,把要写的内容说充分了,把句子说通顺了,把想法说清楚了,再下笔,才能克服学生在写作中的畏难情绪,从而营造出良好的写作氛围。在“最喜爱的水果”这一作文教学中,我就是用先说后写,以说引写的方式来营造氛围的。首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课前准备好的素材组织起来,然后在四人小组中充分交流,并相互评改,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有开口练习的机会。接着我再请大胆的、愿意展示的同学上台来介绍,并及时表扬他们的创意和所使用的好词好句。一方面是想通过榜样的作用激起其他学生的创作欲望,另一方面是给那些表达能力相对差一点的学生提供一个模仿的对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时,有一个学生说得非常好,他是这样介绍的:
“紫色的小公主”
同学们,你们知道“紫色的小公主”是谁吗?请听我介绍吧!
“紫色的小公主”有着紫色的皮肤,滑滑的、嫩嫩的;椭圆的身躯就像是一颗滴溜溜的大眼睛。它的味道酸酸甜甜的,保证你吃一颗想两颗,吃两颗想三颗,吃得肚子圆圆也停不了口。“紫色的小公主”喜欢和伙伴们呆在一起,它是一个爱团结的好孩子。同学们,你们猜到“紫色的小公主”是谁了吗?
当时我听了非常的震惊,虽然这篇文章很短,但字里行间充满了童趣,用词又十分的形象生动,更重要的是他用了一种非常特别的表达方式,整篇文章就像是一个谜语,悬念迭起。我马上大力表扬了他,没想到,榜样的作用如此的明显,接下来很多学生都仿照这种表达方式来作文,而且也说得相当好。最后,在我巡视学生写作过程的时候,我不无惊喜地发现,学生们的想象大胆而有新意,几乎每个人的写作角度、写作方式都不尽相同。这一次的写作指导使我感触很深。我深刻地认识到:“写”不是问题,关键是要把“写”建立在“说”的基础上,立足于“说”,让学生没有束缚地说,充满成就感地说,在“说”中点燃他们“写”的欲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得到彻底的解放,从而创造出有生命的文章。
三、以鼓励为基准,实行赏识评价
小学生的作文从整体上讲,是很稚嫩、粗糙的。教师的目光不能只盯住学生作文中的缺点,而是要善于发现和抓住学生作文中的每一个微小的优点和进步,哪怕是一个好句子、一个用得合适的词语、一项新鲜的材料……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鼓励其继续发扬。在“最喜爱的水果”这一次作文批改中,我总是尽可能地发掘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给予个性的批语。如:“用词生动有趣!”“真棒,老师为你喝彩,更为你加油,希望你不断努力,一篇篇好文章将会在你的笔下呈现。”通过这些赏识鼓励性的语言,时刻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殷切期望和一片爱心。
陶行知先生说:“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可以想;解放儿童的嘴巴,使他们可以谈;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可以玩……”只有在作文教学中解放学生,才能全面释放他们的热情,最终使他们思维得以驰骋,个性得以张扬。
参考文献
[1]邓先惠 小学三年级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
[2]吴瑞雪 以读攻写:小学生阅读与写作教学策略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12。
论文作者:许鹏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40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3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紫色论文; 使他论文; 小公主论文; 儿童论文; 自己的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40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