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收支均衡的实证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养老金论文,收支论文,实证研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给现收现付制(pay-as-you-go)养老保险体系的均衡运行带来了严重的挑战。中国在199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规定》中,进一步明确了以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作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并于2001年在辽宁试点。从传统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的过渡存在着隐性债务问题和统筹基金长期收支均衡问题。现有的研究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养老保险的体制问题:埃斯特勒·詹姆斯(2002)分析了中国社会保障改革的动因,提出通过改变制度中的参数设计,解决养老保险向多支柱模式转轨过程出现的新问题;马丁·菲尔德斯坦(1999)在个人账户可获得一个比较理想的投资收益率的假设之上,认为中国养老保险出路是基金制;封进(2004)则提出当收入差距较大时,采用现收现付制有益于社会福利的改善,而且只要劳动生产率水平得以提高,现收现付制可以实现可持续均衡。本文给出一个基本分析框架,分析现收现付制和积累制养老保险体系的基金均衡机制,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调节中国养老保险目标体系均衡运行的政策选择。
一、模型分析
(一)现收现付制模式下均衡模型
我们引入萨缪尔森(Samuleson,1958)叠代的生命周期模型,考虑现收现付制下,影响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均衡的因素。首先给出模型的前提条件:
1.假定经济是封闭的,并且市场竞争均衡是稳态的。
2.假定每一代人在寿命期内生存两期:工作期和退休期,每个人都可以从养老保险体系中领取养老金。
3.不考虑利他主义(遗产)因素的影响。
现在考察在t-1期工作的一代人,设工资总额为W[,t-1],基金缴费率为τ[,t-1],养老金储蓄回报率为R,那么,在t期时,他们进入退休期,积累的养老金总量为:P[,t]为:P[,t]=(1+R)τ[,t-1]W[,t-1]
(1)
根据现收现付制的性质,t期工作的年轻人所交纳的养老金,将支付给从t-1期进入到t期退休的老年人。设t期工作的年轻人的人数为N[,t],在t期退休的老年的人数为N[,t-1],那么,养老金缴纳与给付的均衡等式为:P[,t]N[,t-1]=N[,t]τ[,t]W[,t](2)
假定养老金的缴纳比例始终不变,在我们的模型里τ[,t-1]=τ[,t]=τ,人口的增长率为n,我们有:
(N[,t]/N[,t-1])=1+n
(3)
同时,我们又假定两代人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为λ,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完全体现在实际工资的增长上,因此我们就有:
(W[,t]/W[,t-1])=1+λ
(4)
综合以上各式,可以获得:
Pt=(1+n)(1+λ)τW[,t-1](5)
Pt≈(1+n+λ)τW[,t-1](5a)
养老金的缴纳比例τ=(P[,t]/W[,t-1])×(1/1+n+λ) (5b)
因此,上述(1)式中的养老储蓄的报酬率R≈n+λ,即现收现付制下的养老储蓄的报酬率由一个经济中人口的增长率与劳动生产率之和来确定。
我们可以得到现收现付制养老体系下,影响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均衡的重要参数值:
1.老年人口和就业人口之间的比例被称为赡养率(DB[,t])。
赡养率
DB[,t]=(N[,t-1]/N[,t])=(1/1+n) (6)
老年人口越多,就业人口的影响赡养比率就越高,相反,就业人口增长越快,赡养比率越低。因此,影响赡养率的因素有:1)就业年龄,就业年龄规定得较高,就业人口就较少,赡养率随之增大,反之赡养率则减少。2)退休年龄, 退休年龄规定得较高,就业人数增加,退休人数相应减少,赡养率就较低,反之赡养率就较高。3)平均余命,平均余命是指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后的平均存活年龄。平均余命越长,老年人口被抚养的年限就越长,相应地退休人数增加,赡养率就较高。
