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金融改革若干问题评述_国有银行论文

对今年金融改革若干问题的点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若干问题论文,金融改革论文,点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年初以来,金融业一系列的改革与布局都表明2004年金融改革的不平常,用450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注资中行与建行、国务院公布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9条意见、央行货币委员会成员的大调整(国务院秘书长、银监会主席、保监会主席的加盟)、国内银行业对内外资本的开放、中国人寿同时在美国与香港上市等,这些都表明今年金融改革一系列大的动作的开始。可以说,中国金融改革已步入深水区。

正是以上述为背景,刚刚结束的一年一度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成了国内外十分关注的热点。这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不仅对证券市场的发展、保险体制改革的深化、金融各业的总体协调为会议所关注,而且央行主导仍然是这次会议特色。因此,深化资本市场与保险改革、国有银行改革、信贷结构的调整、人民币汇率问题既是会议的热点,也是今年金融改革的重心。

一、关于资本市场

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前夕,公布了《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可以说,《意见》一公布,市场的反映是十分强烈的,好评如潮。凭心而论,《意见》是国内证券市场出现以来,政府对证券市场问题最为全面、最为专业的阐述。该文件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资本市场中一系列重大问题,可以说,它将成为国内证券市场未来几年健康持续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而且其文件对国内证券市场深层问题理解、专业化的程度,实际问题的针对性及权威性都集中国人智慧。可以说,随着该文件的颁布和逐步落实将对国内资本市场未来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也正是借《意见》之东风,金融会议上明确了如何落实《意见》、如何发展与完善国内资本市场,将出台不少重大举措。

不过,我们也要看到,在《意见》中对认识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重要性、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相关政策、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推进上市公司规范运作、促进中介服务机构规范发展,到加强法制和诚信建设,提高监管水平等作了面面俱到的论述,但是唯独没有对证监会权力的监督与约束,没有如何减少政府对股市的管制、没有对如何走出“计划市”有详细的规定。可以说,在《意见》中,尽管其主旨是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但是这些仍然建立在不断强势的政府管制、建立在不受约束的政府权力的基础上。

还有,尽管《意见》对国内证券未来发展的纲领性是毫无疑义的。但据报道,《意见》基本上是由证监会主导的结果。而作为一个涉及到整个社会各方利益的文件,仅是一个部门主导,自然不是整个社会博弈的结果,也就无法完全关注到整个社会的利益或找到整个社会利益的均衡点。因此,对今年国内的证券市场来说,政府出台政策推动市场发展是好事,但最为核心的东西是如何保证中小投资者能够在市场购买到的证券物有所值。

二、关于国内保险业

对于国内保险业,尽管近几年来有长足的发展,但是无论是从保险理赔的功能、保险密度、保险深度等与发达国家的市场相去很远。正如吴定富所言,国内的保险业还是与民众生活很远。因此,今年的保险业改革重点一方面会放在如何通过金融创新推出一系列产品满足民众需要,另一方面会对现有的保险资金寻找好的投资出路上。前者在于如何扩大市场,后者在于促进保险市场持续发展与繁荣。但是保险金的投资应该安全性第一,在国内资本市场相当不稳定的情况下,如果通过政策的方式推动保险资金入市,是否为明智,应慎之而行。但QDII的推出应该是中国的保险资金进入国际资本市场一条好的投资途径。任何投资,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多一种选择就多一种获得机会。保险业也是如此。

三、关于银行业

银行业改革仍然是今年金融业改革的重心。我们可以看到,几年来,国有银行一直面临巨大的困难与问题,如何改革,如何调整,政府一直在出台种种政策措施,特别是国有银行不良贷款高的问题,政府更是下了大力气,如债转股、制定严格风险管理规则、规定各行不良贷款率下降幅度等,但是由于这些改革没有深入问题实质,其取得成效也不大。2004年初,国务院作出决定对中行建行实施股份制改造,动用450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等为试点银行补充资本金,更是把国有银行改革推向新高潮。国家向中行、建行注资450亿美元,相当于3720亿人民币。中行建行获得这种注资后,采取资产重组、呆坏帐剥离、实行股份制改造等实行财务重组,最后上市。

