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益性的图书馆核心价值定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公益性论文,图书馆论文,核心论文,价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核心价值是组织的灵魂与中心,它植根于组织文化中,渗透组织发展的整个过程和任何层次,影响组织的发展结果。同时,核心价值是组织核心能力和核心竞争优势形成的基础和决定性因素。“从根本上说,核心价值是我们职业的基础,是在社会中我们职业角色的本质”。[1]“它解释了职业工作中我们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以及为什么有价值”。[2]核心价值具有独特性与恒定性,它不仅是一个行业存在的必要条件,而且不以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始终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3]
图书馆的核心价值是什么?这是所有图书馆人都在追问并寻求其答案的一个常提常新的问题。蒋永福认为:“维护公民的知识自由权利,是图书馆职业的核心价值。”刘月秀认为:“图书馆的价值在于通过促进文献知识的活化与转化,为全社会所带来的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由此导致的经济效益。图书馆的价值是通过读者利用文献知识而体现出来的”。[4]詹衍玲认为:“服务是贯穿图书馆发展的主线,提供更好的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的核心价值”。[5]以上各位学者均从不同的角度对图书馆核心价值进行了论述。笔者认为,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应定位于公益性,即保障读者自由利用知识信息的公益性,这是图书馆行业区别其他信息服务机构的根本所在。就一个图书馆而言,其藏书目的、藏书内容、文献规模、设备规模、人力资源及其管理制度必然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生变化。但是,保障读者自由利用知识信息公益性的性质不仅不会因数字图书馆的到来而改变,反而将随着网络化的发展、资源共享的实现而得到加强。
1 公益性——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定位
图书馆是搜集、整理、保管和利用文献资料,并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服务的文化教育机构。图书馆的基本职能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传递文献信息,开展社会教育和提供情报服务。随着近代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图书馆传递文献信息和开展社会教育的职能便凸现出来。它以全面地收集、保存文献信息,以满足社会整体的、长期的利益为根本目的存在于社会,而不是基于任何短期的经济利益。这正是图书馆作为社会公益性机构区别于其他任何商业性机构的价值所在。在我国,公共图书馆本身就是作为文化部门的一个分支机构而存在。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是一种类似于灯塔服务、广播电视信号服务的“公共物品”,它实现了社会全体成员的公共利益。“公共物品”是指由政府提供的由公民税收支持的代表公共利益的物品或服务。根据公共物品的特征(非分割性、非排它性、非竞争性)判断,图书馆属于公共物品,是由政府通过全民税收支持其经费开支而面向全民开放,免费为全民所利用的公益性的文化教育机构。
公益性一直是图书馆行业所追求的价值目标。它通过文献的传递和开发,向读者提供知识产品和信息服务,满足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实际需要,使人们共同占有和享用前人创造的文明成果,以达到提高全人类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实现文化世代传承的社会责任。1847年,英国E·爱德华兹发文提出公共图书馆新理念,即建立一种由政府管理、地方税收支持并对所有纳税人免费开放的公共图书馆。1931年,印度S·R·阮冈纳赞曾指出:“图书馆应当是一种公众机构,公共图书馆应向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并从公共基金中得到资助。”1990年,国际图联主席汉斯·彼得·盖在第56届国际图联大会开幕词中说:图书馆应当“毫无阻碍而免费向任何人提供信息。”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由国际图联修订的《公共图书馆宣言》中仍然规定;“公共图书馆应由国家行政当局负责。它必须有专门的法律作为保障,并由国家和地方政府提供经费。”“公共图书馆必须敞开大门,不分民族、肤色、国籍、性别、宗教、语言、地位、学历,面向所有成员免费、公开开放。”[6]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决议》指出;“对政府兴办的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公益性事业单位给予经费保证。”因此,把公益性作为图书馆永恒的价值取向是我们必须的、也是唯一的选择。坚持图书馆的公益性,要体现两个基本点,一是免费,二是平等。这两点是图书馆职业的社会特征,这一特征为公民消除知识自由权利实现过程中的政治、经济和技术障碍,提供了社会保障。