2.养老金给付与工资的比率被称为替代率(RR[,t])。
替代率
RR[,t]=(P[,t]/W[,t-1])=(1+n+λ) (7)
替代率由养老金的缴纳比例、人口增长率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等因素共同决定,其中的养老金的缴纳比例由平均养老金和在职职工平均工资决定:在职职工平均工资一定时,平均养老金给付越低,则替代率越低,缴费率也就越低,反之缴费率则越高;在平均养老金一定时,在职职工平均工资越高,平均替代率就越低,缴费率就越低,反之缴费率则越高。
(二)完全积累制模式下的养老基金收支平衡模型
完全基金制与现收现付制相比,是一种基于投资的个人在生存两期的跨时期福利配置问题。在完全积累制下,在t-1期就业人口中的每一个人根据一定的比例,比如说还是根据与现收现付制同样的比例τ从工资中扣除养老金,所不同的只是他们不将养老金扣除数额(τW[,t-1])交给一个公共养老管理机构,而是交给一个养老基金营运公司,投资运营于资本市场,当这一代就业人口在t期退休时, 根据金融市场的市场利率r获得养老金收益,因此t期的养老金P[,t]由下式决定:
P[,t]=(1+r)τW[,t-1](8)
根据完全基金制的性质,在t期退休的老年人,将领取t-1期个人所缴纳的养老金。此时,养老金替代率为:
RR[,t]=(P[,t]/W[,t-1])=(1+r)τ (9)
从上式可知,完全基金制的养老金替代率是由市场利率r和养老金缴费率τ共同决定的。在其他参数不变时,养老金替代率与养老金缴费率τ成正比例关系;在其他参数不变时,养老金替代率随r的增加而增加。
另外,叠代的生命周期模型是高度抽象的模型,由于积累制的特点,养老金替代率会受下列因素影响:
1.缴费年限。同等条件下,缴费年限越长,积累的储蓄额就越多,相应地替代率也就越大;
2.平均余命。和现收现付制一样,平均余命与替代率成反比例关系。
3.工资增长率。工资增长率较高,在所有缴费额中,越远离退休年龄的缴费额所占的比重就越小,退休前一年所占的比重最大,这样替代率就会下降。
4.通货膨胀率。在发生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实际工资增长率近似等于名义工资增长率减去通胀率,实际利率等于名义利率减去通胀率,且通胀率较高时,由于名义工资增长率随通胀产生而相应提高,但名义利率明显低于通胀率,结果造成实际工资增长率和实际利率的差距较大,严重影响养老基金的收支平稳,造成替代率下降。
二、实证分析
我们运用世界银行人力发展网络社会保障小组的开发的养老金改革备选方案模拟工具包PROST(Pension Reform Option Simulation Tool-kit)精算模型,以当期收支结余占2001年GDP比重为标尺,分析模拟2001年至2075 年辽宁试点方案养老金收支均衡状况:
图1 2001—2075年统帐基金收支结余占当期GDP比重
附图
数据来源:辽宁省社会保障局
现行基本方案的个人账户基金收支在2031年以前表现为盈余,2031年以后赤字占GDP比重逐渐增加,2075年达到最大;统筹基金收支缺口逐步上升,到2075 年达到收支均衡;统帐基金收支在预测期内表现为赤字,收支缺口占GDP比重逐渐扩大。
可以看出,现有模式下,无论是目前还是长期都无法达到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的均衡。我们在基本方案(现行试点方案)基础上,修改影响基金收支均衡的参数指标,对投资回报率提高、养老保险费率降低、征收率(又称缴费率)提高、推迟退休年龄和按平均余命发放所引起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均衡状况的改变进行实证分析(图2)。
附图
数据来源:辽宁省社会保障局
(一)提高投资回报率
在基本方案基础上,假设基金投资回报率提高,统筹基金投资回报率2005年、2030年分别为2%、4%,个人账户基金投资回报率2005年、2030年分别为2.5%、5%,与基础方案相比,基金当年总收支占GDP比重在2013年至2041年期间得到改善,在预测期内的其它年份均有所恶化。但从趋势上,较基本方案仍有所改善。
(二)降低养老保险费率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假设统筹基金缴费比例由2001年的22%降到2015年的18%,2075年降到15%,个人账户缴费比例保持8%不变,养老金当期收支缺口占GDP比重较基本方案在2018年至2036年得到缓解,在预测期内的其他年份缺口占GDP比重均扩大,越接近预测末年缺口越大。
(三)推迟退休年龄
