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妇幼保健院 广西柳州 545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儿鼾症通过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后对鼾症患儿实施围术期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11月之间收取的36例小儿鼾症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每组患儿18例,常规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患儿在围术期内给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满意度18例(100.00%)明显优于常规组满意度13例(72.22%),两组满意度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小儿鼾症在围术期进行护理干预,对降低患儿在康复期内发生并发症、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对促进医患关系的和平发展、社会和谐的进步意义重大。
关键词:鼻内镜;腺样体切除术;小儿鼾症;护理
腺样体肥大即咽扁桃体增生肥大,而小儿腺样体肥大大多数为生理性,鼻咽内部出生时就存在淋巴组织,伴随着患儿的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增大而增生),一般患儿在6岁时已经发展至最大的程度,之后会逐渐的消失,但是患儿在发生流感、急性扁桃体炎时,刺激腺样体后发生病理性的肥大增生,如该阶段的腺样体对邻近的器官和周身的器官造成影响时,会因为阻碍鼻部的引流,致使患儿在睡眠是发生打鼾、呼吸时张口等情况,严重影响睡眠状态,对以上的情况需要及时的治疗,如若在保守的治疗后,效果不理想,应该需要实施腺样体切除术对其进行根治[1]。我院自采用比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小儿打鼾症,给予患儿实施围术期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特将相关材料整理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患儿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11月之间收取的36例小儿鼾症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每组患儿18例,每组患儿18例其中男性患儿20例,女性患儿16例;年龄最小为3岁,最大为9岁,平均年龄为(5.1±1.2)岁;所有患儿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萎靡不振、睡觉打鼾、头晕、记忆力下降等;11例患儿睡眠中出现磨牙、盗汗、夜惊等,在口咽处存在明显狭窄又高的硬腭;通过鼻内镜下检查后,有较多的分泌物在鼻腔内集聚,鼻粘膜肿大、水肿;在纤维镜下可见粉色的鼻咽顶部,鼻孔有叶状淋巴组织将其阻塞,肿块在能明显的触及[2];所有患儿在全麻下实施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手术整个过程非常的顺利,效果理想。
1.2护理方法
常规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术前对患儿实施常规的检查,术中对其各项生命体征进行观察,术后指导患儿按时服药,如出现不适等症状及时同时主治医师实施相应的处理等;试验组患儿在围术期内给予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术前护理
在接诊患儿及家属时,要有和蔼的话语与患儿及家属进行沟通,避免直接询问关于病情的话语,在患儿的心中留下和蔼可亲的一面,并使患儿积极的喜欢上你,并及时的消除患儿因来到陌生的环境,而产生的恐惧、紧张的心理,因大多数患儿的年龄较小,有较强的依赖感,自理的能力较差,需要家属的陪同。一部分患儿还有对医生的恐惧感,加上陌生的环境,而整日的哭闹不止,尽量用耐心的、温柔的话语做出亲吻、抚摸、拥抱等动作,还可以通过讲故事、动画片等患儿感兴趣的话题来拉近患儿和医护人员的关系,在选择话题时,尽量的选择该患儿年龄段可能感兴趣的事情,并用鼓励、奖励的方法使其配合治疗,还有告诉患儿向其他坚强的孩子学习,努力争取做一个听话、坚强的孩子。
1.2.2术前的准备
术前协助患儿完成各项检查项目,充分的掌握患儿鼻腔是否有不适感或感冒,并告知家属充分的做好预防感冒的措施,并保证患儿有充足的睡眠;术前(3d)指导患儿做好口腔内的清洁,用药生理盐水对其空腔进行漱口,次数4次/d;术前1d需要对患儿的鼻腔进行护理,并将其鼻腔内的分泌物彻底的清洗和清除;并根据医嘱做好抗生素的皮试,并将皮试的结果详细的记录,如发生阳性的反应,应及时的告知主治医生,以备不时之需[3];术前告知患儿的家属,注意饮食的搭配和饮食的卫生,避免摄入刺激性的食物导致发生一系列的肠道反应;术前8h禁食,在手术的当天早上对给予患儿检查相关项目的检查结果一起带入手术室,需要随时进行查阅;术前30min给予患儿实施阿托品和苯巴比妥(肌肉注射)。
1.2.3术中配合
给予患儿体位取仰卧位,并将患儿的面部朝向手术操作者方向,将两眼贴好眼膜,鼻内镜调好;术中严密的观察患儿的呼吸状态、心率等各项生命体征水平的变化情况。
1.2.3术后护理