任何国度的图书馆,都应完美体现公益性,这是图书馆的价值准则。在日本东京,不论是哪个图书馆,只要出示身份证就可以借阅图书,而且不收押金。被称为“美国文明柱石”的美国国会图书馆,并非只为国会会员服务,也为国内外一切读者免费服务。法国的国立图书馆,不仅让读者免费阅览,还提供各种手稿、图书、地图的复制品。英国图书馆的录像带、录音带,一律免费外借。为了体现图书馆的公益性,一些欧洲国家还以低于市场价格供应读者午餐。坚持图书馆的公益性也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目前我国的整体经济还不太发达,综合国力还比较低,人们用于文化知识的消费费用还非常有限。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应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同时,我国图书馆的主要经费(包括馆舍建筑费、文献购置费、人员工资、软件建设费等)来源于国家拨款,从某种意义上说,图书馆的一切文献和设施均是国家所有,因此无偿地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也是理所当然的。可以说,图书馆是带着公益性这一“护身符”降临于世的,而且这一“护身符”自古至今一直是图书馆之所以为图书馆的象征和标志。
2 图书馆核心价值的提升
2.1 转变观念是提升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前提
信息经济的兴起使图书馆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马克鲁普提出了“知识生产社会”的学说,德鲁克提出了“知识社会”学说;70年代波拉特提出了“信息经济”学说,贝尔提出了“后工业社会”学说。所有这些学说都指向一个共同的趋势,即知识和信息正在取代土地、资本等传统资源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财富的主要源泉。不难理解,一旦知识和信息的经济价值被揭示得如此淋漓尽致,它就很难继续作为公共品被自由消耗和“浪费”,它必然要被开发、控制、管理、利用,成为企业和组织的资本,成为可以直接买卖的商品。这些在信息认识方面的新变化模糊了信息的传统伦理,造成了人们对崇尚理性和知识、维护知识获取的平等权利、追求知识获取的最大化观念的不一致性。这种观念的不一致性必然造成图书馆职业理念的分歧,从而影响到图书馆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损害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澄清在思想观念上的模糊认识,坚定不移地秉承自由、平等、开放的价值理念,在尊重人们形成、保留和表达个人信仰自由的基础上,服务于人们的思想沟通、文化融合和求知欲望,促进知识的正常获取和信息的无障碍交流,实现图书馆职业的当代价值。
2.2 确立图书馆核心能力是提升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基础
在确定图书馆核心价值总体定位的基础上,必须明确图书馆行业有别于其他行业的、具有独特性的价值功能,即图书馆的核心能力,这是提升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基础。
J.H.谢拉说:“图书馆已从书籍的世界进入信息世界。”但图书馆通过规划协调将社会上分散的文献予以选择收集、组织管理,使之成为一个文献资源体系,以满足整个社会用户文献信息需求的全部活动与过程的信息资源建设功能,是任何其他机构所不能代替的。图书馆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专业分工,始终担负着社会文献集藏管理分工职能,这个功能从来没有因为文献载体形态的增加而转变。古代的金石、后来的纸张、现代的光盘、当代大型数据库的磁盘阵列,对于人类社会的管理知识活动而言,都可以视为物理记录载体的嬗变。在这个广大的新领域中,有管理对象的形态变化和管理技术的创新,但没有社会文献管理职能的替代者。“图书馆的主要任务是:资源建设和提供服务。”[7]图书馆的核心能力仍是信息资源的集藏和整序能力。
巩固自身的核心能力是任何一个阶层、群体立足社会的根本。数字文献与网络资源的社会服务离不开图书馆学的基本技能。要真正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能力,管理者首先要面对的是,数字文献资源在网络环境中的管理——集藏与整序能力的提升。提升了这一领域的能力,文献资源的社会服务能力才能具备基本的物质前提。传统图书馆时代是这样,数字化时代,图书馆的能力提升的基础依然没有本质的变化。
2.3 维护知识自由是提升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关键
所谓知识自由,是指在现实条件下不受限制地进行知识的自由生产、自由接受、自由传播、自由利用和自由管理活动的状态。或者说,知识在公平、开放的环境下,无限制地发表、接受、创造、组织和服务的过程或状态。从图书馆建设的角度看,世界各国之所以普遍设立图书馆建制尤其是公共图书馆建制,就是为了保障公民的知识自由权利。图书馆能够保障公民知识自由权利的范围主要限于保障知识接受自由的权利,因为公民利用图书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知识接受的需要。然而,在图书馆的知识服务过程中,各种人为地限制知识自由的现象却很多,如与知识自由不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图书馆对外开放不够、图书馆对外宣传不够等。所以图书馆应坚持在知识组织和管理过程中恪守客观公正原则,对知识获取的民主、平等、公平的原则,开放原则及以读者为中心等基本原则,清除在知识组织、生产、管理、传播和利用等过程中的各种障碍因素,努力实现知识自由。
3 结语
从职业角度看,图书馆的核心价值是指在众多的图书馆职业价值中,最能代表职业特征并对整个职业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那些或那种价值。就图书馆来说,强调的是收集和提供资料的自由;对利用者来说,强调的是从图书馆获得资料和信息的自由,而这个提供与获得是以公益性为基础的。“放弃图书馆的公益性之日,就是图书馆的终结之日”。[8]韩国学者李炳穆先生说:“图书馆生存的社会环境一旦变化,图书馆和图书馆员就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适应新环境。要注意的问题是,在图书馆的使命没有改变的情况下,不要像一些激进主义者和一些不成熟的未来学者所主张的那样,完全放弃图书馆和图书馆员现有的作用而去摸索新作用”。[9]对图书馆核心价值本身的研究,促使我们更清楚地理解我们持续的基本信仰和我们在社会中的角色。
收稿日期:2007-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