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亚洲论文,农村经济论文,金融危机论文,我国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引起了各国普遍关注。我国领导人和有关部门已表示这场危机尽管对我国经济没有产生直接冲击,但潜在影响不可低估。为了把握这场危机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影响,最近,我们邀请部分专家进行了座谈,并对有关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形成了一些初步判断。基本看法是:第一,由于我国农产品和乡镇企业产品出口或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包括韩、日和我国香港)地区,或通过该地区进入国际市场,出口受阻程度比其它非农产品更大,未来一两年我国农产品和乡镇企业产品的出口竞争将加剧;第二,东南亚个别农产品对国内已基本饱和的市场已造成一定冲击;第三,农业及乡镇企业引进外资总体上不会受太大影响,但东部沿海地区如山东、广东、福建等省份的乡镇企业利用外资将大幅减少。总的看法是,上述情况再叠加上国内农产品已形成买方市场、乡镇企业效益普遍滑坡的现状,不利因素增多。从这个意义上讲,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影响将比国民经济其它产业部门更大一些。当然,危机对东南亚经济的打击也给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一定机遇,这是可以善加利用的。
一、对影响因素的初步分析
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农业和乡镇企业的影响有别于对国民经济其它部门的影响,需要具体分析。这种影响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我国农产品和乡镇企业产品的出口,境外农产品的进口,以及农业和乡镇企业的外资利用。
(一)农产品和乡镇企业产品的出口竞争将加剧
1.未来一两年我国农产品出口将受到东南亚国家国内需求下降的不利影响。1997年我国全部商品进出口总额3250.60亿美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5.69%,其中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247.29亿美元,占全部商品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7.6%,其中农产品出口额占全部商品出口总额的比重为8%。从总体上看,我国农业对外贸的依赖程度低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对外依存度。但是问题在于,我国农产品出口偏偏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包括韩、日和我国香港)地区,1996年和1997年我国向该地区出口的农产品占到我国出口农产品总额的68%,因此,较之于我国其它商品的出口,农产品出口受东南亚市场变化的影响要大得多。事实上,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受危机冲击的国家对我国高附加值农产品的进口已出现萎缩。
从我国对东南亚8个国家和地区(日本、韩国、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以及我国香港)出口高附加值农产品来看,1997年9月~1998年1月,多数产品出口额同比大幅下降。分品种看,蔬菜(鲜、冷、冻和加工保藏)同比减少19.8%,鸡肉(鲜、冷、冻)减少21%,活家禽减少25%,大蒜减少28%,食糖减少39%,鲜蛋减少16%。尤其是1998年以来,出口下滑有加剧之势。1998年1月份与上年同期相比,我国对上述8个国家和地区和农产品出口总值下降了25.5%,达3.77亿美元,除粮食外,其他主要农产品的出口数量和金额降幅达20~40%。分国别和地区看,我国对日、韩出口农产品总值均减少25.5%,对香港出口减少20%,对菲律宾出口减少81.3%,对泰国出口减少47.1%,对新加坡出口减少49%。
近期农产品出口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禽流感等),但主要原因是东南亚国家受金融危机冲击导致国内需求下降,进口减少。今后一两年,受危机的滞后影响,预计我国高附加值农产品对该地区出口的受阻会更加明显,而且还会波及牛肉、牛皮、花生及大米等其它品种。
2.乡镇企业产品出口受阻程度比其它非农产业更大。1996年和1997年我国乡镇企业出口交货值分别为731.79亿美元和852.60亿美元,占当年我国商品出口总额的48.43%和46.67%,占了出口总额的近乎一半。从贸易对象看,乡镇企业产品出口也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区或通过该地区进入欧美市场。据农业部乡镇企业部门调查估测,我国乡镇企业产品出口拳头产品中,服装的85%、纺织品的68%、轻工产品的50%和机械产品的70%是出口到该地区,出口地区的集中度要大大高于其他非农产业。因此,东南亚国家国内需求的萎缩对我国乡镇企业产品出口的影响亦不可低估。
另一方面,我国乡镇企业产品向国外市场的出口也将受到东南亚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挤压。1996年我国乡镇企业出口产品中,纺织服装类产品占27.42%,轻工类产品占20.08%,工艺产品占9.15%,机械类产品占7.13%,食品类占6.83%,化工和矿产类产品分别占5.49%和4.38%。其中,纺织服装类产品也是泰国、菲律宾、印尼和马来西亚的主要出口产品,占4国出口产品的比重,在泰国、菲律宾和印尼都居第二位,在马来西亚居第四位(参见下表)。
此外,来自该区域的其它产品,如泰国的大米和鞋袜,马来西亚的电子元件、电器设备和机电产品,菲律宾的电器及电子仪器、机器及运输设备等,都与我国乡镇企业产品有明显竞争性。
我国纺织服装类出口产品,虽然有相当一部分通过配额进入欧美市场,似乎产品价格不是决定占有市场份额的主要因素,但具体来看,1997年我国400亿美元的纺织服装出口额中,只有132.5亿美元(其中美国70亿美元、欧盟50亿美元)的产品为配额出口,另外2/3以上非配额出口产品,其市场份额占有仍主要取决于价格竞争力。因此,东南亚国家因货币贬值而获得的价格竞争优势,无疑会对我国乡镇企业产品,尤其纺织服装、轻工等几类主要产品出口形成挤占之势。此外,考虑到1994年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已连续4年盈余,且基数越来越大,其中乡镇企业产品增长很快,随着贸易摩擦增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乡镇企业产品出口受到的挤压会更大。
(二)境外部分农产品对国内市场造成一定冲击