(1)术后因麻醉为清醒时,要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并将患儿的面部朝向另一侧,避免发生鼻腔内的分泌物发生误吸,导致引发的肺部感染甚至是窒息;本次所有患儿均采用低流量持续吸氧,对其呼吸的情况进行改善;在床边放置吸痰器和急救物品,预防以外发生,随时给予救治措施;(2)对术后的切开处进行观察,是否存在渗血的情况发生,并指导患儿将口腔内的分泌物及时的排除,并告知患儿不能将分泌物再次的咽下,从而引发的胃部发生不适感;对其排除的痰液进行观察,大多数患儿排除的痰液存在血丝,是正常的状况,及时的与患儿的家属解释,排除家属的紧张心理;(3)严密的观察患儿的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因患儿的鼻咽部的黏膜处比较敏感和脆弱,因在术中对其实施插管后,可能对其刺激后从而引发局部水肿;若患儿出现呼吸不顺畅的情况,应立即叫醒患儿、改变体位[4]。
1.2.4疼痛护理
术后24h,患儿的眼部会有明显的疼痛感,一般时大多数患儿是在可耐受的范围内,不需要服用止痛药物,只需要使用冷袋放置在颈部;如患儿无出血的指征后,可以给予患儿冷流食,在对患儿进行护理时,指导患儿多喝冷开水,对黏膜进行湿润,能有效地缓解咽肌发生痉挛,还能预防切口发生出血;指导患儿术后进行吞咽、吐舌、张嘴等动作,并引导患儿开口说话,对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积极的作用;可以给患儿播放动画片、音乐等方式,转移患儿的疼痛感的注意力。
1.2.5饮食护理
术后6h可以给予患儿摄入冷流食(无杂质);术后1—2d可以摄入温质的流食,避免过硬、太热的食物;术后3d可以摄入面条、蔬菜(煮熟后),饮食合理的搭配,并给与充足的营养;术后2周内禁止摄入辛辣、坚硬、粗糙等物质的食物,待创面充分的愈合后,方可恢复正常的饮食;并叮嘱患儿家属,使用生理盐水对其口腔进行说课,保持口腔内的清洁环境,避免切口发生感染。
1.2.6并发症的护理
(1)体温:术后大多数患儿会出现体温上升的特征,但如果体温>38.5℃,应及时给予物理降温;若体温为改善甚至加重,并且咽部发生疼痛,说明感染,需要及时告知主治医师,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2)出血:术后严密观察患儿的伤口是否存在活动性出血,如若口腔、鼻腔内有血液,需要对其进行及时的止血治疗,将患儿取半卧位,对颈部、咽部冷敷,收缩血管,促使出血停止。
1.2.7出院指导
患儿出院后,应告知患儿保持口腔内卫生;多喝水,在近期饮食上要注意避免摄入辛辣、坚硬、粗糙的食物;注意保暖,避免感冒;避免抠挖鼻孔、咳嗽等动作;如咽部发生疼痛、体温异常升高,需要及时回院进行复查。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采集后数据资料全部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中计算方法进行统计和分析,组间护理满意度对比数据采用(%)表示,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标准,代表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
试验组满意度18例(100.00%)明显优于常规组满意度13例(72.22%),两组满意度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n(%)]
3讨论
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术虽然是一种微创、新型的手术方法,因手术的损伤程度轻、出血量少等特点,但是本次的护理对象是年龄较小的儿童,因此对手术有较为模糊的概念和恐惧的心理,因此在术前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和健康的宣传以及围术期进行护理干预的意义重大,在术后给予患儿生命体征的监测、呼吸道的护理、疼痛护理等护理对策,对降低患儿在康复期内发生并发症、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对促进医患关系的和平发展、社会和谐的进步意义重大[5]。
参考文献:
[1] 马丽华.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小儿鼾症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90):203+205.
[2] 于丽娜.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小儿鼾症的护理对策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9):264-265.
[3] 唐岚.小儿鼾症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围术期护理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5,39(10):1202-1203.
[4] 赵炜,宋伟,付桂霞.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小儿鼾症的护理探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7):186-187.
[5] 黎晓静,彭湘粤,沈平,等.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治疗小儿鼾症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医学工程,2015,23(01):129+132
论文作者:许燕青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2
标签:患儿论文; 术后论文; 小儿论文; 发生论文; 对其论文; 满意度论文; 术前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