在基本方案基础上,逐步推迟退休年龄,2015年退休年龄男职工达到60岁,女职工达到56岁;2030年男女职工同时达到61岁,至2050年男女职工退休年龄同时推迟到65岁后保持不变。与基本方案相比,推迟退休年龄后,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在2014年至2023左右出现第一次盈余,2063年开始出现第二次盈余,一直保持到2075年盈余占GDP的0.505%。
(四)扩大覆盖面
在基本方案的基础上,假设个体参保趋势(个体从业人员占参保人员的比重)逐渐扩大,2001年为9%,2002年为20%,2003年为28%,2005年达到31%,2075年达到50%,保持模型中其他参数不变。扩大覆盖面意味着扩大执行了不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虽然有助于缓解短期的当期基金困难问题,但给长期带来更大的基金缺口。
(五)个人账户按平均余命发放
在基本方案基础上,假设个人账户基金按18年平均余命发放,与基本方案相比,养老保险基金收支从2012年出现明显好转,当期收支缺口占GDP的0.375%,在2075年减少为0.001%。
(六)提高收缴率
在基本方案基础上,假设基金收缴率由2001年的85%逐步提高到2015年90 %、2075年的98%,在预测期内从2009年开始,基金收支的财政状况较基本方案有明显的改善,收支缺口减少到GDP的0.513%。
三、结论及进一步分析
从以上实证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在“统账结合”的混合制养老保险体系内部,我们通过适当调整可控的政策性参数,可以调节养老保险基金在一定时期内的均衡运行,减少隐性债务占GDP比重,实现从原来体制向现有体制的平稳过渡。 我们提出以下政策性建议:
(一)充分考虑扩大覆盖面的影响
扩大覆盖面虽然在短期内将增加基金收入、弥补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但同时扩面意味着扩大执行了不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将负担转嫁给后代,增加了长期支付的负担,带来更大的基金缺口。因此应充分考虑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因素导致的覆盖面扩大给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带来的影响。
(二)提高投资回报率
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回报率的提高可以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减少养老保险的成本,实现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的纵向平衡,建议加快进行个人账户基金的资本化管理运营。
(三)提高收缴率
收缴率是影响养老制度财务健康状况的直接重要因素,收缴率越高,养老基金收支缺口减少,债务总量占GDP比重显著降低,财政状况得到改善。 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征缴率,杜绝逃税、漏税和赖费现象,保持养老保险基金长期收支均衡。
(四)推迟退休年龄
推迟退休年龄是改善养老保险金基金收支均衡重要政策因素,推迟退休的时间设定越早,对缓解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压力越有效。因此,应考虑经济、人口、就业等综合因素,逐步、适当地提高退休年龄,制定推迟退休政策,严格控制提前退休,改善养老保险基金长期收支均衡。
(五)以平均余命发放个人账户基金
目前个人账户基金是以退休后十年余命计算法支付,十年后的养老金将全部转化为政府债务,影响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的长期均衡。建议改变养老金个人账户部分的发放方法,减少债务总量,改善养老保险收支均衡。
(六)适度调整养老金支付水平
尽管我们在PROST精算模型没有考虑到替代率的变化对养老基金收支均衡的影响,但从定性角度来看,适度下调“中人”的平均替代率,随时间的推移缓慢下降到60%,以便平稳与“新人”衔接,同时进一步完善“老人”的养老金调整机制,降低平均替代率有利于养老保险财政收支状况的改善。
标签:养老保险论文; 养老金论文; 养老保险基金论文; 现收现付制论文; 法定退休年龄论文; 增加养老金论文; 养老金调整论文; 社会保险论文; 投资回报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