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校村联动机制,促进潜能生自信发展论文

建立校村联动机制,促进潜能生自信发展论文

建立校村联动机制,促进潜能生自信发展

吴勇明

板芙中学是一所农村中学,几年前,在社会、家庭、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观念影响下,学校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关注优秀学生学习成绩方面,而忽视了对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导致中等偏下学生的比率增大,潜能生的表现越来越差,学校管理也体现不出明显的成效。

鉴于此,我校结合多年的教育经验,以倾心关注每位潜能生的全面发展为探索基点,提出了 “校村联动”德育帮扶机制,通过这种校内、家庭、村社 “三位一体”管理模式的开展来实现潜能生质的转变。

酒精性肝病的治疗方面,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Szabo(摘要LB-1)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报道了IL-1受体激动剂联合己酮可可碱和锌治疗重症酒精性肝炎28 d,终点指标为30 d、90 d及180 d的病死率,与甲泼尼龙(32 mg每日口服,28 d)比较,短期疗效相近,长期疗效新的治疗更有优势。

一、了解情况,分析成因

潜能生是指因各种因素导致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他们在学习上主动性不强,注意力不集中,对学习没有太大的兴趣。结合学生在校表现及家访的情况,学校将潜能生产生的原因归为三大类:

1.家庭教育不当或缺失

我校学生主要来源于板芙镇河西片农村和积分入学的外来务工子女,大多数学生家长文化素质低,对学生的学习不能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又加上迫于生活的压力,很多父母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和心思去管理孩子。有的父母甚至常年在外,对孩子不管不顾,放任自流。家庭教育的缺失或不当,使这部分学生离校后无人管理,学习处于被动的地位,积极性不高,从而丧失了学习的上进心,成为潜能生。

2.自身心理问题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村社是学生共同成长的家园,其蕴含的文化是对中小学生进行德育的最好资源。我校创新德育实践载体,利用村社丰富的教育资源对潜能生进行情感熏陶式的转化教育。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村社每到暑假都会开展学生 “校外夏令营”活动,邀请这些学生参加校外写生、初三第一学期组织参观市内重点高中等,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乐,在活动中体会学习的乐趣。为了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刻苦读书,成立爱心小组,为学生赠送图书与文具,还设立了学业奖学金,对那些成绩优异但家庭困难的学生给予板芙教育 “振翅基金”奖助学金奖励。周末假期,村社开展家庭教育讲座、亲子活动游戏等,增强学生与父母的情感联结,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3.意志薄弱,学习能力差

这类学生聪明好动,性格活泼开朗,只是因学习动机、意志等方面的问题导致学习困难。他们缺乏学习目标,对学习提不起兴趣,上课时不认真听课,萎靡不振,垂头丧气,一到下课就与同学嬉戏打闹,精力旺盛。在学习的过程中,意志力薄弱,不能坚持始终,遇到感兴趣的科目会认真,但遇到难懂的科目就放弃。

二、校村联动,双管齐下

学校教育只是整个教育的一部分,社会和家庭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我校潜能生特点,加强校村联合,构建 “校村联动”的沟通平台已成为解决潜能生问题的有效途径。

1.分类建档,推行双导师制

为了促进潜能生心理健康发展,学校和村社建立双向心理辅导室。在学校,由心理教师为有心理问题的潜能生进行沟通疏导;在村社,建立与学校心理教育相辅助的社区心理辅导室,聘请离退休教师(板芙镇关工委成员)或社会爱心人士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双向心理辅导室的建立不仅解决了学生校外无人管理疏导的问题,更让学校、村社、家庭三者紧密联系起来,实现 “三位一体”德育教学新模式。

2.建立双向心理辅导室

为了加强潜能生转化工作的有效开展,我校从潜能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将校区内的潜能生按成因进行分类编档,并根据这三类潜能生的行为特点,联合村社,推行双导师制度,采用定目标、定进度、定成绩、定活动等方式对这些潜能生进行一对一跟踪辅导教育,以便解决潜能生 “离校离教”的问题。一方面,在学校选择德才兼备的教师担任潜能生的 “校内导师”,负责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做学生思想上的指引者、学习上的辅导者、生活上的指导者。另一方面,在村社选择热心德育工作的村委干部或离退休教师 (板芙镇关工委成员)担任潜能生的 “校外导师”,负责了解学生校外的表现情况,及时将学生校外表现反馈给学校,定期深入学生家庭,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带动家庭教育,为潜能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3.利用村社,丰富教育资源

潜能生的心理问题大多是家庭环境、童年经历或身体原因所造成的。有的学生属于单亲家庭,常年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关爱,使得这些学生性格孤僻,易暴易怒,对老师甚至社会有一定的仇恨心理;有的学生因为家庭贫困,性格自卑,不敢参加集体活动,不主动与班级同学互动,课堂表现不积极,学习成绩不理想;有的学生仅仅因为老师一句批评或指责,内心受挫,对学习提不起兴趣。

校村联动机制的建立无疑是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有益尝试,拓展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和观念;改善了家校关系,转变了家长的教育观念;摸索出了一条适合农村地区学校如何促进潜能生发展,进而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路子。

三、校村互助,成效显著

图9给出了子宫内膜癌细胞动态显微观察结果.图9(a)是加普通培养液10 s后的相位像,图9(b)是加普通培养液30 min后的相位像,图9(c)是加药后30 min后的相位像,图9(d)是加药后150 min后的相位像.

实施 “村校联动”管理模式后,我校潜能生的人数逐渐减少,经过多年的实践,我校学生自2011年开始,中考成绩进步明显,考取重点高中的人数稳步攀升,连续几年来,中考获得 “中山市教学质量评价一等奖”的殊荣。例如,学生余俊辉因缺少家庭的温暖和关心,性格孤僻怪异,学习习惯较差。学校在了解该生的基本情况后,立即联系该生所在的村社,指定村社具有多年心理辅导经验的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吴炳森老师做余俊辉的校外导师。在学校,心理老师与余俊辉经常聊天、谈心,通过各种方式舒缓余俊辉的身心;班主任通过班级活动、小组互动等形式,增强余俊辉班级意识;在校外,吴炳森老师在村社心理辅导室与余俊辉做游戏,聊天,教他写作业,和他一起看书,到了周末,还会邀请余俊辉去他家里做客,通过这种不断沟通、不断关爱的方式逐渐感化余俊辉的内心;村社还会定期开展 “亲子互动”游戏或家庭教育讲座,让余俊辉和他母亲在这些活动中增进感情。如今的余俊辉已然是一个阳光开朗、做事认真、努力学习的少年。

校村联动管理机制是我校基于对农村潜能生特点的实践研究而总结出的成果。它以学校为主导,在重视学校教育工作的同时,强化了村社在转化潜能生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中 “离校离教”的问题,为我国农村中学潜能生转化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以此将各观察指标小于等于截点值定义为低比值组,高于截点值定义为高比值组。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见表1和表2。

2015年,世界经济从金融危机中艰难复苏,中国经济增速首度破“7”,“三期叠加”效应明显。我国农业发展既拥有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大宗农产品总量居世界首位等诸多优势,也面临着农业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缺乏竞争力,以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发展和资源永续利用,寻找促进农民收入稳定较快增长动力、加快缩小城乡差距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等新老难题。

(作者单位:广东中山市板芙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 晁芳芳

标签:;  ;  ;  ;  ;  ;  ;  ;  ;  

建立校村联动机制,促进潜能生自信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