我们知道任何制度的改变与确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一个过程。几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在拿钱来给国有银行买好机制,代价很大,但成效却小。对于四大国有银行来说,如果通过注销呆坏帐、出售不良资产、补充资本金来降低不良资产率,来提高资本充足率,以便在短期内达到重组上市的财务条件,而不再进行更为深层次的改革,不把这些改革的经验转为法律与制度,那么国有银行上市后要成功转制是不可能的。正是从这意义上说,对于国有银行改革,今年不仅会出台一系列法律与条例,完善国有银行内部的管理与风险控制,而且会为国有银行机制转变创造内外部条件。国有银行的调整机构、裁减人员、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完善银行公司治理机制等改革任务十分艰巨。还有,如《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规定》、《银行卡条例》、《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和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的出台,在利率市场化、货币信贷政策等方面也会有所调整。可以说,今年的金融改革,许多方面都会围绕着国有银行改革进行。国有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上市,建立有效的商业化运作机制是今年银行业改革的重点。

四、关于信贷结构调整

银行的信贷结构调整也是今年金融改革的重点。2003年是国内信贷增长最快速的一年,全国金融机构全年新增贷款近3万亿,去年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19.58%,狭义货币供应量增长18.67%。可以说,去年国内信贷超高速增长,一方面是新政府上任、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国有银行内部利益驱动的结果。有研究报告指出,商业银行对利差已非常敏感。在存款利率不变的条件下,贷款利率向均衡水平每移动一个百分点,贷款增长将提高3个百分点。

我们还可以看到,中国人民银行早已发布公告,决定从2004年1月1日起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同时,从2003年12月21日起将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由1.89%下调至1.62%。法定准备金存款利率仍为1.80%。以一年期贷款为例,现行基准利率为5.31%,扩大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后,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可在4.78%-9.03%的区间内按市场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在存款利率不变的情况下,这种利率市场化使得信贷的利差水平扩大一倍以上,借助于2003年商业银行业绩改革的示范效应,以及银行本身的利益所驱,国有银行改革上市的需要,国内银行仍然有增加信贷的动机。

但是,银行信贷的结构调整也会逐步地进行,否则货币信贷增长过快会积聚潜在金融风险。这样对少数行业(如钢铁、电解铝、水泥)投资过度抑制是十分正常了。为了防止一些行业的投资过热,调整银行信贷结构,政府货币政策的预期调控目标,2004年全国金融机构全年新增贷款近2.6万亿元左右,广义与狭义货币供应增长为17%左右。为了保证国有银行顺利地财务重组上市及国内经济相适应的增长速度,今年银行信贷不会过快地收缩,只是进行一些信贷结构调整。当然这种信贷结构调整对一些行业(如钢铁、房地产)会影响大,而对另一些行业影响小,甚至于有些仍然是银行大力扶持的行业(电力、农业)。银行信贷的灵活性是今年银行信贷的特点,而并不在银行收缩或扩张。

五、关于人民币汇率

人民币汇率问题,经过2003年巨大的国际压力,先是美国,后是日本,然后还有欧盟等都向中国施压人民币升值,但是中国政府没有就范。反之,人民币汇率升降问题则越讨论越明。最近人民币升值的传言四起,但是在中国资本项目没有完全开放的情况下,在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的条件下,人民币汇率的升降,完全是中国政府自行决定的事情,中国政府不会由于外面的压力来改变什么。所以,传言一出,央行立即表示这种传言是无中生有。

特别是对于人民币汇率的问题,温总理的阐述也在情在理,即对于人民币的问题在于“完善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而这种表述也早已写入了十六大三中全会的文件。对于这种表述,我想应该分三个层次来理解。即人民币汇率水平、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及人民币汇率制度。

目前,国外所注重的往往是人民币的汇率水平,及人民币汇率制度,而国内政府更关注的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对问题所理解的层次不同,当然所要求的东西不同了。但是,毫无疑问,在转轨经济过程中,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扭曲是在所难免,特别是在资本项目没有开放的条件下,更是如此。但是,人们也可以看到,从去年以来,中国政府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无论是用国家外汇注资、增加居民旅游携带外币的数量、放开国内企业到外投资、降低出口退税率等都是在为减少人民币升值压力做工作,都在为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创造条件。正如周小川行长所言,要让实行人民币自由浮动必须在进出口贸易、资本项目开放、国有银行改革进展较大的条件下才能进行。所以,2004年,人民币汇率的问题仍然会让国内外十分关注,同时也会出现种种传言,但中国政府仍然会以人民币汇率稳定为先,会以形成合理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为先。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只会在这个大前提上进行。

总之,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后,今年的金融改革会比2003年力度要大,要广泛,但最为重要问题是国有银行改革、信贷结构的调整及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完善。

标签:;  ;  ;  ;  ;  ;  ;  ;  

今年金融改革若干问题评述_国有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