亚洲金融危机后,东南亚国家个别农产品已出现向我国倾销的苗头。最明显的是国内外市场差价较大的经济作物:一是橡胶,二是油料。据统计,1997年7~12月份,我国进口橡胶的到岸价格跌幅达19%,造成我国进口总量失控,压迫国内市场销售价格年底跌至每吨7500元,大大低于国家规定的每吨12325元的价格下限。同时,东南亚国家棕榈油的出口价格也下浮,1997年7~12月份,我国进口马来西亚和印尼的棕榈油到岸价格,分别由平均每吨530美元和516美元跌至522美元和480美元。估计这两种产品乃至大米等东南亚国家的出口强项今后一、两年会对我国国内市场造成一定冲击。
(三)我国农业和乡镇企业利用外资总体不会受太大影响
1.我国农业(包括林业、水利)利用外资受亚洲危机影响不大。我国农业外资引进主要有两大来源:一是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政府的贷款及援助,另一来源是外商直接投资。(改革开放以来)截止1996年底,我国农业利用外资累计协议金融164.54亿美元,其来源前者占55.58%,后者占43.06%。近年,外商直接投资比重较前些年提高,1996年我国农业利用外资协议金额21.16亿美元中利用外商投资协议项目占54%。亚洲金额危机后,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政府对受危机冲击国家援助增多,对外贷款和援助的结构会有少量调整,但由于对我国的贷款和援助大多属于中长期连续支持项目,因此,这一块外资引进受危机影响很小。至于外商直接投资项目,不仅在利用外资协议金额中份额很小(1996年占全国协议利用外资总额的1.55%),而且占农业利用外资的比重也低于全国利用外资总额中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78%),加之,外商投资的农业项目大多是享有优惠政策的高效农业项目,风险较小、预期稳定,因此,这一块外资投入即使受危机影响有所萎缩,但也比非农项目的萎缩程度要小。
2.乡镇企业引进外资总体上也不会受太大影响,但东部沿海省份受影响较大。1996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总额为421.35亿美元,其中来自我国港澳台地区的投资额为249.39亿美元,欧洲和北美洲的外商投资额为67.8亿美元,两项合计占外商投资总额的比重为75.32%。来自受危机冲击最大的东盟4国(泰、马、印尼和菲)的外资共计9.37亿美元,占当年引进外资总额的2.22%,加上来自韩国的15.04亿美元,总共才占5.79%。乡镇企业利用外资的来源结构与整个外资的来源结构差不多,1996年底我国乡镇企业合同利用外资总额86.44亿美元,占当年利用外资总额的1/5。从总体上看,由于我国外资的主要来源地港台澳地区和欧美国家的经济没有或很少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直接冲击,乡镇企业利用外资所占比重不高,特别是东盟4国和韩国对我国投资规模和比重都不大,因此,总体上乡镇企业引进外资所受影响不太大。相反,东南亚地区经济增长减缓和信誉评级下降,在某种程度上对我国转为吸引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外资反而有利。
但值得注意的是,东盟5国(新、马、泰、菲和印尼)以及日本和韩国对我国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其中广东、江苏、上海、山东等10省市就占91.41%。从外资来源看,港澳台资金占59.19%,日韩和东盟五国资金分别占12.33%和7.79%,其中日韩资金主要投资在山东及环渤海湾的地区,港澳台、东南亚的投资在广东、福建以及浙江较多。从目前的情况看,广东和福建等省利用外资有些轻微反应,而日韩资金投向集中地区的反应较为明显,如1997年山东乡镇企业引进外资明显减少,其中引进韩资较上年下降60%,青岛、烟台和威海3个市已经有部分韩国、日本独资和合资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二、几点政策建议
1.从全球和战略高度重新定位和优化我国农村产业结构。面对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性影响,应重新认识和加快我国农业和乡镇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一方面,农业要积极发展技术含量高、加工程度深、附加值高的产品,通过优化结构来巩固和争取我国传统的农产品出口市场;另一方面,仍要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的资源优势,抓住今后几年亚洲经济结构将不断升级的有利时机,继续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名特优农产品。
2.实施贸易伙伴和外资引进的多元化战略,稳定和扩大国际市场。无论是农产品出口,抑或乡镇企业产品出口,都应大大地拓展出口空间,实施全球贸易战略。在进一步增强自身产品价格竞争力的同时,要通过大力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努力稳定现有市场份额,并积极扩大在欧盟、非洲、南美等新市场的份额。做好防疫和检疫工作,减少非价格因素对我国畜产品出口的影响,为开拓新的市场创造有利条件。
3.国家应支持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发展。将外向型乡镇企业发展纳入“放活”国有中小企业的支持政策内“一揽子”考虑。一是切实落实“贸工农”专项技改资金,对有出口潜力的企业,既给规模又给资金;二是把乡镇企业纳入国家外贸发展基金支持范围,给予出口乡镇企业同等待遇;三是允许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乡镇企业参与出口配额招标,并在流动资金抵押贷款、出口退税、自营进出口权审批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四是抓住当前东亚和东南亚部分国家大量中小企业倒闭、人民币坚挺的有利时机,适当放松国内企业对外投资的约束,或组织资金有选择地收购境外一些基础好、科技含量高、有发展前途的企业。
4.尽快结构性地恢复外商投资企业进口设备的减免税政策,鼓励外资进入符合国家产品政策的产业。
5.加强进口农产品市场的宏观调控,大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当前要加强进口调控和储备调节工作,防止货币贬值国家的少数农产品对我国国内市场的冲击。与此同时,有必要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农业和乡镇企业要立足开拓国内这个巨大的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潜力很大,外向型企业产品“出口转内销”也大有作为。国家要大力扶持农村以农产品转化加工和流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农业加工增值和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增加农村就业机会和农民收入。
本文主持人杜鹰、唐仁健,参加讨论的有张红宇、李伟克、黄其正、刘桂才、王锋。